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小男童猥琐(猥亵男童)

淫秽男孩(小男孩是淫秽的)

4月12日晚,江西瑞金红黄蓝幼儿园一名男幼师在朋友圈发布了三张男孩闻大人脚的照片。

短文写着:“从小培养M”(M)(M =性虐待倾向)

在该男子自己的评论中,他写道:“父母和领导已被封锁”

一位网友发现这条朋友圈后,对这条朋友圈的内容进行了编码,并在微博上曝光,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和谴责。

当天晚上21点19分左右,警方回应称已找到该男子,并开始调查。

然后,媒体开始跟进,关注报道这件事。

警方介入后,红黄蓝幼儿园的园长给男孩的母亲打电话,说一定要见见她。

但对于事件,对方只是含糊地说:老师犯了个小错误。她儿子在跟小朋友和老师做游戏的时候,其中一个小朋友说老师的脚很臭,老师说我的脚不臭,你儿子就傻乎乎的跑去闻。

听到这种轻描淡写的话,家长自然认为是儿子主动闻他的脚,很有道理:“这只是小事,不要为难老师。”

然而,后来父母收到了这条朋友圈的截图……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看到老师的头发我就蒙了。我儿子会有舔手的习惯。有时候我会莫名其妙地舔我的手,舔我的脸,告诉我‘妈妈,我刚刚吻了你’。”

她以前从未注意到这些不太对劲的事情,但现在,她希望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晚上,瑞金教育局回应。

“老师今晚已被停职接受调查。如情况属实,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涉事幼儿园及教师,绝不姑息!”

昨天下午,红黄蓝做出了辞退老师的回应。

“涉事老师是该园助教刘。他陪孩子进游戏区时,让一些孩子闻他的脚。

根据监控视频和在场的其他老师介绍,这一行为发生在玩耍嬉闹的过程中,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有胁迫、虐童或猥亵行为。"

但是,如果这种说法真的是“你尝你的美味”,还是感觉不对。

如果双方都是幼师幼儿。

对于无知的孩子来说,所谓的“强迫”仅仅是暴力吗?

双方在身份、年龄、经历上的巨大差异,哪怕只是一点点错误的引导,都能给这些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个世界的幼童带来纷争。

让孩子闻脚臭不是强迫,也不是虐童,朋友圈白纸黑字写的心态也不是猥琐,而是“玩着玩着”。

如果最后的结果只是“免职”,那几乎没有说服力。

这一次,一个陌生网友看到朋友圈后立即报警,这个害群之马被查了出来。

但是,看到一只蟑螂,往往意味着家里已经有100只蟑螂了。

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职业中,像刘这样的潜在恋童癖者又有多少呢?

可能有些朋友还有印象,2018年,一个猥亵男生的男老师落入法网。

起初,有网友发现哈尔滨一男子以招募淘宝童装模特为名猥亵儿童。

他在账号里贴了很多不堪入目的和男生法式热吻的照片。

有许多不同的年轻男性儿童的裸体。

评论里有很多淫秽内容。

在以往的发言中,他多次将自己定位在某幼儿园,并在微博中发布某幼儿园招聘幼师的信息。

综合各种线索,可以确定他是一名长期在幼儿园工作,与孩子有接触的工作人员。

案件发酵后,他很快被警方抓获,并被依法刑事拘留。

但是,被猥亵甚至性侵的孩子对孩子的伤害是永远抹不去的。

在这些孩子眼里,对他们做出“不寻常”行为的人,是可敬的老师,是不容置疑的大人。

而他们的年龄还不足以分辨什么是善意的爱,什么是猥亵和侵犯。

这些无知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这样的行为感到不舒服,不想和施暴者相处,但是他们的话很容易被忽略或者含糊不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为说:对于中小学生性侵案,隐性案件的比例是1: 7。

也就是说,每一起被曝光的非礼案背后,都有7起从未被侦破或发现的案件。

正是这种环境给了恋童癖生长的土壤。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男性人群中恋童癖的最高可能患病率为3-5%。

女性数据匮乏,信息资源不具备。在被定罪的儿童性犯罪中,绝大多数罪犯是男性,女性仅占0.4%-4%。

恋童癖离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不远-

按照这个概率,很有可能你身边的人中就有恋童癖。

但如果以儿童相关从业者为重点,恋童癖的比例可能更高。

并不是所有有恋童癖倾向的人都会付诸行动:虽然有些人有恋童癖倾向,但他们的道德感会约束自己不要远离孩子。

但也有一些恋童癖者,在发现自己的性欲异于常人后,故意选择离孩子更近的职业,成为幼师、教师、儿童医院的医生,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今年4月,日本长崎县对全县1.4万名公立学校教师进行了自查调查,检查他们的“性取向”。

这份调查问卷是由性功能障碍专科医疗中心的专家设计的,内容包括类似于“你是否认为你对学生有性幻想,但只要不伤害学生,就不是坏事?”

他们预测大约10%的教师会有恋童癖。

大多数教师都是高尚而勤奋的员工。

但也有少部分人刻意选择贴近孩子的工作,亲近孩子,通过日常生活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

而这种人,一旦真的找到机会,就把自己的猥亵付诸行动...

他们很难停下来。

性侵一个,两个甚至几十个。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恋童癖者并没有明显的特征。

这些潜伏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恋童癖者,在潜伏期间,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他们看起来和蔼可亲,认真负责,爱孩子。

只是这些表象是用来隐藏和伪装自己的面具。一旦下一个适当的时机到来,他们仍然会立即造成伤害。

正因为如此,加强相关职业的监管,提高准入资质就显得更为重要。

普通人防不胜防,但相关监管部门必须负起责任。

罪犯可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但犯过性犯罪的人出狱后,不应该继续有机会大摇大摆地进学校,通过当幼师。

他们不应该在孩子身边,父母根本不知道这个人的犯罪记录,也不知道他可能带来的危险。

2019年,上海出台了全国首个性犯罪者就业限制制度。

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或者儿童培训医疗机构等。,都需要对其员工进行审查,确保其无犯罪记录,也明确了用人单位有审查筛选的义务。

提高幼师入园资质,加强监管,出了事之后严惩。

我们无法识别恋童癖者,并在他们犯罪之前将他们与我们的孩子隔离开来。

但至少在他已经做了之后,不要让他有再次作案的机会。否则,我们怎么能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呢?

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

不管多小的孩子,都要让他们知道有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有些亲密接触是谁都做不到的。

当面对一个让你感到不舒服的请求时,你有权利说不。

当有人告诉你“不要告诉父母”的时候,你要做的只是告诉父母。

这种犯罪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

但是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受害者越来越少。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灿烂的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