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不灭为什么是对的?)
秋天到了,很多人会听到家里的老人提起“春日覆盖秋冻”。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来了,适当多穿点衣服,达到“捂捂”的效果,让身体适应外界的变暖;秋天来了,不要一下子穿太多。如果适当冷冻,可以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音主持界最高奖“金话筒奖”获得者宋英杰在他的《中国天气谚语》一书中引用了老谚语“春日虽暖,不要薄衣”、“秋日棉衣不必随时加,稍暖宜脱”,指出“春捂秋”
评论书籍:
标题:中国天气谚语
作者:宋英杰
出版商: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在“你最熟悉的天气谚语”评选中,“朝日不出门,暮日行千里”位列第一。实际上,这个谚语有许多版本,甚至英语、古希伯来圣经、德语和日语都有类似的谚语。原因很简单。这个谚语是科学的。
根据宋英杰在《中国天气谚语》中的分析,空空气中漂浮着无数的灰尘和水汽,它们可以散射太阳光。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比如蓝色和紫色,而红色和橙色的波长最长,所以最不容易被散射。早晚的阳光是斜的,在大气中传播的距离相对更长,所以经历了各种散射,所以当它到达人们的视野时,剩下最多的就是红色和橙色,也就是人们看到的夏虹。宋英杰说,此时的云就像火一样,所以称之为“火烧云”——如果有朝霞,说明有很多低空的湿粒子,水汽丰富。随着早晨气温的升高和对流的加强,有可能迎来降水。但如果傍晚出现日落,往往是由于灰尘等干燥颗粒对太阳光的散射造成的,所以当地和上风方向都是干燥的,第二天出现晴朗天气的概率较高。
《中国天气谚语》一书详细分析了中国从古至今流传的各种天气谚语。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农耕社会,所以要观察天气,通过预测天气来减少气候对农业生产和人群聚集可能造成的危害。正如书中总结的,有些天气谚语重在归纳规律;还有许多天气谚语包含着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时代印记,表达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
中国天气谚语内容丰富。读者不仅可以通过作者的描述和解读,掌握大量零散的天气谚语,了解其产生和传播的背景,还可以获得专业、科学的解读,从而增强知识储备,并有可能打开对气象科学和数据科学的兴趣之门。作者凭借多年的专业积累和知识,令人信服地指出,中国的许多天气谚语是古人长期观察和比较的经验结果,是科学发现的结果,是中国古代科学素养的体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