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可以预测吗(地震可以预测吗?)
地震作为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全球每年发生500多万次,其中大部分不是地震,就是发生在无人区。世界上每年真正威胁人类的大地震大约有15次。
为了预防地震,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一种感知地震的仪器。地面震动时,钢珠会从相应的位置吐出来,起到探测的作用,比人类的感觉还要灵敏。但地震仪只能感知已经发生的地震,无法防患于未然。对于那些突发的地震,地震仪的作用并不明显。
地震预测一直是个大问题。如果能解决,数百万人的生命就能得到拯救。所以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近日大地震的情况,其中地震云在民间的“威望”应该是最高的。
所谓地震云,就是上图中的长条形或点状云,按照一定的模式排列。人们认为,每当这种云出现时,就意味着大地震即将发生。这个说法是近代日本人提出来的。1948年6月26日,日本奈良市的前市长三郎太·田中健太看到了这条带状的云。两天后,相距100多公里的福井发生7.1级地震。田中健一三郎太声称这种带状云是地震的征兆,这在日本引起了轰动。不仅如此,他还和中科院物理所的教授一起出版了《地震征兆云》一书,地震云的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
但日本气象厅并不认同地震云的说法,认为缺乏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气象学家一致认为地震云的形成与空空气对流有关,而与地震无关。
即使专家否认谣言,许多人仍然认为地震云是地震的前兆。比如有人说汶川地震前三天合肥、临沂出现了地震云。九寨沟地震当天,郑州出现了地震云。这种现象其实是自我暗示。例如,每个人都说萧敬腾是雨神,他所到的每个城市都会下雨。据说下雨时,萧敬腾是雨神。如果不下雨,大家都会保持安静,地震云也是如此。这种条状云在全国经常出现。当有地震云,但没有地震时,大家都会保持安静。地震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震云是可以预测的,地震地点离震云出现的城市很远也是这种情况。这是自欺欺人的套路。
2014年6月9日,烟台出现了地震云,但是全国范围内,这个信息资源的网段时间是安全的。
2016年2月17日,婺源有震云,但在此期间全国平安。
2017年7月28日,长春有地震云,但在此期间全国平安。
除了地震云,很多人认为动物可以预测地震,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前夕,距离震源25公里的岛上渔民养殖的鲱鱼全部死亡。1967年8月30日,四川甘孜发生6.8级地震。地震前夕,大量的家禽和狗在狂吠。
科学家发现,人能感知的声音频率在20赫兹到2万赫兹之间,许多动物能感觉到1赫兹到10赫兹的次声波。地震时,岩层的挤压和破裂会产生人们听不到的次声波。这种声波可能会与家禽和狗体内的器官产生共鸣,导致动物头晕和不适,这也是动物能够预测地震的原因。
但实际上动物感知只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生,而且往往发生在地震之后,无法提前预测。而且动物的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主流科学认为很难根据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地震。
现代地震预报机制只能通过纵波给出预警。地震产生的纵波速度最快,最先到达地面,能使地面上下晃动但威力不大,给人10秒左右的逃生时间。在那之后,更慢更强的剪切波和面波将到达地面,使建筑物上下左右摇晃。很多时候,地震本身并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能伤人的是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倒塌。
目前科学是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因为大地震的周期和发生机制还没有搞清楚,人们对地下的探索太浅,在中是不可能准确预测的。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地震多发板块。上图中,红点和地震带越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