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1887年黄河发生大决堤(黄河决堤)

黄河决口(1887年黄河决口)

“山遮白日,海泄金河。但是你只要上一层楼梯,就可以开阔三百英里的视野。”唐代诗人王之涣写过一首千古绝唱《在鹭楼》,把黄河的壮美描写得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千百年来,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被中国人尊为“母亲河”。然而,黄河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中国的悲哀”。据统计,从公元前168年到公元前1840年,2000年黄河流域发生大小洪水316次。算算,平均每六年就有一次洪水。如此高的洪水频率在世界主要河流中极为罕见。

其中,1887年发生了一场洪水,导致黄河决堤,一度淹死100多万人。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洪水。

我们来看看133年前。

1887年,中国处于清朝光绪年间,形势大好。

当时清朝已经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收复了新疆。西方列强暂时没有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计划,国内外局势相对稳定。由曾国藩、左、、李鸿章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李鸿章奉命组建北洋水师,从国外购买了一批新船,成为一支强大的保家卫国力量...

从各种情况分析,称这一时期为“同光中兴”是名副其实的。

然而,谁能想到,仅仅一场洪水,就将“通光中兴”打回了原形。

1887年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积雪融化,河冰融化,春雨增多,黄河中上游迎来了春季汛期。由于水利不景气和河道管理不善,永定河、北运河、黄河等河流在7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决堤。这些防波堤造成的损失较小,没有引起清朝的重视,为后来的黄河防波堤留下了隐患。

9月30日,连日暴雨,积蓄了足够力量的黄河终于在郑州爆发决口。起初,缺口只有30英尺。仅用了三天时间,裂口就迅速扩大到300多英尺,相当于1000多米。黄河浑浊的水,像一只咆哮的野兽,挣脱了堤岸,冲向下游。堤防外的城市和村庄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黄河淹没...

郑州和开封这两个大市,在这场洪水造成的大防波堤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开封是清代河南省会,郑州是新城,人口密集,经济活跃,使得大溃坝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尤为惨重。

按照正常的理解,洪水过后,政府应该立即组织人力封堵决口,救济灾民,进行灾后重建。然而,清朝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重点放在动员民众防止人民起义上。10月15日,清朝支付救灾款10万两白银。11月9日,清朝派礼部尚书李鸿藻到河南督河,修河堤。

李鸿藻是清代名臣,同治皇帝的老师。他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员,但他不擅长河道管理。因此,修复工程进展缓慢,力度不够。1888年6月,被洪水冲毁。几经折腾,直到1889年1月20日,河岸修复工程才宣告完工。

光绪皇帝对李鸿藻的表现非常不满,以无能总督的名义将其免职。不久,李鸿藻回京述职,未能复职。直到1888年光绪皇帝大婚,他才被恩准复职。

1887年黄河决堤,当地百姓是中受伤最重的。清朝时期,国家没有建立灾害统计报告制度,所以很难知道确切的死亡人数。但根据各州县志记载的数据,溃坝时至少有150万人遇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