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要准备什么(老师从哪些方面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一堂高水平的课,一定要靠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准备些什么,才能上好一堂高水平的课呢?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备课要在八个方面下功夫。
一,准备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是目前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注重以目标为导向,围绕目标教学,围绕目标测试。根据很多学校和老师的实践,这种教学方式确实优于传统的死板的“公式化”教学模式。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广受学校和老师的青睐。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以准备、准备、细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第一要务。目标明确了,才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能有效。与目标相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极不负责任的备课方式:或者死公式(如之前流行的“五段教学法”),上课缺乏新意;或者准备大意,上课随便聊;或者备课差,照本宣科之类的。这些都是与目标教学背道而驰的做法,备课时必须杜绝。
二,教学准备法
既然课堂教学的目标已经确定,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实现目标的途径。换句话说,为教学做准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目标,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必须适合所确定的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服务。这样,课堂教学将是有效和高效的。
2.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实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根据老师的个人特点、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来确定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很多研究者很少提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在这些研究者看来,教学是教师放弃个人爱好、兴趣和特长,绝对服从教学任务和学习学科特点的活动。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忘记了,如果教学离开了教师的个人特点,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就不会发生;而且,其实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才能成功,教学论中常说的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才能形成。否则一切都可能空空谈。
第三,准备课堂板书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反映,是学生学习理念的体现。所以,没有老师的深思熟虑,是不可能拿出一个优秀的黑板的。不仅如此,优秀的板书还具有教育意义。你的黑板设计整洁清晰,设计有创意,书写精美。久而久之,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年轻教师并不了解板书设计的意义和板书的教育功能。在课堂上,他们口若悬河,挥洒自如,说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一节课下来,到处都是板书,到处都没有板书。更有甚者,字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对于这种板书,学生只能望洋兴叹。
第四,准备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理念的反映,是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要设计一个优秀的课堂结构,教师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设计课堂结构的各个方面。如果我们把一节课分成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那么老师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在这三个部分上下功夫。
先说开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对这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激发起来,学生热爱学习,教师也能轻松教学。开局不好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会很难教。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虽然一开始是小事,但意义重大,老师不能轻视。
它是中班的主干部分,是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所以中部的老师一定要教好,学生一定要学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结尾是一堂课的结束部分。有的课堂不重视这部分,以为前两部剧已经唱得够好了,没必要在结尾大做文章。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结结得好,会有“表达一切,意义无穷”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回味和咀嚼的空间。这样的结局无疑会对下一节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学生往往对老师的课有一定的心理预期。比如上节课老师表现不错,可以吸引学生;下节课,老师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兴奋的情绪反应,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高很多。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反应。一旦在老师的课堂上产生这种心理倾向,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和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那么以后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低很多。所以,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课堂教学的终结都是不可小觑的。
(二)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过渡。零件之间的过渡就像两座山之间的桥梁。如果这座桥建得好,学生们会生活得舒适而顺利。如果桥梁搭建不好,学生生活起来会觉得生硬枯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重视和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是上好一堂课的必然追求。
动词 (verb的缩写)准备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心灵沟通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达到:
1.规格。首先要说普通话,普通话要简洁、清晰、连贯。
2.有一定的文采。即语言要生动、形象、有魅力;
3.情绪化。教学语言枯燥无味,学生听课就犯困,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相反,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能让学生动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会高很多。
第六,为教学机智做准备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一般来说,没有固定的程序。所以,老师备课再好,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扎扎实实地准备好可预见的因素,又要有一种应急的心理准备。老话说,凡事先做后做,凡事先做后不做。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情况,虽然课前无法预料,但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一种心理准备,并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加强这种心理准备,教师是可以从容应对的。
七、准备学生心理
在备课中,教师不仅要从教材和教师的角度认真备课,还要考虑学生、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对策。一般来说,备课这个环节不仅不可或缺,课堂教学的成败也大多取决于这个环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使你把教材准备得再充分,把教学语言、教学工具甚至一些必要的教学动作准备得再好,只要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那么你准备的一切都是没有价值的。
八、为课堂乐趣做准备
北宋著名的新儒家程颐说:“教而不见趣,学而不乐”。清朝的代理人张伯兴对这句话起到了很好的注解作用。张伯兴说:“教师必须好学,然后乐此不疲。如果他们看不到这种兴趣,就会渴望学习。”因此,趣味是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只有课堂充满了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尽力从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出可能的有趣因素,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