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800字(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读书的小豆豆》(《窗边读书的小豆豆》800字)

上学的时候看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那时候,我只是把读这篇“短篇小说”当作消遣。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现在再读一遍,还是觉得回味无穷。在这紧张的工作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本书的精髓: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奇幻的童年,这个奇幻是多么的奇妙和伟大。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世界中,这种调皮捣蛋一直是我们教育想要“纠正”的问题。

作为成年人,我们似乎忘记了,成长的过程是一步一步微妙的过程。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忽略了孩子所有珍贵的纯真品质,甚至不小心丢失,随意处置。虽然我已经成年了,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有自己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调皮”和“不听话”的特点,只是我们似乎太急于让他们社会化了,我们希望他们能像自己期望的那样,表现得像个大人。

《窗边的小豆豆》主要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调皮被原校退学,来到了巴学园。在这所名为“巴学园”的奇特学校里,孩子们在废弃电车车厢做成的教室里上课,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自由地学习各种科目。他们没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坐在一起。校长会要求每个人自带“山的味道”(蔬菜、肉类)和“海的味道”(鱼、海鲜)的午餐。他们还会用千奇百怪的赛事策划自己的体育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果上午所有的课程都结束了,下午我们就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晚上在礼堂搭帐篷“安营扎寨”,听校长的旅行故事...文中透露的都是清新动人的场景,而小豆豆也在这所崇尚自然教育、顺应孩子们自由天性的小学里健康成长。

重温这些场景,不禁感慨良多。为什么真正的教育如此枯燥单调?

成年后再看这本书,最佩服的是小林校长。他对任何孩子都很有耐心。小豆豆来新学校的第一天,他听了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话。他的耐心背后是怎样的理解和爱!他在孩子们的要求下认真写校歌,孩子们不理解不喜欢他就嘲笑他。他为永远长不高的“高”精心设计了校运会,让高一举夺魁。当小豆豆因为被同学拉着哭的时候,他的一句“好漂亮的小辫子”让小豆豆破涕为笑;他启发了饭前无话可说的孩子,他更童心未泯:孩子说了一句“哎——我早上起来了,然后——我妈让我快点刷牙,我就刷了牙,然后我就来学校了。”这样的演讲赢得了礼堂里热烈的掌声,孩子们为他找话热烈鼓掌,以至于一个高年级学生听得那么专心,一直探头探脑,以至于跑进了饭盒……

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另一点是,整本书没有说教模式。这里的老师和校长似乎不需要用我们认为的“教育语言”来教育。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当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进马桶里的时候,她拿着一把长长的勺子,坐在马桶的口边,把马桶里的东西全都舀了出来。堆在她周围的一个高高的山头上时,校长只说了一句:“用完了,都放回去。”没有惊讶,没有训斥,没有拒绝,甚至只是说一句“把这些都放回去”,仅此而已!这对孩子是多大的理解和信任啊!那个小豆豆从这件事情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改掉了上厕所低头的坏习惯。在我看来,这件事把小林先生的体验教育发挥到了极致!正是他的理解和包容,让小豆豆更加意识到,上厕所低头是一种坏习惯。如果当时校长指责小豆豆捡东西惹了很多麻烦,小豆豆可能永远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坏习惯。

其实,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已经深深体会到,来自上面的说教,并不能形成优秀的品质,只能让孩子内心的感受与他被强迫做的事情相矛盾。现在我们老师采取的教育方式似乎占了太多的说教:爱学习,孝顺父母,爱祖国,爱人民,守秩序,讲礼貌,学会尊重等等。这种教育到底让孩子意识到了多少...重读这本书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一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多么重要,学生的体验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真正灵丹妙药,而这背后真正需要的是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同身受”。

我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种教育观点:你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然后给孩子创造一个展现这种品质的环境,让孩子不断地体验这种品质,当孩子展现这种品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孩子的品质也会得到发展。所以,重视体验式教育,反对说教,是小林校长《巴学园》的成功,也是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的!我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及时的回应,而不是老师在讲台上的吐槽。也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日常的教育工作。教师需要培养的是抓住教育机遇的能力,而不是开好班会的能力。

读这本书,我重新体验了童年成长的过程,突然意识到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创造力适应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努力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过程。在书的催化下,我们会不自觉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可能我们都觉得自己没有小豆豆那么幸运,能进入这么神奇的学校,遇到这么好的校长...在现实的教育世界里,或者说成人世界里,能像小豆豆一样成长的人似乎并不多,“小豆豆”在成长这个话题上显示了她独特的意义。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才会感动那么多人。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想起了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学校,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还读到了一段孩子们的成长之旅。这个旅程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作为成年人,我们无法改变一些制度环境,但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们,用他们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去引导他们,去创造一个让他们形成各种优秀品质的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