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家庭心理治疗实录(家庭治疗案例)

家庭治疗案例(家庭心理治疗记录)

那天我帮一个家庭做了一次系统的全方位的心理咨询。在送我回去的路上,父亲说:一开始我以为省城近那么多心理咨询都满足不了我。一个小县城能有什么样的专家?今天通过你对一些简单例子的分析,是如此的浅显易懂,发人深省,令人信服。

本文根据作者现场咨询经验和我即将出版的新书《攻心36策》撰写而成。

1回景数据

下午5点,男孩的父亲开车来接我,让我们照看他的孩子。

他的17岁男孩,因为之前多次到省立医院就诊,被省一附院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在省精神病院住院数月。

2021年元宵节前夕,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案例的时候,发现这个男生之前的精神症状都是装出来的,为了逃学。

男孩虽然没有精神病,但还是辍学在家,白天睡觉,晚上玩手机。父母说他沉默。家人无奈,再次要求心理支持。

大约五点半,我们到达了儿童之家。我在男孩的房间里找了一会儿,地面是干的,于是我决定在这里开家庭会议。

四名家庭成员参加,即父亲、母亲、男孩的姐姐和男孩本人。

爸爸是电工,小学学历,性格诚实坦率。妈妈是家庭主妇,初中学历,性格内向;姐姐是师范毕业的小学老师,活泼开朗。男生高中辍学。

因为家庭系统出了问题,所以我让四个主要家庭成员参与了这次心理干预。

长椅的秘密

我摆了一个板凳,让男生坐一头,其他三个人一起坐另一头。由于板凳两端的重量悬殊太大,男孩坐的那一端很快就翘了起来,男孩四肢悬空空,突然有一种无用和失重的感觉或体验。

这意味着男孩被其他家庭成员惯坏惯坏,主观能动性被搁置空。他变得不负责任,有担当,成为名副其实的“妈妈宝”和“巨婴”。

解决方法:其他家庭成员学会放手,不要把男孩束之高阁空或者让他不负责任。让他在家做该做的事。比如我妈妈身体不好,需要孩子的帮助。

3《好爸爸和坏爸爸》

我在《攻心36策》一文中给他们讲了“好爸爸和坏爸爸”的故事。

先答应或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有商量的余地——实现对话和沟通。

比如夫妻之间,你想通过打骂或者命令的方式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恐怕是没有办法的。虽然你可以暂时强迫别人做你想做的事,但之后,他会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愤愤不平。就像一个孩子,你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会偷你的钱。

人有两个头,一个负责感觉,一个负责思考。

当人的情绪活跃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他们情绪化的时候,人的思想理性就开始变得弱智,没有理性了。

要让自己理性,就要让自己感性的大脑休息一下,就像法庭上的法官,面对庄严的法庭,只服从宪法,六亲不认。

儿子第一次穿上交警的衣服,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很多路过的亲戚朋友都想跟他打招呼,他却视而不见,装作不认识。

事实上,此刻他代表着法律。执勤的时候,他觉得法律神圣不可侵犯,除了一切情绪。很明显,当时是他的理性大脑在活动,而不是他的感性大脑。

4被道德绑架后

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案例,一个自称“善良”的女人去寺庙找和尚解惑。

师傅听了她详细的解释,说她是个恶人,只会绑架有家庭责任的丈夫或者孩子,“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导致对方离家出走。

要知道,真正的善良不是付出,而是放得下别人。

是你,孩子就是孩子。虽然同在一个家庭,但你们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想把孩子或者老公像自己的皮带一样捆得紧紧的或者自己留着,对方怎么开心?为什么家里不能有任何问题?

你们都有自己的房间,对吧?这个房间隐藏了每个人的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自我。你希望别人未经你允许就冲进你的房间吗?

男孩摇了摇头,他妹妹也摇了摇头。

我瞪了孩子爸爸一眼:你喜欢晚上被打扰吗?你愿意让另一个男人睡在你的床边吗?

爸爸立刻摇了摇头。大家都不想要。

大家都想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空的房间吧?如果有人总是干涉你的生活,你会怎么办?一定很难过。

就像美国飞机频繁来我们沿海活动一样,我们为什么这么难过?因为总觉得被别人欺负威胁是吧?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

真正的善良是不去计较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否则,别人吃亏,自己吃亏。

这时,母亲对男孩说:“好,我从现在开始饶了你。我会饶了你,不再干涉你的私事。”但是妈妈希望你振作起来,从现在开始振作起来,保护好眼睛,不要熬夜看手机。我希望你..."

看到没,妈妈一口气提了那么多希望,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不是干扰别人吗?

妈妈说:希望也是干预?

你要别人告诉别人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你不是自讨苦吃吗?

你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其实是命令,是套在孩子脖子上的隐形枷锁,是套在你头上的诅咒。

你身体怎么样?这是别人的事。你为什么要管它?更重要的是,这孩子变得懂事了,他不再是个白痴了。

那个去寺庙找和尚帮忙的“好心”女人,只要求他的孩子和老公不要去网吧,不要在外面喝酒,不要和别的女人在一起。这一切都是善意的希望。

她没有个人目的,是为了这个家。

这些要求其实就是对丈夫行为自由的限制,对孩子天性的扼杀,都是道德绑架。这种道德绑架会令人窒息和悲伤。

因为他知道你说的有道理,所以他无法还手。他不得不转过头来攻击自己——伤害他的心。

你总是说他,从左到右唠叨,像蚊子一样在你耳边嗡嗡叫,让人抓狂。

孩子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所以,我就捂着耳朵,不想听你说。

人的所有器官都有趋利避害的功能,渐渐地他的耳朵就闭上了。

为什么人会选择性遗忘或者变聋?你总是告诉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他会不知所措。

很多老年痴呆症,其实就是因为不想听年轻人的恶语相向,眼不见,心不烦,心不烦。

当孩子这样做的时候,你也告诉他,但你还是会怪他那样做。最后,他什么都不会,而且笨手笨脚——他是选择性失聪。当一个人想做某件事(欲望)又不敢做某件事(恐惧)时,他的行为就会陷入僵局,甚至僵硬。

家庭成员必须改变。

我问孩子的爸爸:你觉得你需要在对待孩子的思想和方法上做一些改变吗?

爸爸说:儿子的事我没怎么管。我很早就出门了,晚上在外面工作。

我说:“不过,我去过你家三次,发现你家缺少一种应有的活力,一种阴郁的感觉,这样不好。”你爸爸就不能做些改变,给这个家带来一点快乐和正能量吗?

如果孩子开导他说:回家讲点笑话,还要幽默?

妹子说她一直把楼上的路由器关着,因为怕路由器产生辐射,所以睡觉的时候都会关掉。

但这让我上线的弟弟很生气。难道不知道你越压抑人的欲望,欲望就会越强烈吗?

你说欲擒故纵是什么意思?“好爸爸坏爸爸”的做法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妈妈说以后不会干涉孩子,包括提出希望和要求。

然后我问那个男生,你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者追求吗?孩子说:当然有。

你想找老婆吗?我当然想。你想活得有尊严吗?没错。

或者说尊严不是父母家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挣来的。

光凭长相和家里的钱能找到好姑娘吗?

对方会看你有没有文化吧?

你说你觉得呆在房间里很舒服,所以和老鼠呆在洞里很安全,因为外面到处都有危险。在房间里,你可以看小说,麻痹神经,玩游戏,睡个好觉,这些都能让你不去想那些伤心的事。

每个人都不想被发现,所以你不想回到过去。

你妈妈总是跟你说这说那,鼓励你,激发你的斗志。但你讨厌那些成功和灵感的字眼,对吗?因为这些都是你的痛点。

孩子说:对,对,对,我讨厌听和看那些励志的话。如:“年轻人不要生老人的气和伤心,要多吃苦才能成功……”

你听过这些耳熟能详的话的老茧,因为你都懂。

你为什么难过?他们为什么还在说话?因为你的家人不懂你的心。

你为什么难过?因为这些话都有道理,但是你做不到,因为你做不到。

现在你和同学相比差距很大,因为你在精神病院待久了,多多少少会有影响吧?当那些不好的画面在你脑海中闪过的时候,很容易和真实的情况交织在一起,让你在阅读和学习中失去注意力。

如果妈妈叫你用心读书,你就要专心读书,不要想这个想那个。其实你懂道理,你也想好好学习。看小说,玩游戏,看动漫,包括你买鞋的提议等等。,会刺激你的神经,让你暂时不去想那些悲伤的画面。

妈妈抱怨你买了很多运动鞋,大部分都不穿,就放在一边浪费。

其实很多时候,做一些伤害也是一种安慰,会让人感觉更舒服,释放压抑的情绪。

至少在你买了这双鞋之后,你会得到一种快感。正确

至少,孩子让妈妈买鞋,说明他还有精力和信心向外进攻。

如果孩子不向家长提出任何要求,包括你把他的网剪掉,骂他,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听天由命,甚至他总是说:“对不起!我很抱歉!都是我不好!”

这样,如果悲剧真的来了,就意味着孩子已经完全丧失了防御能力,攻击方向完全向内,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毁灭。这就是可怕的单极抑郁症。

现在孩子只是一艘受伤的战舰。它在战争中受损,需要停泊在港口休息一段时间。

如果孩子想休息,就让他充电。磨刀不误砍柴工松口气。他可以随时睡觉和玩耍。如果孩子没有放弃理想,说明孩子没有放弃自己,他只是留在家里修整自己。

等他想好了,不用别人催,自然就出来了。

父母应该怎么做?把空自己。每个成员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包括做母亲的要理解。

妈妈可以去跳舞和做其他事情。我发现你总是愁眉苦脸,心事重重。父亲也得不到阳光,这样不好。很容易传染给家人。但是今天我看到了你女儿灿烂的笑容,让我看到了一点光明。

按理说,孩子不是精神病(他以前也装过精神病,在省立医院治疗了快两年),这是天大的好事。你的家庭应该幸福吗?我应该放多少张桌子?

虽然父亲也说是天大的喜事,但你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欢笑和愉悦。这可不好!

然后,你又来了之后,马上就开始追孩子。既然孩子没病,就得走上正轨,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于是你就以“善意”的要求开始道德绑架孩子。

孩子们怎么办?孩子没办法,也应付不了。他们只是保持沉默,装傻。为了麻痹自己的神经,只好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看动画片,打游戏,对吧?

当孩子遇到生活问题或受委屈时,能否像大人一样喝茶、喝酒、聊天来表达压抑的情绪?你不能吗?

一定要理解,体谅孩子,不要互相干涉,对孩子保持应有的尊重。

当然,告诉你不要管孩子,不代表你不用给孩子做饭。你出去玩,出去打工,不给孩子留点钱,给孩子留点吃的。孩子怎么活?

你们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给男生适当的活动空空间。

当你不在的时候,他会从房间里走出来,他会很自然的想到他应该做什么。他不是傻瓜。

俗话说:半夜想着自己,下半夜想着别人。

孩子修复好自己之后,心里就不会有悲伤,会站在家人的立场上考虑,包括家人最关心的孩子的未来。

孩子会想:“我该怎么办?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何负责任?我一定要学习!”

6理解之路

最后,我告诉你“悟空”的意思。

房间太小,堆满杂物,外面有人进来你会觉得不舒服。相反,如果房子宽敞,大家都不相干,怎么会有矛盾呢?

都说婆媳容易发生矛盾,但是如果媳妇在上海,婆婆在北京,会经常发生矛盾吗?

摩擦会引火烧身,只有在空之间狭小的地方相处,才容易产生矛盾,不是吗?

只有当一个人爬上这座山时,他才能看得很远,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小。,鄙视他脚下的世界。见多识广,见多识广,心胸宽广——这就是“理解”。

别碰这孩子!不要一直盯着孩子,不然孩子会退缩,会闭嘴,会沉默,会变成你担心的那种孩子。

作者简介

袁云露,警官,认知心理学家;

口吃专家,情绪心理学作家,秋水理论创始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余干县关公委员会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

1988年学习心理学,创立秋水学说(又称黄河学说)。2006年以来,以“恨秋水”为笔名,在《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China》、《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文章数千篇,接受心理困扰者的帮助和咨询超过10万人次。研究兴趣:强迫症、口吃、抑郁、焦虑、失眠等神经症和青少年心理创伤。代表作:《情绪管理》、《口吃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强迫症的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在出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