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要求(博士毕业要求是什么?)
在诸多呼吁“考研热”理性回归、当前研究生就业不景气的社会环境下,一股“考博热”正在人们的舆论缝隙中悄然蔓延空。
但是业内人士都知道,不同的大学对获得博士学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很简单,有的要求很苛刻。
比如清华大学,学校规定自2019年起,不再强制发表论文。新规是“以学位论文和多元化学术创新成果为依据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就这个新规而言,北大的博士生只要完成博士论文就可以顺利毕业。
部分高校博士毕业要求
比如北大,北大要求我是第一作者(导师是第一作者我可以是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国际重要期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至少两篇论文。由此可见,如果没有高标准的论文发表,在北大读博士,毕业也不会这么顺利!
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吗?好像没多少人关心这个问题,大家关心的是能不能拿到读博资格。
部分高校博士毕业要求
冷思也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科博人」会担心三年后会面临同样的就业尴尬吗?但这究竟是不是高学历和“零风险”的赌注,“科博人”还是有他们选择的理由的。
博士学位虽然是文凭,但却是发展的筹码之一。尤其是在事业单位,博士学位本身就是各种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无论是职称评定、晋升、科研评奖,甚至是解决家庭户口,持有高学历就相当于在很多关键时候持有通行证和优惠卡。
冷四也有一个疑问:在这种功利的氛围下培养出来的,有几个有着终身研究心态的博士生?
针对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部分研究生选择直接避开就业高峰,专心捧书冲刺博士研究入学考试,希望通过Cobb延缓求职压力。有些研究生因为找不到好工作而选择第二份工作。他们干脆把“医生”当成一种“职业”,给自己三年时间期待“东山再起”。
也有考博的同学认为,硕士所学的专业相对冷门,只能在“学历不限,专业不限”的岗位上突破门槛,未能发挥专业优势,真正合适的起点是求博士,“考博是最好的出路”,继续“长期努力学习”;也有对科研感兴趣的研究生。他们在毕业时放弃了待遇和发展都很好的企业,选择继续深造,为获得高学历和进入有实力的科研机构积累资本。
冷思也思考这个问题:科布的升温会引发新一轮的毕业生就业困境还是真的缓解就业压力?高等教育会无限贬值吗?如果教育不再讲英雄,会不会有更多人不再专心搞科研?研究生就业市场在“升温”和“退烧”之间平衡了吗?如何引导研究生面对“考博热”?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如何真正培养就业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总之,这一系列问题值得相关教育部门和社会深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