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介绍(关于李兰娟)
自爆发以来,无数白衣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舍生忘死。73岁的李兰娟院士义无反顾地奔赴战争“疫情”前线,研究肺炎疫苗,亲自到武汉,建议封城...她和钟南山院士一样,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和他们在一起心里更踏实!今天,已经连续奋战在武汉一个多月的李兰娟院士表示:现在全国的局势基本得到控制,武汉也进入了决胜阶段,争取在3月底前消灭新增病例。
“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没有过不来的春天。”医生都是善良的。在李兰娟院士的身上,我们将永远看到奉献和热情。
李兰娟1947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长得很聪明,非常喜欢读书。高中毕业后,她回到吕夏镇当老师,并在省中医院学习针灸。回来后,她给村民们免费发放针头,这让她在当地小有名气。不久,大队支部书记让她当赤脚医生。李兰娟被老百姓真诚的感激之情所感动,决定为更多的人解除痛苦。从此,李兰娟的医学生涯开始了。
当了两年赤脚医生后,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当传染病医生。在医院里,李兰娟接触了大量重型肝炎患者,看到了肝炎带来的痛苦。她暗暗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她带领课题组夜以继日地工作,开始研究人工肝技术,解决了1996年我国肝炎治疗死亡率高的问题。
该项目挽救了无数肝炎患者,被一致认为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课题组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随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她毅然放弃了申请人工肝专利的机会,每年举办培训班,将自己的人工肝技术免费推广到全国。
2003年非典爆发时,56岁的李兰娟作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为防治非典做出了巨大努力。浙江出现首例非典病例后,杭州就地隔离了1000多名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随后,只要和病人有过接触的,都被隔离了。整个浙江省,被隔离观察的有11万多人!
有人愤愤不平,认为这种方法简单粗暴。事后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必须要做。由于早期传染源控制得很好,非典期间浙江省没有发生二次感染。另外,浙江不仅治愈率高,而且几乎没有后遗症。更重要的是,在浙江发现首例SARS病例的48小时内,李兰娟带领一支研究团队抓住了病人的病毒特异性核酸,成为第一个分离出SARS病毒的单位。
此外,李兰娟还承担了手足口病、震后防疫、甲型H1N1等传染病的诊疗研究任务。2005年,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李兰娟仍然继续她的临床门诊和医学研究。她喜欢称自己为医生。
2020年,李兰娟73岁。1月18日,她和钟南山院士到达武汉疫情核心现场。1月22日,李兰娟感觉到疫情已变得紧迫,率先提出在武汉“封城”。面对疫情,老人自告奋勇带队去武汉救治危重病人。70岁的李兰娟在丈夫和儿子的不情愿下,“逆行”到了疫情的第一线。
来源央视新闻
“国士远征”只为行医救人。李兰娟院士每天都给病人会诊。有时候因为工作忙,她吃几顿饺子便当,晚上甚至只睡3个小时。2月20日,李兰娟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ICU查房。查房结束时,李兰娟脱下防护装备,脸上的压痕清晰可见。这一幕感动了亿万中国人。很多人评论说:“一个73岁的老奶奶站在14亿人面前,让人敬佩,也让人心疼。”"这位70岁的老人夜以继日地工作,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李兰娟院士做了一辈子医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她白天在医院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晚上和团队讨论科研难题,为全国用户疫情防控出谋划策,下班后通过媒体告诉大家如何科学做好防护。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和幸福的妻子。他也是一名医生,关心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健康。双黄连口服液被抢购[/k0/]的时候,李兰娟提倡“不生病不吃药”。在她心里,人的生命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个人荣辱,无所谓,只要需要她,她无处不在。
学者独树一帜,只为悬壶济世!李兰娟院士说:“我只想做一名好医生!”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