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由来(喝了这么多年腊八粥,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别贪心,孩子。过了腊八就过年了。"
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开始盼望过年了。“穿新衣、放鞭炮、吃好”是孩子们盼望过年的理由。这时,大人教孩子唱这首儿歌。
腊八是中国新年的前奏。腊八到了,年还会远吗?过了腊八,过年就开始了:扫房子,蒸包子,准备年货。
腊八节,我们都知道要喝腊八粥。但是谁知道你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呢?腊八节的由来是什么?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既然是传统,就和中国古代文化有关。当然,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01
腊八节和腊八粥
腊八节,最资讯资源网,早就是祭祀的日子,称为腊八节,腊八节,王侯节。
汉代《风俗礼仪》记载:“蜡者,则也。故新交接,故大祭赏功也。”La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候了,要举行祭祀来回报神灵的保护,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繁荣昌盛,人民平安。
在古代,“腊”与“狩猎”同音,“腊祭”也叫“狩猎节”,“在田野里猎取动物,祭祀祖先”
“腊”在“肉”旁边,即“肉”用于冬祭。
“瓦克,抓住瘟疫,迎接春天”,冬天即将结束,天气会逐渐转暖,各种“瘟疫”也会慢慢消散。
在先秦时期,腊祭就有十二月底的习俗,但当时的“农历新年”并不固定,其名称也不同。
夏至腊月节称“甲平”,商朝称“青丝”,周朝称“大腊”,汉代改为“腊”。
在汉代,除了祭祀,人们还将农历新年作为节日,以及休息,团聚和宴会等活动。此外,为了显示政事的明朗和宽大,法庭还会让部分犯人假释回家过节。
直到南北朝时期,人们才确定了腊月的日期。宗彝的《荆楚年谱》说,“十二月八日是腊月”。此后,腊月初八逐渐成为固定的祭祀节日,流传至今。
腊月初八还有一个名字叫“佛光节”,也叫“法宝节”,是一个重大的佛教节日。
众所周知,佛教不是土生土长的宗教,那么中国传统的腊八节是如何与佛教联系在一起的呢?
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盛行。很多来中国传教的佛教徒发现,中国的腊八节其实和佛祖释迦牟尼的开悟日是重合的。
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六年,不吃不喝,最后支撑不住晕倒。一个牧羊姑娘把羊奶、杂粮、野果榨成乳糜粥给他吃。
醒来后,马尼继续练习。他又在菩提树下打坐了四十八天,期间不吃不喝,不说话,不动,一直打坐到腊月初七。
佛经记载:“这一夜,天高云淡,风高云淡。悉达多坐于金刚乘宝座上,显诸种禅定境界,见十地一切无量世界及过去、现在、将来的一切事物,见三界因果。”
腊月初八凌晨,是异象,释迦牟尼顿悟到了至道,终于修成正果。
后来,在这一天,佛教徒将四个方向的各种五谷煮成粥,称为“七宝五味粥”,送给信众饮用以示纪念。
为了更好地在中国推广佛教,传教士们宣称中国的腊祭和佛陀的开悟日是一天,于是形成了腊八节。
不过当时的粥还不叫“腊八粥”。腊八粥的名称始于宋代。孟老院《东京梦中华》记载:“当日各寺举行佛浴会,送七宝五味粥及弟子,名曰腊八粥。大家都是日本人,家家也都做什锦水果粥。”
宋末的周觅在他的《武林外传》中也记载了腊八粥的做法:“用核桃、松子、蘑菇、李子、栗子做成的粥,就是腊八粥。”
到了清朝的时候,《燕京岁时记》记载的制作腊八粥的材料越来越详细:“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糯米、小米、荸荠、去皮枣泥等煮成的。,又外染以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红糖、猥琐。
就像真老舍先生说的“粥里有各种豆子,像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
清朝腊八的时候,宫廷在雍和宫煮了五锅“七宝粥”。第一锅粥盛在碗里,呈献给已故皇帝的画像和各寺庙里的佛像。第二锅粥是喇嘛献给朝廷的,第三锅是送给王公大喇嘛的,第四锅是送给文武百官的,第五锅是送给本寺僧人的,剩下的第三至第五锅混在一起送给百姓。
时至今日,每年腊八节仍有许多老北京街坊,排队等候雍和宫发放的腊八粥,以求得幸运。
当然,由于腊八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所以也不会缺少当地的传说和故事。腊八粥也和岳飞、朱元璋有关。
传说当年岳飞率兵在朱仙镇抗金。那是第九个冬天。岳家军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百姓纷纷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粥”,结果大获全胜。
这是十二月的第八天。岳飞死后,为了纪念他,在腊月初八用杂粮豆腐煮粥逐渐成为一种习俗。
朱元璋出身贫寒,征服天下并不容易。很多美食传说都和他有关,包括腊八粥。
据说当年朱元璋被关在牢里,正是饥寒交迫的月份。这一天,朱元璋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居然从里面取出了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杂粮和干果。朱元璋把这些东西煮成粥(奇怪的是,监狱居然给他准备了锅灶、钢镰刀、柴火)。
恰好是第八天,于是他把这锅杂粮粥叫做“腊八粥”。当他安定天下成为皇帝后,为了纪念他所遭受的苦难,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
还有一个传说是吃腊八粥是为了“杀鬼”,里面放的是红豆,还有一个传说是秦始皇建长城的时候,劳动者没饭吃,就在腊八粥上,把自己吃剩的食物收起来煮粥,大家分享。为了纪念他们,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腊七巴拉,冻掉下巴”,不管这个传说有多可信,在寒冷的腊八节煮一碗好吃的,甜丝丝的,热腾腾的腊八粥,总会有来自心底的温暖,来年的生活就有希望了
02
腊八节的其他习俗
除了煮腊八粥,腊八节还有各种关于“吃”的习俗。
面食是北方,尤其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主要食物。煮的不是腊八粥,而是腊八面。面条煮好后,加入各种水果、蔬菜、调味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碗腊八面暖暖身子,过冬。
腌制腊八蒜主要流行于华北和北方的山东。腊八那天,把早早准备好的紫蒜去皮,用醋腌制。腌制的腊八蒜如玉,还是老舍说的:“醋也有些辣味,叫人多吃饺子。”
在皖南,有晒腊八豆腐的习俗。腊八豆腐以大豆、辣椒、香料等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被誉为“素火腿”。成品黄滑如玉,入口绵软,咸中带甜,清香鲜爽。
关于腊八豆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明清时期,徽商外出经商,一般食品不易保存。一个商人的妻子用腌制和烘干的方法为丈夫制作豆腐,作为贸易路线上旅行的食物。
这位商人称之为“妻子豆腐”,以感谢他的妻子,其他人也效仿制作这种豆腐。因为当地方言“老婆”和“腊八豆腐”很像,久而久之就成了“腊八豆腐”。
俗话说“明年不行,先看腊八冰”。腊八凌晨,人们要把冰砸回河里才能回家,这就是所谓的腊八冰。谁起得早,得到第一块冰,谁的运气就更好。
腊八前一天,在盆里舀水结冰,腊八那天,把冰从盆里拿出来砸碎吃。据说吃了这一天的冰,再吃一年就不会肚子痛了。
关于腊八,过去北方一些地区会选择这一天结婚,举行结婚仪式。有句歌谣:“腊八腊八过得好,多少大妈变大姐。”
过去,人们把腊月称为“吉祥月”,腊月初八是最吉祥的日子。人们选择这一天来举行一个开心的活动,以显示他们的好运。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煮腊八粥,不仅给人喝,也给花草树木喝。据说用腊八粥浇过的树,来年不仅枝繁叶茂,果树也不敢歇枝。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腊八节已经从一个古老的祭祀活动变成了普通人的吉祥节日。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今天腊八,愿我们都有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2021年,一切都是“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