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长(现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
复旦大学位于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属副部级体制。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A类),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复旦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的民办高等学府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27年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今天我们盘点一下复旦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八位校长,他们为北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知道是哪一个吗?
马·——校长术语(1905 ~ 1906;1910~1912)
马(1840年4月7日—1939年11月4日),原名马之德,圣名约瑟,又名秦山、建昌、少良,字斯臧,又名、、,字行,不求他人帮助,后取名华丰老人。祖籍江苏丹阳,出生于丹阳(今江苏丹阳)马家村,中国著名教育家,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的创办人和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和邵力子都是他的弟子。后人有《马先生文集》。其故居包括江苏丹阳、丹徒、上海徐家汇、松江泗泾等地。墓地在上海宋庆龄公墓。
严复-总统任期(1906 ~ 1907)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字令,后改名傅,多字令,汉族,福建后官县人,近代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皇家海军军官学校,历任京师大学堂翻译处总经理、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清部名辞堂主编等职。他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翻译了自然进化论,创办了《国民报》,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出版的严复全集。
李登辉
李登辉(1872-1947),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老校长(1913-1936),福建同安人,祖籍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印尼第七代华人,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他为复旦大学培养的学生,学识渊博,其中至少有26位是大学校长,这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极为罕见。他被世人誉为“师德师风”,为复旦大学的维护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志让
张志让(1893年12月28日—1978年4月26日),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法律教育家。江苏省武进县。早年就读于复旦公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担任复旦大学校董会主席,北京大学、东吴大学教授。张志让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洪流中,是一位富有献身精神的爱国民主人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为营救爱国人士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而不懈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志让出任复旦大学校董会主席,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过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许多领导职务,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学会副会长。
陈望道
陈望道(1891年1月-1977年10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义乌人,教育家、语言学家。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第一位译者。他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担任《新青年》主编,1927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49年后,积极支持汉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和语言研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在哲学、伦理学、文学理论、美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建立了中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做出了贡献。《辞海》主编,著有《修辞学发凡》、《语法简评》、《标点符号的创新》等。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副主席CPPCC,NLD中央副主席、上海NLD董事长。
苏步青
苏(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泉州,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我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他被誉为“东方国度的灿烂数学之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后出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教授。自1927年以来,他在国内外发表了160多篇数学论文和10多部专著。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院。他对“K-展空空间”的几何和射影曲线的研究
谢喜德
谢希德(1921年3月19日—2000年3月4日),福建泉州人,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上海杉达原校长。1946年,谢希德从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后,进入上海沪江大学任教。1947年,赴史密斯学院留学;1949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她转到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理论物理。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计划回国;1952年绕道英国回国,被分配到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56年被国务院调到北京大学,共同组建半导体专业组;1958年夏,谢希德被调回复旦大学,参加了该校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合办的技术物理研究所,并担任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科学学部委员。1981年,他获得了史密斯学院和纽约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1983年1月出任复旦大学校长;198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年当选美国艺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出任上海散打学院院长;他于2000年3月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9岁。
杨家福
杨,浙江镇海人,1936年6月11日生于上海。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建桥学院名誉院长。1958年,杨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任复旦大学原子能系副主任;1963年至1965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980年升任复旦大学物理学教授;1987年至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核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年至1999年任复旦大学校长;1997-1999年任中国大学校长协会创会会长;2001年起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监事),成为首位担任英国著名大学校长的常驻华人。2004年,他创建了unnc并成为其负责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