叙事要素(叙事的六要素是什么?)
小学作文学习主要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是一种文体形式,侧重于记人、记叙、描写景物和物体,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叙事一般有六个要素。以下是根据写作的不同阶段和需要对每个要素的介绍:
01第一要素是时间。
叙事时间是指事件在文本中发生的具体时间。只要有事情发生,就一定有相关的时间,所以叙事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把时间表达清楚。你可以清楚地写下事情发生的年、月、日,甚至是小时、分钟,也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描述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季节、时间段、天气或其他因素,只要能让读者感受到时间节点。
我家门前有一棵桃树。每年夏天,这棵桃树上都挂着许多桃子。(《桃树的故事》初三,龚·)
在上面的开头,使用两个元素,夏天和桃子,来说明这篇作文中的事件发生在夏天和桃子成熟的时候。
第二个要素是位置。
记叙文中的地点是指事件发生时的具体地点和相关环境,是文章中事件的载体,应在文章开头及时说明和介绍。有些征文题目已经把定位说清楚了,比如“校园里的一个场景”。这篇文章中事件发生的地点从标题中可以看出是校园。对地方的描述不能太简单。要根据事件的氛围进一步描写环境,以烘托气氛,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比如现在7点半。乌云密布,大雨从天而降空。我们的车是爸爸开去上班的,妈妈准备打车送我去学校,但是路上有出租车,我和妈妈都很着急。(“上车!”陈玉臣,四年级)
上一段描述的事件发生在路边。小作者不仅写了下雨,还解释了路上没有出租车。这样的环境解说,不仅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在路边,也烘托了“我”和妈妈焦虑的心情。
03第三个要素是性格。
是人物叙事的核心。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是离开了人物,发生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人物展开的。甚至在景物、物体或想象的构成中,都有游客、事物或伪人物,在叙事中也是作为人物存在的。人物的书写是叙事写作的重点。要着眼于人物的特点,通过观察和周密的考虑,把他们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出来,塑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午饭后,我们找了一块干净平整的空场地打雪仗。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后来敌人渐渐占了上风,一个大雪球像闪电一样向我们扑来,出其不意,让我们节节败退。甚至我的脸和额头都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我也不甘示弱,继续战斗,坚持下去。于是我左右开弓,一手抓了一把雪,发疯似的朝对方扔去。(打雪仗朱恒毅二年级)
以上对打雪仗场景的描述,抓住了我和朋友对峙的场景,通过细致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我”百折不挠,投入打雪仗的感觉。
第四个要素是原因。
事件的起因是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发生,也就是事件的起因。叙述中事件的起因一定要交代清楚,这样可以让整个事情更完整。如果不解释原因,读者会感到困惑。
受疫情影响,我们没能按时开学。学习上,爸爸妈妈百般担心,给我准备了盒饭。(《趣味饭盒》陈玉臣初三)
以上,我简单解释了一下饭盒有趣的原因:因为疫情,放学后自带饭盒。
05第五元素正在通过。
过程就是一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叙事中的事件过程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细节部分。要尽量具体,完整的描述事件的过程,但要注意描述中细节的分布。同时,叙事不要直截了当,要抓住事件发生、发展、高潮中的关键点,情节要一波三折。
比如在《我做了一个小实验》(蒋君豪初三)中,小作者把实验过程分解为五个环节,包括:准备实验时老师的迷茫,被老师邀请时的兴奋,把鸡蛋放进水杯后的担忧,用盐搅拌后鸡蛋没有反应时的失望,鸡蛋飘到盐后的欣喜若狂。通过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以及附近同学的反应的描述,让做实验的过程一波三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六个元素是结果。
在叙事6的要素中,最后一个要素是事件的结果,它与原因和过程一起,是构成一个完整事件的因素。由于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记叙文不仅要把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写好,还要把结果解释好,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没有结果的文章不合格。对于一篇文章来说,结果要尽量自然合理,最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山的路又陡又滑,我摔倒了,哭得很大声。爸爸安慰我说:“你要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妈妈给我的伤口消毒,剩下的路我自己走。(朴子熙旅行(二年级))
上面一段描述了爬山的过程后,又解释了下山的过程,包括摔跤,一路带伤行走等。,并完整地记录了事件,使其显得完整,以便在结尾更好地总结:
这次旅行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教会了我勇敢和坚强。多么大的收获啊!
最后,除了六大要素,写记叙文还要注意叙述顺序。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如果按照发展的顺序叙述,文章的组织就会清晰明了。在确定了叙述顺序后,就要适当地把叙述分成小节,安排段落层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