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作者(普通人看不到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的作者是亨利·大卫·梭罗,他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之父。
梭罗本人有着耀眼的学习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曾经帮助爱默生编辑评论《日晷》季刊。他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20多篇一流的杂文,因此被世人称为“自然杂文的创始人”。
28岁时,梭罗选择远离尘世,独自走进瓦尔登山森林,用借来的斧头在湖边搭建了一座小屋。在接下来的两年零两个月里,他驻扎在瓦尔登湖,开荒种地,读书写字,研究动植物,让自己融入大自然完整的。
离开瓦尔登湖后,梭罗继续伏案写作。这一次,他不再追求速度,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修改、补充、完善,把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经历和所见都写得非常详细。最后,他写了自传体散文集《瓦尔登湖》。
书中有大量对动植物的描述,详细程度容易被误解为自然科学的书,而忽略了其中的哲学内容。
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就像梭罗在世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作家。当时,许多人把梭罗视为极端主义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家园受到污染和破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导梭罗“简单的生活和高尚的精神”的自然方式。这本书才备受关注,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畅销的散文集,受到许多名人的好评。
直到今天,这本书已经走过了一百年。虽然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仍然有自己的固定读者。
而通过这本书,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人生哲理。信息网络
1.过分追求物质只会增加人的烦恼。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中夹杂着虚荣、攀比、贪婪。
《瓦尔登湖》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作者选择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愿意放弃文明社会的便利,转向自然,像一个不受世俗纷扰的隐士。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一个词“生活必需品”,指的是那些从一开始就对人类生存极其重要的东西。
作者之所以能在瓦尔登湖愉快地生活两年多,是因为他对物质没有贪欲,需求很少。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只要有刀,有斧,有铲,有推车等等,就能过得很好,而且这些工具的成本极低。
当然,这些简单的工具还不足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但作者倡导的极简生活方式还是值得学习的。
住在瓦尔登湖的时候,作者对生活成本做了最精确的计算,从生活用品到自建房都有。每一笔开销都精确到分毫,最大程度的简化了生活,在获得健康方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丰富了精神。所以,每天落在他眼里的,都是大自然最好的一面。
懂得极简生活的人,不仅可以避免艰苦的生活方式,还可以拥有自由。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表面上很自由,但精神上好像被束缚了。更多的人把人生比作苦行僧的生活,觉得生活不易,极其艰难。
但追根溯源,人的精神枷锁并不是自己带来的。
真正自由的人知道如何减轻负担。作者在书中还提到,如果人能够简单而明智地生活,那么维持一个人在这个地球上的生活就不是一种艰辛,而是一种消遣。
二:人生最难得的是有一个淡然的心态。
周对说:“冷漠是属于我的。它不属于我。一千块钱很难打动他的心。”
其实,真正的冷漠,不是人放弃了对名利的追求,而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心平气和的活着,不违背自己的真心。
梭罗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在这两年间,梭罗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虽然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但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播种收获之后,他迎来了漫长的冬天。虽然冬天的瓦尔登湖会很冷,会下雪,但梭罗从未表现出任何厌恶,他乐在其中。甚至雪的沙沙声也让他觉得像一首交响乐。
虽然冬天的瓦尔登湖很冷,但这并没有阻止梭罗去森林中散步。他的心是纯洁的,淡泊名利,他的心像瓦尔登湖上覆盖的雪一样纯洁,没有杂念。
梭罗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喜欢沉思。冬天,梭罗更喜欢在户外,边走边观察和思考。落在他眼里的一切都值得探究。
梭罗的《瓦尔登湖》让人无限期待,尤其是在冬天,瓦尔登湖似乎更加神奇。冰封的湖面和厚厚的积雪总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
他从来不在乎口袋里有多少钱,或者他是否出名,或者他是否会吸引世界的目光。外界的名声与他无关。
实际上,梭罗一直在向人们传达回归自然和冷漠的思想。
其实人要想活出某种境界,真正做到不被外界环境干扰,首先就要学会放下,放下那些虚名,不要被名利所累。
一个人如果能淡泊名利,就会成为自己的主人,尽情享受生活。
三:简单的生活往往更容易让人快乐。
从前,人们的生活非常简单快乐,没有杂念,生活规律遵从自然。春播秋收大概印证了那句话:越简单越幸福。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时候,除了自己盖房子,还亲自开垦荒地,种豆子。他总是试图将自己与“最原始”的生活联系起来。他想亲自证明一个道理,即使离开了现代文明,人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快乐。
在瓦尔登湖,梭罗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最原始的方法,开垦了一块种植各种豆子的土地。他的耕作方法也很原始,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没有马、牛或雇工的帮助。
梭罗没有太多的物质需求,他的快乐很简单。哪怕是在瓦尔登湖周围散步,哪怕是坐在屋前看夕阳,或者静静地看一本书,他都觉得很享受。
他一直在向世界传递一种可取的价值观,反对人们为了追求高物质生活和工业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
梭罗的瓦尔登湖,风景优美,令人无限向往。
梭罗一直倡导“简单”的生活理念。他的生活轻松而不失乐趣。他对名利一点感觉都没有,也不提倡人们为了虚名而努力一辈子。梭罗更关注生活本身,关注生活的朴素、原始、简单。
梭罗最吸引我们的是他对生活和哲学的态度。他不喜欢被世俗束缚,也不喜欢为了世俗的成功而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在瓦尔登湖生活的两年里,他几乎恢复了人类生活的最原始状态。
梭罗从不刻意追求外在的生活方式,更不用说权力、名誉和金钱。在瓦尔登湖生活的两年里,他的生活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他一直告诉世界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减少生态破坏。
梭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即使他不能拥有足够的东西,他仍然可以继续生活,快乐地生活。
四:人最高贵的善良是对所有生命的怜悯。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善良就是热爱弱小的生命,热心他人的经历,宽容卑微的人,对后来人负责!”
我们无法定义善良,但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是一个善良的人。虽然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善举,但是他的善良无处不在。他热爱自然、花草树木、瓦尔登湖和野生动物。
梭罗住在瓦尔登湖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和各种小动物打交道。一只虚弱的蚂蚁和一只老鼠会引起他的兴趣。他把这些小动物比作“邻居”。
一只当地的野鼠经常光顾梭罗的房子。梭罗不是把它赶出家门,而是偶尔和它互动。野鼠很快就放下了对梭罗的戒备。他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跑过梭罗的鞋子,爬上梭罗的衣服。梭罗兴致勃勃地和他玩捉迷藏,还给他奶酪吃。
在书中,梭罗刻意描写了小鸡的眼睛,小鸡的眼睛比小鸡的眼睛早熟,但这种成熟不是与生俱来的。当这些雏鸟出生时,那些无知而鲁莽的猎人会射杀它们。鸡就像受惊的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有着很强的戒心。
受惊的雏鸟会向四面八方散开,它们会在茫茫的森林中迷路,再也听不到能把它们聚集在一起的妈妈的叫声。
梭罗的话总是尖锐而直接。他呼吁人们像爱护自己的同类一样爱护自然界的小动物。动物和人类是地球的一部分。他们有生命,有亲情,也渴望和平,渴望保护。一个人对动物、孩子等弱势群体的爱,更能体现一个人是否有善良的本质。
梭罗认为万物都有灵性,人们应该珍惜和善待一切生命,应该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植物和谐相处。他形容自己与自然界万物的关系是“血肉相连”。即使下雨,他也会出门,在外面走走,看看森林里的这些“老朋友”。松鼠是他的老熟人,落在他肩膀上的麻雀让他觉得无比光荣。
梭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功利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善意,没有毁灭和杀戮。
像梭罗一样,我们应该对世界上所有的生命表示敬畏。如果人是平等的,那么人就和动植物是平等的。那些不会说语言的动植物,有着内在的价值和生命尊严。人们不应该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和破坏生态环境,更不应该屠杀那些手无寸铁的弱小动物。
《瓦尔登湖》之所以一直被人称道,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隐居生活”。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真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面对现实的压力,生活的艰辛,很多人都想逃离这个世界,寻求的是自然的质朴,灵魂的寂静。但是真正的逃避是极不现实的。只希望在喧嚣的城市里,每个人都能保持自己,不要攀比,不要唯唯诺诺,不要为了私利破坏自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