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我国科学家发现混元兽(科学家发现混元兽)

科学家发现混血儿(中国科学家发现混血儿)

混种动物的正型标本。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供图

日前,云南大学毕顺东教授与中科院生物进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合作,在内蒙古宁城发现了保存最完好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并将其命名为“米源兽”。这一重要发现表明亚洲可能不是有袋动物的起源中心。

该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18年6月14日凌晨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据介绍,现存的哺乳动物有三种,包括单孔目动物、有袋动物和胎盘动物。单孔目动物的尿液、生殖和消化都通过唯一的“泄殖腔”,包括鸭嘴兽、针鼹等。有袋类动物最大的特点是雌性在腹部有一个育儿袋,幼虫非常不成熟,必须长期在母体育儿袋中哺乳,包括袋鼠、袋熊、水貂等。胎盘类最大的特点是雌性有胎盘,幼虫可以在母体子宫内通过胎盘吸收营养,包括鲸鱼和人类。

毕顺东说:“单孔目动物的数量非常稀少,只有三种。目前,99%的现存哺乳动物是有胎盘动物或有袋动物。因此,胎盘类和有袋类的分化时间是研究哺乳动物进化的关键科学问题。”

后生动物标本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距今1.26亿年。属于真哺乳动物的早期类型(胎盘及其祖先),具有真哺乳动物和后哺乳动物(有袋动物及其祖先)的混合特征。新发现的杂交兽保存完好,构造精美。研究人员利用数字3D技术重建了嵌在岩石中的化石骨骼,基本上恢复了每块骨骼的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花了三年时间构建了包括56个早期哺乳动物分类单元和400多个形态特征的大数据矩阵,建立了可靠的早期哺乳动物谱系树。结果表明,热河生物群中的4种哺乳动物都属于真正的哺乳动物,包括以前被归为后哺乳动物的中国有袋动物。

毕顺东说:“中国有袋动物通常被认为是后哺乳动物的最早化石记录。但我们的研究发现,混元兽与中的中国有袋类同属一个分支,都是早期的真兽,而不是有袋类的祖先。因此,有袋动物起源于亚洲的结论需要进一步讨论。”此外,在混合动物化石上首次发现了中生代哺乳动物完整的舌骨器官。舌骨器官悬挂在头骨和喉结之间,是一系列细长的骨头,为舌头和颈部的一些肌肉提供附着点,是哺乳动物进食、咀嚼和发声的重要器官。

毕顺东说:“由于舌骨血管不与任何其他骨骼形成关节,因此很难在化石中保存下来,是哺乳动物骨骼中已知最少的骨骼。人类的舌骨是由单一的U形骨组成,而混血动物的舌骨是由七块骨头组成,结构更为精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