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墨晶石雕,三十年前的洞口骄傲(洞口墨晶石雕)

洞口莫箐石雕(莫箐石雕,30年前洞口的骄傲)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上放映后,边肖也被安利了。看完电影,想到不久前在洞口看到了罕见的墨晶石雕工艺品,不禁想写点什么。就当它是边肖童年的记忆,已经随风而逝。

“洞口工艺厂,莫箐石雕”,年轻的洞口人没听过这两个字,对它们的了解应该更少。

记得小时候有一些小石头玩具,比如乌龟,狮子。拿在手里,又滑又冰。我不记得我是怎么得到它的。可能是别人送的,也可能是自己捡的(工艺厂的一些残次品被送人了,甚至扔掉了)。因为东西容易得到,又因为年轻,所以不太珍惜。我只是觉得这个小玩意看起来很小,但是纹理清晰,细节惊人。

上图为洞口用墨晶石雕刻的乌龟工艺品。可能是当年洞口莫箐石刻兴盛的时候,洞口人的相机很少,所以现在网上很难找到洞口莫箐石刻的照片。后面莫箐石刻的乌龟是边肖从原洞口人民论坛翻过来的。不过,不知道边肖用来做玩具的那些是不是材质和工艺不同,还是因为经常玩,所以外观更光滑,颜色更鲜艳,整体看起来更好看。

上图为洞口工艺厂标志性的艺术石雕。这个大型石雕立在工艺厂最显眼的地方,离工厂不远就能看到。这张珍贵的照片也是从洞口人论坛找到的。

这里详细介绍现已灭绝的洞口莫箐石雕,以及莫箐石雕大师云集的洞口工艺厂。

莫箐石雕介绍

洞口莫箐石雕是中国古代民间石雕艺术的重要品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它是楚湘文化的重要遗存,堪称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研究古代楚文化、楚民俗、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莫箐石雕作品造型生动,干净练刀,庄重古朴,苍劲飘逸。和玉雕一样,晶莹细腻,又不失石雕的豪放和大胆。

墨晶石雕的原料是墨晶石,又名紫石,古称楚石。是雪峰山地区的特产。该石质地细腻,黑而有光泽,黑而腻,抛光后特别晶莹剔透,故又有“黑玛瑙”之称。

莫箐石雕的历史

洞口莫箐石刻始于清朝顺治年间。据县志记载,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

最初洞口人用紫石做算盘珠,被书画爱好者买来当邮票和镇纸。到了民国时期,一些艺人雕刻出邮票、镇纸、砚台、笔筒、铅笔芯、古小狮子等小制品,装在篮子里在街上或驿站出售。人人都爱,路人争相购买。艺术家用这个来养家。这样,莫箐石雕就形成了。

洞口莫箐石雕的主要品种有动物、人物、古董器皿和文具。莫箐石雕造型生动,刀工打磨,纹理奇妙,产品庄重、古朴、浑厚、典雅。在室内观看的时候,他们就像置身于荒野,随身携带,玩得了如指掌。因此被观赏者和收藏者誉为“独一无二的洞口”。

莫箐石雕的分类

一件墨晶石雕作品,从最初开采矿石到雕刻完成,要经过洗、锯、雕、烤、抛光、打蜡等十几道工序。根据造型方法的不同,莫箐石雕分为浮雕、圆雕和沉雕。浮雕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是单级雕像,没有雕刻空;高浮雕是多层次的雕塑,一般内容比较复杂,用透明雕空比较吸引人。

大多数圆形雕塑是用一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有些是由几块石头组合而成的。沉雕又称“线雕”,是经过平面加工、抛光后,用线条雕刻而成。线条粗细不一,用阴影来体现雕件的立体感。

珍贵的莫箐石雕

洞口的墨晶石雕虽然没有翡翠、玛瑙石、水晶石等宝石那样清澈珍贵,但质地温润,石面细腻,没有干燥、坚硬、油腻涩涩的感觉。尤其是经过打蜡抛光后,墨黑色中浓浓的油光质感生动而简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由于墨晶石矿在中储量较小,主要埋藏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下,开采难度相对较大。由于墨晶石本身的材质缺陷,易碎,不便于长途海运,世界上收藏很少,一些墨晶石雕成为古玩界艺术品的收藏。

莫箐石雕洞口工艺厂

20世纪50年代初,洞口成立了国有工艺厂,主要从事莫箐石雕的加工和创作,成为当时洞口的支柱产业。洞口工艺厂的主要工艺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它们在广州交易会上出售,并出口到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38个国家。其中,雕塑作品《八仙过海》、《孙武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多元信息资源在国内获奖,部分艺术作品作为背景收藏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其中《潇湘八景》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展出。

洞口莫箐石雕现状

目前,洞口莫箐石雕技艺濒临失传。许多莫箐石雕的资深艺术家因为年龄的原因不再从事石雕创作,而以前在学习艺术的同时与师傅一起工作的学徒也大多中途放弃,转行从事其他工作。一些老石雕工匠(主要来自原洞口县工艺厂)希望政府能出台措施挽救这项失传的技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