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家(世界十大著名地理学家)
有哪些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他们有什么成就?他们的地理作品有哪些?那么今天边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世界十大著名地理学家!(此排名仅供参考。这是一个非正式的排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喜勿喷。)
X.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班牙语:克里斯托尔·科恩;;意大利人:克里斯多福·哥伦布(1452年9月22日-1506年5月20日),意大利探险家和航海家,是大航海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诞生于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的世纪中国。
当时的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欧洲各个王国开始了经济竞争,它们通过建立贸易路线和殖民地来扩大自己的财富。哥伦布向西航行到东印度群岛的冒险计划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在1492年哥伦布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马群岛一个他称之为“圣萨尔瓦多”的地方登陆,而不是计划中的日本。在接下来的三次航行中,哥伦布访问了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比海沿岸的委内瑞拉和中美洲,并宣布它们为西班牙帝国的领土。
哥伦布死于1506年5月20日。虽然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拉尔夫·埃里克森),但哥伦布的航行带来了欧洲和美洲之间的第一次持续接触,开启了持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索和海外领土殖民的伟大时代。这些对现代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九。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生于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他历时30年考察写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书”。
徐霞客一生致力于四方,足迹遍布今天的21个省、市、自治区。“人之所不能及,人之所不知”。所到之处,他都探寻其中的奥妙,并记录下自己的游记,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
《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8.里特(Ritter,Carl,1779 ~ 1859),德国地理学家。现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生于奎德林堡,死于柏林。他曾是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的教授。德国第一位地理学讲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学会创始人。首次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人是整个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和顶点。创造“地学”这个词。提倡地理与历史相结合。坚持目的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人。著有《欧洲地理》、《地理通论》等。
七、李道元(?-527年),樊阳(今河北省涿州市)涿州人。南北朝时北魏的官员和地理学家,范丽之子,青州刺史。
李道元带着父亲的影子做了官。他做官后,仕途坎坷。他曾担任朝廷的副将和北方军团的指挥官。出任冀州长史、青州刺史、庐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执法严厉,享有盛誉,但也引起了一些皇族的反感。孝昌三年(527年),镇守永州的齐王萧宝逵发生叛乱。宗室慧远等人趁机推荐郦道元为关右使,监督萧宝逵。同年,李道元在银盘驿站被萧宝魁杀死。五台初年,封为官臣,冀州刺史,安定郡公。
李道元小时候随父游水路,读奇书。之后,我走访了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了河流、沟渠,收集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常常感到地理上缺乏史籍的记载,于是他倾其一生撰写了四十卷《水镜笔记》。朱的文字意味深长,描写生动。它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山水散文集。它成为中国旅行文学的开山之作,对后世旅行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李道元还撰写了《方志》十三篇、《聘》七篇,现已失传。
6.厄拉多塞(公元前275年-公元前193年),出生于北非希腊殖民地昔兰尼,被西方地理学家誉为“地理学之父”。除了他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首先发明了西方的“geography”一词并将其作为“地理学”使用。同时,厄拉多塞还是一位博学的哲学家、诗人和天文学家。
5.张(1866 ~ 1933),改革中国地理学的先驱和教育家。未夕这个词叫做栋古。江苏泗阳。长期在上海南洋学院和北京大学任教。
1901年,中国最早的地理教科书《中国小学地理教科书》和《中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出版。1908年,中国最早的自然地理学著作《地理文献》出版。1909年,在天津,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理学会成立,并当选会长。次年,中国最早的地理刊物《地学杂志》创刊。著有《泗阳县志》、《佛教地理》、《南园手稿》、《地质学教材》等。
4.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弓,原名李,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我国现代地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科学家,新中国第一批杰出科学家。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工业部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家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长;195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69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梭科化石及其层化意义进行了高超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兴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创立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三个聚居地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地震预测之路。
3.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中国现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地理和气象的奠基人,浙江大学原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东关镇(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学美国;191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报考南京师范大学;1929年起,多次当选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1949年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后,竺可桢任副院长兼生物地理系主任。1950年,他当选为中华全国专门自然科学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生物与地理学部主任。1956年,“全面调查委员会”正式成立,竺可桢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
中国物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对中国气候、地理、自然科学史的形成、特点、区划和变迁有着深刻的研究。
2.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与里特一起,是现代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生于德国柏林,也死于德国柏林,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他的哥哥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人威廉·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德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地理学家,现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涉猎广泛,尤其是生物学和地质学。
1.阿尔弗雷德·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出生于柏林,德国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30年11月在考察格陵兰冰盖时遇难。被誉为“大陆漂移理论之父”。
起初,魏格纳学习天文学和气象学,热爱冒险,参加了热气球耐力空比赛,并在52小时内打破了最长耐力空记录(35小时)。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军,受过两次伤。他注意到非洲大陆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海岸线非常相似,因此他推测这两个大陆最初是相连的。1915年,他出版了《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他曾三次访问格陵兰岛,研究和探索极地高层大气和冰川学,并在北纬77度的冰面上连续度过了两个冬天。1930年11月,他在一次去格陵兰的探险中去世,享年50岁。为了纪念他,月球和火星上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环形山,小行星29227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