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童话大王在线阅读)凤凰周刊原创2020-12-24 19:25:38
作者纪·
编辑|花木兰
郑对又是一番双火。
这次被挖掘的是他的评论区。
一开始有读者说自己马上要考研了,希望得到郑爷爷的鼓励。郑一挥手,祝她考研“全国第二”:因为“全国第一”已经给了另一个读者...
这张图火了之后,不断有读者到评论区请求郑爷爷为考研祝福,郑爷爷也严格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一一祝福...据说到目前为止,它在全国的排名已经超过了100位。
除了这张照片,还有凡尔赛的道歉。有读者说“郑仔”背了你的文章,郑爷爷马上道歉:你在背我的文章,我在玩游戏。我真的不应该。
在谈到时,郑爷爷也紧跟时事热点:“现在离婚有个冷静期,他们的在成家方面会更加谨慎,不会草率。”
这一切看起来像是写童话的慈祥老爷爷,在手机屏幕的另一端冲浪,与小读者亲密互动,一切皆可爱,岁月静好。
然而,郑的风格没有上次热搜时那么好。今年6月8日,郑发微博,指出“中国儿童文学优秀文库”未经许可,欲收录其作品。
在此之前,他还质疑编委会主任曹文轩“校内卖书”的行为,给销售数据注水:
“‘2018中国童书作家榜’显示,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2018年童书销售收入为2700万元.....曹文轩打着讲座的幌子非法进入学校卖童书的收入有多少?为了这个数额,牺牲了多少小学生的课时?"
“我不能和中小学非法卖书的童书作家出现在一个‘童书榜’上,这是我的一大耻辱。”
此时的郑已经不再是00后那位心地善良的郑爷爷,而更像是80、90后读者眼中敢说真话、特立独行的郑大爷。
郑在爱抱团、有着浓厚“圈子”氛围的中国儿童文学圈里,一直是个异类“局外人”。大家都在谈生意,现场一片欢乐。他不得不跳出来唱反调:
“可是皇帝没穿衣服啊!”
这是郑的童话世界。而他一如既往。
在成为童话大王之前
郑出生于1955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的父母被送到河南遂平的五七干校,郑也搬到干校附属的临时学校上初中。
老师们不喜欢这些劳改犯的后代,这个调皮好动爱唱反调的男孩是他们的“心头大患”。
有一次,老师写了一篇题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作文,郑交了一篇题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作文,说“首先要分清自己是鸟还是虫”。
老师大怒,说郑“在渊博的名义下其实是无知的”,要他当众重复“郑是班上最没出息的人”一百遍。
无法忍受这种屈辱,郑采取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自杀式爆炸袭击”:在口袋里放鞭炮。
爆炸的大炮使他再也没有回到学校。
1970年,郑成为空军空的一名地面兵,与自己喜爱的战机朝夕相处。复员后,他成为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的一名工人。
70年代末,神州大地风起云涌。1977年,高考恢复,无数年轻人放下锄头镰刀,拿起多年未碰的书和笔,试图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工人郑的工作是按下水泵上的按钮:按下红色按钮,水就会来到食堂;按蓝色,水就会来到厕所。他每天都盯着这两个按钮。
本以为一辈子都会这样,现实却给他迎头一击:因为他只有小学学历,当时的女友被家人勒令和他分手。
1975年冬,郑在山西省军区医院的病房里认识了宣传队的舞蹈演员闫伟文。他们约好偷偷溜出病房溜冰,约定好掩人耳目。然而,滑到了一半,闫伟文打开了嗓子,唱了起来。
大嗓门的歌声把郑吓了一跳,但颜维文说:“年纪大了就不能跳舞了,唱歌也不是特别受年龄限制。”他说他以后会唱歌。
看着朋友自信的脸,20岁的郑开始思考:我的未来在哪里?
多年后,“童话大王”郑与军旅歌手闫伟文重逢。
《第一次写皮皮鲁》
郑想着这件事,的眼睛就盯在了写字上。
他认为自己有写作天赋。小时候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希望成为科学家和医生。他另辟蹊径:我要做石传祥那样的挖粪工。结果这篇作文发表在校刊上。
在他决定通过写作在没有文凭的情况下弯道超车后,他写了诗、小说甚至漫画,但这些努力都没有成功。
直到写童话:1979年,儿童文学编辑部负责童话的编辑刘觉得这个男孩“做得不错”,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童话小说《诚实岛上的黑黑》。
一代“童话大王”正在崛起。
郑80年代儿童童话的美在哪里?
首先,它足够梦幻。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孩子,没有文艺腔的“矫情”,而是做着孩子该做的事,有着孩子该有的奇思妙想,无所不能。
此外,郑笔下的人物以儿童的视角天真无邪、无所畏惧地质疑现实世界的规则。
比如皮皮鲁,就是80年代典型的“坏孩子”,胆大包天,大大咧咧,爱捣蛋。
但郑会告诉你,皮皮鲁是对的,但正是这些规则是错的。
还有《舒克和贝塔》。当时社会上流行生育的有色眼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但在郑笔下,小老鼠舒克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能成为人人敬仰的飞行员,帮助皮皮鲁在飞行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对狼罗克,郑直接做了传统观点中的反派主角。
据说当时有编辑激烈抗议:“狼怎么可以作为期刊的标题?狼是美帝国主义的象征!”
1986年,在编辑张秋林的支持下,《狼画报》终于以漫画的形式出版了。
“训练兔子”
1999年,郑44岁。
24年前,《童话大王》杂志创刊,仅刊登郑的作品。最高发行量超过每月100万册,他本人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童话大王”。
第一批看他作品的小读者已经长大成人,步入社会。他们写信给童话作家,问他们是否可以写点东西给成年人看。
两年后,“成人荒诞小说”系列出版。其中《金拇指》和《病菌集中营》是最好的作品。
《金拇指》是一个关于股票交易的故事。年过六旬、家境贫寒的下岗女工欧阳宁秀,意外发现自己的拇指指甲可以印出明天股市的走势;但是随之而来的财富意味着更多的悲剧...
《金拇指》反映了90年代大家“炒股票、炒鲜花、炒一切”的疯狂热情。那个时代留下的物理记忆,除了海南还能看到的烂尾楼,还有这本小书。
病原体集中营讨论的是21世纪初的另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反腐。
这本书堪称《人民的名义》的胚芽版。经历了袁世凯,能与人力沟通的胚芽袁,携手化验医生丁永辉,向贪污腐败宣战。
据说是因为原著的结局有点幻灭,后来加了一章“达摩克利斯光盘”,给全世界的贪官敲响了警钟。
对于儿童来说,这一时期郑的故事实在是“少儿不宜”。《病原体集中营》中,复活需要“父精母血之血”,而主人公的父亲“冒着老死的危险慷慨提供”;在另一部小说中,主人公用舌头探索女作家接吻时是否拔掉了智齿...
后来,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也变成了成年人:中年的皮皮鲁和妻子一起去做爱,舒克勾引了母老鼠“李”并生下了小老鼠...
更何况这些内容都刊登在童话大王上。
新生代家长不干了:你是童话作家,就给我们孩子看这种东西?
2001年,《法制报告》将童话大王郑的作品命名为《孩子不适合孩子》,主持人是今天的范思哲和撒贝宁。
央视的负面报道给郑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后来,在吴虹飞的独家采访中,他自嘲道:我太害怕了,以至于我阳痿了。
"既然你性无能,就没有动力再次发表你的作品."
郑不仅曾经在《童话大王》中停止出版新作,还宣布将未出版的“成人荒诞小说”锁在书柜里,百年后再见。
他对撒贝宁的怨恨也持续了很多年。不久前,两人才在某综艺节目中达成所谓的“和解”。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这件事之后,郑的作品都“可爱”了许多。他越来越少谈性,越来越少讽刺社会阴暗面,成了一个字正腔圆的童书作家。
“从那以后,在我的作品中,鼻子以下的身体部位再也没有出现过。”
郑早年曾写过一篇中篇小说《训兔》。
小说里,乖孩子会变成可爱的兔子,但皮皮鲁一直很抗拒同样的狡猾。直到他最好的朋友顶不住压力,变成了一只兔子,皮皮鲁终于不再打架,戴上兔子头罩,像其他人一样装成一只“乖兔子”。
我,郑,带来了他自己的“兔子帽”。
侠客之骑士
但郑永远不会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孩子”。
他敢说敢做,比如不厌其烦地提青少年性教育。郑亚旗小时候曾在郑亚旗的肚脐和大腿上绑了一条红线,告诉他“任何人都不能碰两条线的中间”。
在更早的一篇随笔中,他也写过《第一杀》,讲的是陪朋友、闺蜜去堕胎的经历。他反思堕胎、性侵等行为都是因为性教育的缺失。
在《皮皮鲁》和《419宗罪》中,他毫不犹豫地提到了强奸罪、奸淫幼女罪和猥亵儿童罪。在他眼里,孩子必须知道这些邪恶的存在,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郑和他的儿子
至于他自己,他活得很自由:
他不喜欢作家笔会比谁更有文化,就开玩笑地问同行们有没有读过《库斯卡亚》这本书,聊了很多后宣布:这是我发明的名字。
后来因为不喜欢作协“给你代表权,不让你代表权”的行为,宣布退出作协。
2011年,郑途经北京王四营大桥时,因下雨排水不畅,拥堵严重。他致信朝阳区区长要求改进,还在微博上发函鼓励大家积极反映路况,“做一个有公共意识的公民”。
现在翻看他的微博,除了“热心回答网友提问”、“举报他早餐吃了什么”之外,他发的最多的就是作品中各种人物的维权。
他曾说,买猪皮零食的“皮皮鲁”,卖牙膏的“舒克”,卖卤菜的“鲁西”,是他最大的敌人。
他的控诉,有泪有血,很搞笑:“我走在路上,突然有人问我要不要试试陆西西的腿。陆西西对我来说就像女儿一样!现在让我试试我女儿的腿?!"
郑现身“鲁西西”商标案庭审现场
从郑叔叔到郑爷爷,郑一直是同一个家伙。
他是成功的作家,失败的商人,激进的捍卫者,坚定的公民。
他对“敌人”毫不留情,把语言的大刀砍在坏人头上;但是,他对读者一直都是那么温柔。在写作培训班上,读者会签上他的名字。北京房价还低的时候,他以每平米1400元的单价买了十套房,就是为了存放小读者的来信。
有这样一个故事:1991年,郑接到好朋友崔永元的电话。
原来有一个名叫郑铮的小学生没有做作业。老师教育他,他却说,郑说,“学习好的孩子不一定有出息”。
老师大怒,说如果你能邀请郑给全校做一次讲座,我就允许你以后不做作业。
郑的母亲找到崔永元,请他去讨好郑。
几天后,郑和崔永元开车去的小学作了报告。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当时郑铮脸上的表情。
2012年的微博里,他这样回忆这件事:
“当年我和崔永元就像两个扶弱杀富济贫的侠客,把郑从苦海中解救出来。”
参考数据
郑杂文:我第一次写皮皮鲁,郑,2001-09。
郑的博客和微博
每一个“没出息”的人都应该读郑,他的牛皮是清楚的。
郑:一个同名的文盲,《南方人物周刊》,2004-12
郑不正经就不是童话大王,微信官方账号:新周刊2019 . 04 . 21
童话大王郑:我不会和撒贝宁去任何地方,微信官方账号:往事叉烧,2020-09-0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