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修身的关键(荀子修身)

荀子的修身(修身之钥)

《大学》说:从皇帝到庶人,都是以修身为本。

也就是从君主到老百姓,每个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一个人修养好了以后,才能正直真诚,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才能管理好国家(治国);国家治理得好,天下才能太平。

怎么修养自己??

有人认为修身需要多读书多学习;

有人认为修身养性永远是自我反省;

有人认为修身是为了对抗人性的弱点;

有人认为修身就是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甚至有人认为修养是一个高大上的话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等等。

其实荀子的“修身”一章很值得借鉴,荀子通过“修身”这个话题讲述了成功的秘诀。

荀子首先说明,君子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符合礼仪,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然后不断进步。

然后,荀子说:你可以通过调节血气来保养身体,从而长寿;修身养性才能出好名声。无论在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荀子都坚持一个修身原则:以礼、信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然后做人、做事各方面。

他还借此机会说了一句名言:人没礼貌就不会生,事情没礼貌就不会做,国家没礼貌就不得安宁。

这就类似于古人说的“人无信则立,商无信则兴,国无信则立”。他们都告诉大家,相处需要礼貌和坦诚。

所以,简单的修养,从为人正直,以礼待人做起。

事实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具体怎么做?荀子随后给出了答案!

他举了一个例子:千里马一天能跑几千里,劣马跑十天就能到达目的地。但是,如果我们用有限的力量穷尽无尽的道路,无休止地追赶,那么,即使那匹劣马断骨断筋,也永远追不上那匹千里马!

但是,如果有目的地,即使千里之行很远,也只是快一点,慢一点,早一点,晚一点。为什么我们不能到达目的地?

可见,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树立好的人生目标,在追求梦想的同时,无形中就达到了修身养性。正所谓“生活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荀子补充道:“当别人停下来等我时,我设法赶上去。这或慢或快,或早或晚,为什么我们不能一起到达目的地?”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即使是瘸腿的乌龟也能走上千里。

修养和做事是一样的。不怕慢,就怕站,就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无论目标有多大,无论你有多有才华,都很难取得积极的成果。

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持之以恒,不可断一根朽木;锲而不舍,金石可雕。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骨骼和肌肉,但它们能把泥土吃上来,把地下的泉水喝下去,这是因为它们很敬业。

一只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爪,但没有蛇和鳗鱼的洞穴,它无处藏身,因为它浮躁。

人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努力和毅力,就不会有显著的学习成绩。没有苦练内功,就不会有事业上的大成就。

可见,事情无论大小,做与不做是有很大区别的。关键是看有没有执行力!

正如荀子所说:道虽近,不可为也;虽然小,但不可能。

就是即使距离很近,不走也够不着;事情虽小,不做是完不成的。无所事事,没有执行力的人,无法超越他人,也无法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说过类似的话——万事皆难,但必易;天下大事,必在细节处做。

我们不要小看生活中容易的事和小事,因为当我们把容易的事和小事都做好了,那么困难的事和大事也就自然而然的来了。

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修养也是如此。首先要定一个目标,然后日积月累的练习,不断进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争取更新,最后开花结果。

曾国藩在30岁时就定下了“要么做圣人,要么做畜生”的目标,然后马上去实施。“在莫问只要努力就有收获”,他坚持修炼30多年,在解决艰难困苦中修炼自己。最后达到圣人境界,立功立业,立下不朽之言,被后人奉为楷模。

可见修养不是一句话空,而是需要很强的毅力和执行力。正如一位创业者所说:再好的战略,没有执行力,一切都空!

所以我们不妨放弃机会主义,学学荀子写的蚯蚓乌龟,兢兢业业,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做事。这个是最好的修养,也是最好的成功秘诀。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