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瓷(清代彩瓷之冠——搪瓷瓷)
康熙珐琅瓷器
搪瓷瓷器在康熙晚期烧制成功。康熙皇帝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大量外国艺术珍品得以进入中国。康熙帝立即被精美多彩的搪瓷器皿所吸引,这与康熙帝所提倡的富丽、华丽、清新、宽广的皇家装饰效果相一致,比当时宫廷使用的斗彩、五彩瓷更具表现力。
康熙蓝珐琅花字扭枝碗
于是,康熙皇帝命令宫里的能工巧匠试烧,尽量移植到自己喜欢的瓷器上。因为珐琅彩瓷借鉴了铜胎画珐琅彩的技法,在瓷胎上画不同的珐琅彩釉,与铜胎画相差甚远。在瓷胎上画珐琅彩难度极大,装窑后烧成时间也很难把握,致使珐琅彩瓷器发展缓慢。
康熙帝于是让法国传教士回国,邀请最好的珐琅彩艺术家进入清宫。经过近30年的试烧,珐琅彩瓷器烧制成功,当时称为“瓷胎画珐琅彩”,也圆了康熙皇帝几十年的夙愿。康熙帝将个人审美喜好和中国传统图案融入珐琅绘画的装饰中,开创了珐琅在中国的本土化。
康熙皇帝搪瓷牡丹碗
由于康熙年间的珐琅彩瓷器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其色彩搭配、装饰布局、铭文内容和风格都模仿了当时用青铜胎涂珐琅彩的效果。大量借鉴了西方铜胎珐琅绘画的技法和装饰手法,所以当时的瓷胎珐琅绘画具有强烈的西方装饰画特征。
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的白瓷只在器物内侧和足上施釉,而器物外壁不上釉,也就是俗称的“反瓷”,外壁上的图案大多采用黄、蓝、红、豆绿、紫等颜色。然后用各种颜色的五彩材料,用双钩手法描绘出纠结的牡丹、玫瑰、荷花等花卉图案,有花无鸟。还有四朵花分别写着“万”、“守”和“”。“龙”、“春”等生辰词,风格严谨华丽。
康熙年间使用的珐琅颜料是从西方引进的,使用的图纸由宫内厅下属的如意阁提供。由于油漆较厚,图案有凹凸感和细小裂纹。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有一部分是直接画在皇宫里的明代老永乐白瓷盘上的。珐琅彩瓷器的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彩料昂贵,品种稀少,工艺成本高,产量低,所以烧制不多。
康熙紫珐琅彩折莲花纹瓶
由于康熙瓷胎珐琅的绘画效果比铜胎珐琅好,绘画色彩更浓,所绘图案有叠凸感,突出了图案的质感,因而受到皇帝的青睐。
雍正搪瓷瓷器
到雍正时期,搪瓷画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装饰技术明显汉化。类似中国传统绘画的白色珐琅画是独一无二的。此时,除了少数用彩瓷胎的珐琅装饰外,更多的精美彩画是直接涂在白瓷釉上,更好地突出了中国画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画风。
雍正黄帝珐琅桃花杯
雍正黄帝珐琅桃花杯
雍正帝的大力推行,稳定的政治经济发展,使康熙得以延续,这也为珐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雍正帝非常重视清宫办公室的珐琅工作,并亲自督促珐琅瓷器的烧制。他任命伊王子主持珐琅的烧制。同时,他还选派瓷器专家唐颖和精通工艺设计的阆中王海负责管理,并从全国各地招募高级画师和能工巧匠到朝廷任职。
据清宫有关档案记载,有谭荣、邹文煜、焦国瑜、唐岱、张琦、唐、何锦坤、宋、吴、匡立南、、周岳、戴衡等。在雍正年间,被指定提供图纸和珐琅。皇宫办公、秦怡王宓和圆明园办公都分别设置了窑口烧制。
雍正珐琅彩竹梅橄榄瓶
这一阶段的珐琅彩已经完全脱离了青铜胎珐琅彩的影响,而发展成为追求瓷器本质的表现,装饰工艺也日益中国化。具有吉祥寓意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应用广泛,装饰工艺简化,色彩材料丰富多样。国画技法,工笔、写意画、平画、无骨画、拓片、染点,都是万能的。
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的烧制达到高峰,康熙时期的无釉白瓷胎有所改进。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胎质地更白更淡。器皿种类较多,除了杯、碗、盘、碟等小型器皿外,还有茶壶、瓶子等大型器皿。形状圆润美观,色泽妩媚细腻。
雍正珐琅梅花牡丹碗
雍正珐琅梅花牡丹碗
雍正珐琅彩之所以进步很快,一个重要原因是康熙的珐琅彩材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雍正时期,清代各种用途的搪瓷器皿需求量剧增,进口搪瓷材料供应远远不够。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下,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雍正帝对搪瓷原料进行了“试烧”,雍正七年十一月,“炼出各种颜色的搪瓷六十斤”,生产效率惊人。
国产珐琅材料的成功试用和新增加的色彩品种,极大地丰富了瓷胎珐琅绘画的画面内容,进一步增加了装饰题材,促使雍正时期的珐琅装饰艺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瓷胎珐琅绘画艺术达到了顶峰。
雍正浅黄珐琅蓝石碗
雍正浅黄珐琅蓝石碗
干搪瓷瓷器
龙彩绘珐琅瓷胎仍采用景德镇优质白瓷。形状多种多样,有胆瓶、葫芦瓶、蒜瓶、双管瓶、双管瓶、纸锤瓶、交泰瓶、耳瓶等。此外,方盒、圆盒、盖碗等新造型。,这是历代都没有的,还有造型非常复杂的“转瓶”、“转颈瓶”等。
干珐琅彩开口山水诗瓶
干珐琅彩开口山水诗瓶
干搪瓷花卉图案瓶
无论是装饰造型还是装饰纹样,都极其复杂丰富,具有非常明显的乾隆时期珐琅装饰风格。乾隆时期的珐琅颜料在装饰技法上也有鲜明的特色。雍正时期开创的滚压工艺此时被广泛采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织锦、开片的装饰手法,还借鉴了西方油画的装饰手法,这在中国传统瓷器装饰中并不多见。
可见甘龙的兴趣并不局限于中国,对外国的艺术风格也有好感。乾隆时期出现了大量西式珐琅彩瓷器,无论是题材装饰还是装饰技法,都吸收了西方古典写实油画的元素,同时又与国画融为一体,呈现出不同于康雍两朝的西式装饰风格。
干珐琅彩色缠绕莲花图案双联瓶
一种带有长珐琅色和花纹的长颈瓶
乾隆后期,由于清政府衰落,珐琅彩瓷器烧制成本高,朝廷开始停止烧制清末珐琅彩瓷器。从珐琅的创制和烧制到宫廷停止烧制,只用了短短的100多年。
收藏者联盟圈主:域鉴21成员进入圈子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