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百科知识全集)
知识: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发生在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中国古代农业国古史传说中有一个所谓的“神农”。据说在神农之前,人们吃爬行动物、动物、果蔬、蜗牛、蚌类。后来人口逐渐增多,食物不足,急需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神农为此遍尝百草,多次做好吃苦、中毒的准备,找到解毒的方法,最终选择了五谷供人食用。然后,观察到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创造了Ax雷锦教人们种植谷物。于是农业出现了,医学也顺便产生了;同时,人们掌握了制陶和纺织技术。
中国古代四部农书:《氾胜之书》一般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农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整个农业,尤其是在介绍农业生产工具方面的巨著。《农政全书》贯穿着“农政”治国安民的基本思想。
1.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种粮尝药的神话人物是()。
选项:
娥皇
女英
傅西施
神农
正确答案:神农
发展:神农(公元前3245年-公元前3080年),即颜地,5500年至6000年前出生于历山(今湖北随州),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姜姓神农,是中国古代人物,文字出现日期在战国以后。被世人尊称为“瑶族”、“古武狄咸”、“神农大帝”、“地黄”等。中国古代的黄三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尝遍了世界各地的数百种草药,还有一个“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他教人们医疗和耕作,掌管医药和农业的神能保佑农业丰收和人们的健康。他也被一光和药店奉为守护神。
传说神农的样子很奇怪。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当他三岁的时候,他就知道如何种植庄稼。长大后,他有八英尺七英寸高,嘴唇很大,身体很瘦。除了四肢和头部,他的身体是透明的。传说神农尝遍了各种草药。只要草药有毒,他的内脏吃了之后就会发黑,所以很容易知道什么草药对人体的哪些部位有影响。后来神农服毒种类太多,积毒过多,被天麻毒死,不幸身亡。
娥皇,又名鄂友、黄泥、侯钰、鄂盲、鄂蜀,姓,是古代一个部落首领伊旗的女儿。她和姐姐女英同时嫁给了虞舜的姚崇华,娥皇没有孩子。顺爸爸倔,妈妈吵,弟弟坏。他多次试图杀死舜,在和的帮助下逃脱。公元前2205年,舜死于苍梧(今桂东南),和跳湘江自尽,史称湘军,战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九歌》中形容他们为“帝子投降西诸北,目光短浅,神情悲凉;秋风滚滚,洞庭波在叶下。”张华《晋代博物志》史补:“尧二女,舜二妃,项夫人,帝崩,二妃哭,挥泪竹,竹全斑。”
2.《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
选项:
苏文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正确答案:苏文。
解析:《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苏文》,是古代医家以轩辕黄帝的名义撰写,由医家和医学理论家共同创造的。一般认为写于春秋战国时期。他在以黄帝、齐白石、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中国医学宝库中最早的医学经典。它是一部研究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理学的医学巨著。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说”、“脉象说”、“藏象说”。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著作是()。
选项: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正确答案:神农本草。
发展:《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以神农的名字写成的。其实是汉代写的。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已知最早的中医著作。《神农本草》一书共分三卷,载有365种药物。以三类分类法分为上、中、下三类,文字简洁朴素,成为中医理论的精髓。神农本草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大部分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物。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涉案药物可适应170多种疾病,对剂量和时间都有具体规定,这也为中医奠定了基础。
相传源于神农氏,代代相传,东汉时汇编成书。这本书不是一时写完的,作者也不是一个人。秦汉时期的许多医学专家收集、总结、整理了当时药理经验的专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中医的大部分处方理论和配伍规律以及“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医药理理论发展的源泉。
4.魏晋时期,担任太医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并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写道()。
选项:
脉经
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脉经
发展: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东汉南阳聂阳县(今河南邓州市葛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撰写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其既定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在方剂方面,《伤寒论》也有很大贡献,创造了许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六经辨证这一既定的治疗原则,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这是我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了辨证论治规律的医学专著。是中医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是后世学者学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
5.()是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选项:
齐敏药书
农业桑树概述
王镇的农书
农业管理百科全书
正确答案:齐姚敏术
发展:《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 -544年)。它是我国北魏、南宋、梁时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业著作。它也是世界上农业史上的专著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完整的农书。
该书共10卷92篇,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在农牧业生产、粮食加工与储藏、野生植物利用、抗旱方法等方面的经验,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不同土壤与不同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齐·姚敏书》是为人民谋福利的重要艺术[6世纪的农业百科全书(贾思勰)]
《农桑提要》是元代农林司撰写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我国元初农业部门编纂的综合性农业图书。这本书写于元朝第十年(1273年)。当时元朝已经灭金,但尚未与宋朝合并。在黄河流域连年战乱,产量下降的时候,编著了这本书,发给各地,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孟奇、常、苗等。参与编纂、修订、增补,完成于元至正十年(1273年)。选取上古至元初的农书相关内容,系统总结研究13世纪前的农耕技术经验。全书共7卷,包括典训、栽培、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水果、竹木、药材、种畜等10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中国古代关于农业的传统习惯和言论,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等。
王镇的农书在中国古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还讨论了中国北方的农业技术和中国南方的农业技术。由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几千年的农耕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业著作。先秦书籍大多都有农学章节。王镇的《农书》在前人著作的基础上,首次对所谓广义的农业生产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提出了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
元朝统治中国97年,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在中国农业史上留下了三部杰出的农业著作。建国初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厅编,后有王镇《农书》、《农桑衣食概要》。在这三部书中,《王镇农书》影响最大。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一部农书。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涵盖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个基本理念贯穿其中,即徐光启的“农政”治国安民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是《农业行政百科全书》区别于其他大型农业图书的独特之处。因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几千年的农耕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业著作。先秦书籍大多都有农学章节。其他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舒窈》还是元代王镇的《农书》,都是纯技术性的农书,虽然都围绕着以农业为中心的理念。
6.一般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选项:
氾胜之之书
齐敏药书
雷吉经
农业书籍
正确答案:氾胜之之书
发展:《氾胜之书》是西汉末年氾胜之收集的一部农书,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农书。《韩曙文艺志》记载为《十八氾胜之》,“氾胜之书”是后人的通称。《氾胜之书》、《齐民舒窈》、《农书》和《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年左右。是泛水(今山东曹县北)人,古代著名的农学家。《氾胜之书》是西汉末年编纂的一部重要的农业著作。该书汇集了黄河中游地区的耕作原理、作物栽培技术、选种等农业生产知识,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7.()由明代科学家宋·编著,是一部综合性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科技百科全书”。
选项:
天宫吴凯
齐敏药书
四人月令
孟茜碧潭
正确答案:“天工开物”
发展:《天工吴凯》最早由宋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出版,共三卷十八篇。全书包含了机械、砖瓦、陶瓷、硫磺、蜡烛、纸张、武器、火药、纺织、印染、制盐、采煤、榨油等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天工吴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也有人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宋·。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工艺美术百科全书”。
8.东汉崔伟的《》,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民月令制度的最早代表作”。
选项:
礼记月令
农业桑树概述
四人月令
农业管理百科全书
正确答案:四个人的月令。
发展:《四人月令》是东汉末年崔伟写的一部专门记述一年中例行农事活动的书。
《礼记月令》全称《礼记月令第六号》,是由两位汉人编撰的儒家经书。内容分为孟春月、仲春月、季春月、夏梦月、盛夏月、夏姬月、年中祭月、中秋月、秋吉月、冬至月。这部杂集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史文献,记录了一年十二个月对暗中星的观测记录。
岳翎是一种古老的文章体裁。根据一个12个月的季节,它描述了政府的祭祀仪式,职责,法令和禁令,并将其总结在五行系统中。现存《礼记》中有一个岳翎,《益州书》中有一个岳翎,但后者已失传。
9.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总结江南稻区栽培技术的农书”的是()。
选项:
陈芳的农书
农业桑树概述
王镇的农书
农业管理百科全书
正确答案:陈芳农书
10.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编纂《农业行政百科全书》并翻译《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
选项:
王夫之
黄宗羲
徐光启
沈括
正确答案:徐光启。
发展:徐光启(1562-1633),初名,,丁人,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馆大学士,内阁侍郎。1603年,他成为一名天主教徒,他的教名是保罗。他较早向利玛窦学习天文、历法、数学、测绘、水利等西方科学技术,一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工作,是引进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湖广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人,本名姜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与顾、黄宗羲并称为“明清三大思想家”,学者王超之子。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号太冲、德兵、南雷、蠡州老人、蠡州山人、碧水渔人、虞城洞主、双瀑院长、米切尔、古集室等学者称他为“利州先生”。明末清初的儒生、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年鉴学家、教育家。林东七君子之一黄遵素的长子。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公,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于一姓之兴亡,而在于万民之悲乐”,主张以天下之治代替帝王一家之治,从而限制君权,保障人民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意义重大,对后来的反专制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宗羲、顾、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方以智、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敖、直隶荣成孙奇峰并称为“中国三大学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黄宗羲学识渊博,思想深刻,著作丰富。他一生著述50余种,300余卷。其中,最重要的有《明儒案》、《宋元学案》、《伊名候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蜀论》、《海与兴朝录》。
沈括(1031-1095),字,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
沈括出身官宦之家,幼年随父四处游历。嘉祐八年(1063),中进士,授扬州都督参军。宋神宗参与了Xi的宁变法,受到王安石的高度重视。他担任过太子钟运、拷问室督察郑、升官监、史官评议、三司等职。元三年(1080),出知兖州,兼任兖州道和平使。他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来因为永乐城的介入而被降职。晚年迁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孟茜公园。邵圣二年(1095年),病逝,享年65岁。
沈括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许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杰出的成就。他被誉为“中国整个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其代表作《孟茜笔谈》内容丰富,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