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大学生了没(大学生了没 文章)

没有适合大学生的文章(没有适合大学生的文章)

写在前面:文章写于2012年6月,大学毕业之前。是的,我又炒冷饭了。这篇文章虽然矫情,幼稚,不成熟,但是我还是搬出来给大家看看,可能对即将毕业的人也有同感。

其实我也不想写这样的东西。回头看前方的路总是让人不舒服,或者让人对未知的未来更加恐惧,或者对过去的某段旅程更加羞愧。

但是,一些始终没有病死的想法和念头,却像藤蔓一样缠绕在我的脑海里。在“毕业”这个词前面,他们经常跳出来扰乱我的心情。既然已经无法选择逃避或者等待运气,那就只能专心面对这些看似徒劳又困扰的问题。或许真的可以像古人所说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昨天为例。

有时候,我总会想起当年刚来这个城市,上这所所谓的大学时的场景。我记得我当时异常冷静,拎着行李挤火车。一路上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只是在日记里写下一句话,“火车在飞,窗外的风景转瞬即逝;第一次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我好像忘了自己。”

想到这些,仿佛是上辈子的事。现在我甚至无法从这句让我嗤之以鼻的话里体会到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我已经忘记了太多的事情。在指定的站牌下车后发现这个我不喜欢的学校的大门,我都忘了自己有多孤独。其实我很清楚,我没有孤独的权利。这种情况无非是我三年高中生活的必然结果。

我常说,无论怎样,我都不会后悔过去的任何事。不知道是说不后悔时那种绝对的洒脱感,还是因为知道自己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知道历史不可能重演的事实而不得不推脱。

因为在以后的一些日子里,当我一个人走在真正属于别人的校园里,看到路边一排排落叶的树,我会想象摘一朵小花,写一首诗,弹一把吉他,追一个女生的大学生活。虽然我知道这些都是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的历史故事,但如果说过去有什么痕迹的话,那也应该存在于那些真实的校园里,而不是在我们狭小拥挤的“盲肠”里。尤其是当我整天随波逐流,从早上中午开始就过着颓废的生活时,我可以想象内心那种越来越强烈的失落感。

但毕竟,当我用这种方式剖开大脑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面对这些最深处的欲望。平日里过得很平静,吃上顿没下顿,上午上课下午不上课,大部分空闲时间都不知道做什么。听着,每天,不是你说就是他说。简而言之,“无聊”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异常高,但从来没有人果断地改变现状。

仔细想来,这种日子也算是一种“哦,让一个有精神的人去他喜欢的地方冒险吧”。没有压力,没有责任。或许,在十几年封闭的教育管制下,每个人都在象牙塔的最后一层肆意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没有太多的禁忌。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带着这样矛盾的状态在进行着这样似是而非的大学时光。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让人粗心大意。然而,当谈到毕业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所有的人都开始有一个大梦想。那天,在一个关于毕业的聚会上,我和一个同学小声说,我想大概80%的人对毕业的归宿都没有确切的打算。他只是保持沉默,以为是他和他。

许应该回答了我一句。时间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一段旅程没有到达终点时,人们不会看透它。毕业是大学的终结。

一想到“梦想”这个词,我就从来不敢宣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特别佩服那些年轻时从不避讳这个词,但结婚走下坡路时依然为之奋斗的人。但我总觉得它像是压在我腰上的一个巨大的包袱,我承受不了,我承受不了。它让我渐渐低下头,卑微到尘埃里。

有时候,我怀疑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有过梦想。我只是把它的实现当成一种出人头地的手段,让别人印象深刻,而不只是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天我们在填毕业鉴定表,有一栏写的是我自己对这三年的总结。我大致说了以下。我分不清是真是假。很久以来,我已经习惯了用书面的东西欺骗自己。从小学时的“一件有意义的事”到今天大学毕业后的自我总结,虽然已经有了从百分百虚假到现在“真实”的递进,但还是会有虚假的成分在里面。

我希望在未来,至少在写作中,在我自己的笔下,我能够也能够成为一个纯粹的自己,这也可以称得上是我的一个梦想。

在我进入大学之前,我就在想,在这个世界上,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实现?我觉得这正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而大学提供了这样一个更灵活的思考环境,更广阔的思考场所空。它只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不会在我们人格还没有完全完善的情况下,毫无保留地把我们带入社会。我们在“出生”和“入世”的分界点上自由徘徊了三年。

这几年,我在政治上、学习上、工作上、道德上有哪些思考和实践?不敢说有所成就,但我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和果实呢?

实际上,我在政治上没有积极入党,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当然也没有成为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我一直认为政治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它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而使人类从半社会生活、半社会独居的半社会状态成长为一个更强大的群体。

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特别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党章,是人类的福音。虽然我现在不是党员,但是我对党的正确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会一如既往。(为什么要写政治理解?我不知道,因为格式就是这样。)

在大学里,有一个永恒的辩论赛,就是社会实践手段和工作、学习哪个对学生自身成长更好。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实践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想着丰富社会经验,赚钱,而贬低“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一个人沉浸在象牙塔里,以为只要完成学业,等到毕业就可以了,未免太乐观了。

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社会经验就像一个人的“外”,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模式则是“内”。一个完整全面的大学生,必须内外兼修,才能成就自我。言归正传,虽然我在大学没怎么做过社会实践,但好在不是一张白纸。而且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在中游,也许我还不算出彩,但是50%的内外兼修总比100%的虚假表象和100%的“闭门造车”要好。(不得不说,这一段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做的没那么好。)

我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没有懈怠过,我一直在努力提升和升华自己的人格。而我也一天天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是多么的重要,就像鱼之于水,鸟之于林一样。平日的业余时间,我总是博览群书,看各种电影。从我听到或看到的不同人生经历的故事中,我可以把自己的气质和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充分从文艺作品中吸取营养。除了这个习惯,我还想从丰富自己的知识,强化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当我在未来的生活中面临困难时,决定我选择的将是知识,而不是欲望和单纯的情感。这就是我想说的,但是有点大。)

线路时间:

于是,我仿佛看到,多年以后,你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里,你还长着几颗青春痘。你微笑,我跑过去问你好,你点头。三五年后,甚至更久,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成年人?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虽然我闭着眼睛看不见自己,但我能看见你。

-蓝色大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