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知识(中国古代简史)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夏朝
禹建立了夏朝。他死后,其子齐继位,标志着皇位世袭制取代了退位制。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建立了武装部队,设立了官员和监狱,颁布了刑法,国家机构开始形成。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的统治中心现在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夏初,都城在阳城。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夏杰,他非常残暴,人民一直在反抗。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唐的率领下,出兵灭夏。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汤建立了以亳为首都的商朝。商朝初期,几次迁都。中期商朝国王盘庚迁都殷,自此稳定。因此,商朝也被称为殷朝。商朝的奴隶制是残酷的,表现之一就是实行“人祭”“人祭”。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商周。他奢侈、腐败、残忍,用火把人民烧死。西周君主率领一些小国和部落攻打商都,史称“王武攻周”。公元前1046年,双方打响牧野之战,商军叛变,商周自杀,商朝灭亡。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本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陕西省的渭河流域。他在周文王变得强大。他任命姜尚、周公旦等人改革政治和军事,由王武成为西方强国。西周实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西周,定都濠江。公元前9世纪,周厉王贪婪金钱,残酷剥削人民。公元前841年,“中国起义”赶走了周厉王。西周末年,皇族衰落,诸侯不来朝贡,战乱连年,国力不佳。公元前771年,狗戎族攻破濠江,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4.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的历史开始了。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是奴隶社会解体时期;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时期称霸的原因:周王室势力衰落,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相互之间争斗不断,大国兼并小国,大国相互争霸。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王武贺律和王月勾践。
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诸侯国的许多大臣都掌握着权力。公元前403年,汉、赵、魏三家分入晋;后来齐国的田家取代了齐国,从而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齐雄指的是齐、楚、燕、汉、赵、魏、秦等国。这一时期战争更加频繁。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秦国开始进行统一战争。
5.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军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嬴政先后消灭了东方六国。此后,秦国统一了越族地区,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击退了匈奴,获得了河套地区,修筑了长城,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21年,王郑定都咸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实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影响深远。然而秦朝的暴政导致了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刘邦的起义军逼近咸阳,秦王子英投降,秦朝灭亡了。
6.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秦死后,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王朝,定都长安。西汉建立后,刘邦为了改变政治经济困境,吸取秦亡的教训,铲除异姓王,稳定边疆局势;一方面,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西汉政局稳定;汉初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顶峰。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封建社会的统一。西汉后期,外戚和宦官受到重用,导致政治混乱,国家权力削弱。公元9年,我的妃子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7.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公元25年,参加了新时期末农民起义的汉族宗室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定都洛阳。采取绥靖政策,经过多年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被称为“光武之富”。东汉时期,强大的地主势力迅速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独揽大权的局面,特别是汉桓帝以后,宦官长期掌权,迫害反对势力,制造了“党闭塞之祸”。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统治腐朽,最终导致了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地方割据势力崛起,东汉王朝名存实亡。20年,曹丕废汉帝,东汉灭亡。
8.三国(220-280年)
东汉末年,逐渐形成袁绍、曹操等军阀。20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20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63年,魏灭蜀,266年,废魏称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9.西晋(266-316年)
66年,司马废魏为帝,建立金朝,史称西晋。31年,匈奴贵族、羯族等联军攻占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3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生擒金帝,西晋灭亡。
10.东晋(317-420年)
37年,西晋王室司马睿在相对和平的江南建立了以建康为首都的金朝。历史上称之为东晋,司马睿是元朝的皇帝。东晋初年,统治者为了立足江南,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加强内部团结,同时实行休养生息,安抚南迁流民,维护社会稳定。东晋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赋税沉重。统治者为了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大肆招兵买马,导致农民起义,东晋统治名存实亡。40年,东晋权臣刘裕废晋自立,东晋灭亡。
1.南朝(420-589年)
从40年到589年的170年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康康建都,史称“南朝”。40年,刘裕灭金,建国是宋朝。他就是宋武帝,在任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宋朝是南朝最强盛的时期。陈朝末年,不思治国,农村贫瘠,赋税沉重,人民流亡海外。他仍然沉浸在快乐中。89年,陈王朝灭亡了。
12.十六个国家(317-420年)
东晋统治南方时,中国北方和西南地区有十几个民族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
13.北朝(439-581年)
与南朝同时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魏五个,史称“北朝”。南北朝长期对峙,统称为南北朝。
439年,由先族拓跋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与南朝对峙。5世纪中叶,北魏将南疆推进到江淮地区,实力开始超越南方。6世纪后期,北周武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了国力,消灭了北齐,统一了黄河流域。周武帝死后,权力落到他的配偶隋文帝手中。
14.隋朝(581-618年)
51年,北周外戚隋文帝代表周朝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隋文帝为隋文帝。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强大。89年,他派去灭陈,统一南北。隋朝建立后,进行了许多建设,主要包括:修建两个都城;设置宽仓;打开运河;修建赤道。
杨迪统治时期,苛政(如繁重的徭役、不断的对外战争、大规模的宫殿建筑、严厉的刑罚和残酷的法律等。)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人民因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而被迫反抗。618年,杨迪在江都被外交部杀死,隋朝灭亡。
15.唐朝(618-907年)
1968年,隋末农民起义中发展起来的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经过几年的战争,全国基本统一了。六二六年,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他吸取隋朝的教训,励精图治。他在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唐高宗的武则天逐渐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用人破例,重视科举制度的发展。这一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唐玄宗初年,在空之前竭力改革,搞清政治,使国家富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初年之后的第二次盛世:唐玄宗末年,不理政事,宠信奸臣李和杨,政治十分黑暗。此外,军事行动不当,重外轻内,军备松懈。75年-763年,发生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唐朝后期,政治上出现了封建领主、宦官垄断、任人唯亲的局面,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促成了唐朝的衰落。再加上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残酷压迫人民,战乱不断,最终导致了唐末的农民起义,使唐朝名存实亡。97年,唐朝被诸侯国灭。
16.五代十国(907-960)
97年,唐太宗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此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五个朝代,即侯亮、后唐、后晋、后汉和武后,史称五朝。到了第五代,除了后唐的都城洛阳,其余都是开封。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与山西的北汉一起,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是晚唐封建领主政权的延续和发展。这期间战争不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五代十国后期,大一统的趋势不断加强。在后周世宗的柴荣统治时期,进行了改革,努力消除五代的不良政治。他的改革壮大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7.北宋、辽和西夏
①北宋(公元960-1127年)
公元90年,后周皇帝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了北宋,定都东京。他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打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1979年,宋太宗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
宋初统治者为了改变晚唐以来诸侯国割据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中期,统治集团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对此,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为了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先后出现,但在顽固势力的反对下未能继续。
北宋末年,金军两次南下攻打宋朝,威胁到了宋朝的首都东京。北宋军民在交战国大臣李纲的带领下,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然而北宋统治集团已经腐朽。没有反抗的决心。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占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叫做“靖康之变”。
②廖(916—1125年)
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最初居住在辽河上游。唐朝末年,契丹族的势力发展起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卢野·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他提倡农业,逐渐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916年,宝姬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北京。他就是辽太祖。契丹人通过模仿汉字创造了契丹文字。叶德光年间,契丹得了幽云十六州。后来,契丹改名为辽。
辽朝采取“番汉分而治之”的政治制度,中央在南北方设官。南冕关由汉人和契丹人把持,沿袭唐朝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力不如北方官员。北方官员是契丹人,他们统治着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后,为夺回幽云地区向辽发动进攻,两次失败。此后,辽一直南下攻宋。1005年初,辽宋两国进入单源联盟。从此形成了宋与辽的对峙。双方频繁的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辽朝后期,政治腐朽,剥削沉重,各族人民不断造反。金与北宋联合攻辽。125年,辽天佐帝被金军俘虏,辽朝灭亡。
③西夏(1038-1227年)
西夏是党项建立的政权。党项是羌族的一个分支。自唐中期以来,一直生活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过着游牧生活。1038年,其首领元昊称帝,都城在兴庆。
西夏效仿唐宋建立了一套政治制度。中央政府设置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行政、军权分立。元好问实行科举制度选官;并仿照中国楷书字体,创造了西夏等文字。
西夏建立后,与宋战争不断,双方损失严重。后来双方达成和平协议,1044年缔结和平协议。此后,宋夏之间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127年,蒙古灭西夏。
17.南宋和金朝
①南宋(1127-1276年)
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称帝,国号建炎,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是宋高宗。
南宋初年,8金军继续南下,南宋抗金将军岳飞与起义军联手,给了8金军重大打击。140年,岳家军大胜堰城,8金军遭受致命一击,准备撤退。以、为首的投降派,唯恐抗金势力的发展不利于自己的统治,密谋向金求和,命令岳飞退兵,并把他杀死。
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平协议。南宋和金朝的对抗就此尘埃落定。后来宋金数次交战,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1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②金(1115-1234年)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其前身是唐朝的黑水。他们长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下游。北宋中后期,女真族洪雁部逐渐强大和统一。为了缓解辽国的民族压迫,1114年,完颜阿骨打调兵抗击辽国,取得了初步胜利。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古达是金太祖。
为了加强统治权力,阿古塔实行了“蒙安谋克”制度。安某科作为基层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也是地方行政组织。凡是壮丁,一般都是搞生产,上战场。这种军民结合的制度对金代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力迅速增强。他继续攻击辽,削弱了辽的力量。金与北宋联合攻辽。125年,辽天佐帝被金军俘虏,辽朝灭亡。辽朝灭亡后,8金军南下攻打宋朝。127年,金攻陷和,北宋灭亡。此后,金军控制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他们让许多汉人做苦工,甚至把他们卖为奴隶。所以北方各地人民的抗金叛军都很活跃,他们与南宋的抗金将领合作,共同对抗金军。
141年,金与南宋达成和平协议。南宋和金朝的对抗就此尘埃落定。后来宋金之间发生了几次战争,但金始终不可能灭亡南宋,双方势力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后来金迁都燕京,改称中都。134年,蒙古消灭了黄金。
19.元朝(1271-1368年)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蒙古人生活在蒙古高原。12世纪中后期,蒙古各部争斗不断。铁木真通过战争打败了周边各部,统一了蒙古高原。106年,铁木真在沃南河源召开总会,蒙古贵族称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成吉思汗对周边地区发动了长期的战争:向西,到中亚和俄国,向南,到印度河流域,同时不断进攻西夏和金。134年,蒙古消灭了黄金。之后投降吐蕃,攻克大理。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元朝的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了中原。忽必烈是元世祖。元军继续进攻南宋。1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完善了统治机构。在中央政府,有中书省,枢密院和监察台,也有郑玄学院,负责宗教事务,并管辖西藏。在地方一级,实行省制。
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赋役繁重,经济掠夺,使得阶级矛盾空尖锐,民族歧视压迫导致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大军攻陷大都,灭元。
20.明朝(1368-1644年)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建立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是明太祖。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调整。制定了《大明法》;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秘密机构;实行八股选拔学者。
朱元璋死后,他的孙文健皇帝继承了他。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藩,与太子朱迪展开了“靖南之战”。1402年,朱迪攻破都城,称帝,即明朝成祖。1403年,改元永乐,北平改为北京。1421年,朱迪正式迁都北京,并改名为首都。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明武宗以来,昏君很多。明朝中期以来,出现了宦官独大的局面,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社会矛盾加剧。1627年,陕北农民起义拉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1644年,李自成叛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吊身亡,明朝灭亡。
1.清朝(1636-1912年)
青八旗
明末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为据点,经营三十余年,以武力统一女真各部。他还建城、设大臣、制定法律、处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可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为了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后金不断攻击明朝。后来努尔哈赤迁到沈阳,加强对明朝的攻势。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他继续向明朝发动攻势,并与蒙古各部联手,影响力不断扩大。皇太极将国籍改为满洲。161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为清太宗。1644年,李自成叛军攻陷北京后,清军南下,击溃农民军。不久,清朝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清军逐渐消灭了农民军和南明残余,统一了全国。清朝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清朝国力日益强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