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哪一天(重阳节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是九月的重阳节)
今年10月25日是重阳节,今天的重阳节已经是尊老的节日了。重阳节是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重阳节有哪些起源和传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东南网记者叶摄
重阳节介绍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在古代《易经》中,“六”被定义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合阳,二九为重,故称重阳,又称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祥日子,这个节日很早就开始了。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是丰富多彩和浪漫的,一般包括观光,爬山俯瞰,看菊花,种植吴茱萸,吃重阳糕和喝菊花酒。
九重阳节,因其与“长久”谐音,是数字中最大的一个,寓意长命百岁。此外,秋天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节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对这个节日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许多庆祝重阳节和咏菊的诗。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意义。1989年,中国将9月9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成为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机关、团体、街道经常组织退休的老人去赏秋景,或近水嬉戏,或爬山健身,让他们的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很多家庭的晚辈也会帮年迈的长辈去乡下活动,或者给老人准备一些好吃的。
东南网记者叶摄
重阳节的由来
九重阳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中就有提及。屈原《征途》写道:“聚重阳入皇宫,十周年后观京师”。这里的“重阳节”指的是天,不是节。当时魏三国文帝曹丕在《九天与钟祐》中对重阳节写得很清楚:“一年按月流逝,忽又回到九月九日。”是九阳号,日月应合,流行褒其名,宜久不宜久,该是宴席的时候了。"
晋代学者陶渊明在《九天闲情》诗序中说:“我是一个爱九天之名的闲人。秋菊花开满地,却又难以脱身。空拿九华说事。”这里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饮酒赏菊已经是惯例了。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明代,九月重阳节,上下宫要一起吃花糕,庆祝庆典,皇帝要亲自爬万岁山庆祝《春秋》。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清朝。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东汉时,汝河有瘟疫妖。它一出现,每家每户每天都有人生病,有人死亡。这个地区的人们饱受瘟疫之苦。
一场瘟疫夺走了少年恒敬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因病失去生命。病愈后,他告别爱妻和同乡,决定外出访仙学艺,为民除疫。恒景四处访师寻路,遍访天下名山大士,终于发现,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位神通广大的神仙。泾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在仙鹤的指引下,他终于找到了这座山,找到了拥有神奇魔力的仙人。仙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教他降妖之剑,并送给他一把降妖之剑。不断的场景,不眠之夜,刻苦努力,终于练就了一身超凡的武功。
这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身边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神又要出来作恶了。你学会了你的本领,你应该回去为人民除害。”仙人给了恒敬一包山茱萸叶子和一杯菊花酒,并偷偷教他如何辟邪,让恒敬骑鹤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照仙人的建议,带领乡亲们来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给每个人一片山茱萸叶和一杯菊花酒,准备降魔。中午在,随着几个陌生的电话,莫问冲出了汝河,可莫问刚跳下山,突然闻到了山茱萸和菊花酒精的香味,顿时停住了脚步,脸色顿时变了。这时,恒景拿着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莫问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习俗便年复一年流传下来。吴亮君曾在他的著作《徐琪谢集》中记载了这一点。
后来,人们把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视为避灾活动。此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重阳节仍然意味着长寿、健康、长寿,所以重阳节后来被确立为老人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