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生长素还能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生长素的作用机制(生长素也会抑制生长吗?)

花草总是长在窗外,树枝和嫩芽总是伸出屋外,杏子总是从墙里爬出来。(嗯?)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植物总是倾向于阳光2的方向生长。那么,是什么物质导致了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呢?

于是今天的主角出现了——生长素。

“我叫生长素。没办法。”

1.什么是生长素?

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植物信息资源净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英文简称IAA),通常在幼芽、叶片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合成并作用于自身,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与动物体内的激素类似,植物激素并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向细胞传递一个信息来调节代谢。乙烯也是一种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成熟的水果基本都会释放乙烯,所以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催熟方式就是和成熟的水果放在一起。

生长素通常在幼嫩的顶芽中合成。

吲哚-3-乙酸的分子结构

2.生长素的作用

促进增长和抑制增长

促进发芽&抑制发芽

落花落果&防止落花落果

不会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确实具有双重性,关键在于浓度。

3.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先说促长。

文章开头所举的“万物生长于阳光”的例子,生物学上称为植物向光性,即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向着光源生长的现象。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

对于顶芽,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好。研究发现,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胎顶部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光侧。顶端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高浓度的背光侧生长伸长相对较快,而低生长素浓度的细胞在光照侧生长缓慢,导致枝芽向光照方向弯曲。

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顶芽向光弯曲。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顶端优势”上。

对于侧芽,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受到的抑制越大。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积累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所以侧芽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这就是所谓的“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抑制侧芽的生长。

去除顶芽后,侧芽生长素的来源被暂时阻断,顶端优势被去除,侧芽开始更快生长。比如去掉棉花的顶芽,促进侧芽生长,这样可以多开花。

去除顶芽的棉花侧枝可以开更多的花。

发芽、落花落果都是类似的原理。

一般来说,生长素浓度低时促进生长,浓度高时抑制生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年轻细胞敏感,年老细胞迟钝。比如芽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所以中极少量的生长素就可能抑制芽的生长,而根对生长素的浓度反应较慢,能抑制芽生长的浓度仍可能促进根的生长。因此,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中,往往需要事先找到生长素在不同部位的浓度范围,以便正确调控植物的生长。

通常需要预先实验来找到合适的范围。

所以不要被生长素这个名字迷惑了。浓度决定效果。如果某些部位浓度过高,会抑制生长!

你还知道哪些「名不符实」的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