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调查于10月11日开始,将于11月1日正式登记。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的一次人口全景扫描。这对于准确把握人口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趋势,促进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个
同学们,你们家被普查员拜访过吗?
这次人口普查的主题是“大国命名”,非常贴切。就好像我们有班级活动,不管是秋游还是运动会。集合的时候老师肯定会让大家排队点名。是为了看看人在不在,然后分成几组做活动。比如像野餐这样的项目,会指派一群人搭炉子,一群人找食材准备饭菜,一群人准备开团等等。
从小到大,人口普查也是如此。就是调查统计一个国家的总人口,看有多少人,人口结构怎么样。统计之后会怎么样?国家可以从获得的数据中科学、有序、系统地安排整个国家的整体发展。
因此,人口普查也被称为“评估家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的人口状况和各种经济部门的发展情况。
这种盘点几乎是10年一次,从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中间第三次因为历史原因中断了近20年。然后从1982年开始,基本固定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这次是第七次。
同学们会问,为什么要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古代,一个朝代几乎只进行一次有限的人口普查。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觉得,随着工业、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比如10年前,谁会想到大数据发展会这么快,没人提无人机,外卖行业也没这么发达。所以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单从数据就可以看出惊人的发展速度。
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出中国有6.02亿人口。仅仅50年后,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已有12.95亿人。在古代,人口倍增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有时甚至要上百年,因为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制约。
中国作为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的国家,幅员辽阔,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大家庭,更需要不断刷新我们的人口数据,以便及时了解全国的情况,为后续的发展做好规划。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准确、精密的统计方法被应用到人口普查中,特别是计算机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人口普查工作越来越便捷,同时也使得数据更加真实、详细、有价值。
2
同学们也会问,人口普查怎么能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工业进步?
这要从人口普查的历史说起。先说人口普查是怎么来的。
想想也容易。在部落主义时代,领导者还需要知道部落里有多少人,这样才能协调出多少男人可以抽出时间打猎或打仗,多少女人可以安排饲养牲畜或种植粮食。同时,我们还得知道部落里有多少老人和婴儿出生。这些数字对原始社会的人来说其实很重要。因为当时物资并不充裕,日常口粮几乎没有剩余。如果不能统筹安排,可能会影响整个部落的生存。
等到部落发展成国家,整个社会就会良性循环,但不需要精确到个位数的人口数据,但肯定会有一个大概的估计。所以东西方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都选择了人口普查作为掌握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
在西方,据说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欧洲就有人口普查,一直沿用到罗马帝国早期。后来进入中世纪后,由于欧洲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神权压倒了政权,这种人口普查难以为继,只好依靠教会对新生儿的洗礼来完成一个基本的统计,但是很不靠谱。
在中国,人口普查方法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的。可以说,从有记录数据开始,中国的人口普查和登记就几乎没有间断过。虽然有些朝代没有发生,但是一些主要的朝代和年份在基本上都有很好的记载。
据说比较完整的有文字记载的户口统计是在西汉后期,有比较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但实际上,在此之前,历史数据一直反映人口数据,但并不明确。
汉军进入秦都咸阳后,萧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秦代的各种公文书籍收起来,推断当时全国人口已经从秦代的3000万下降到1300万。所以可以知道秦朝一定做过人口普查,不然数据不会这么详细。再者,被称为变法第一人的商鞅来自秦国,他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实行户籍制度。而且有了户籍制度,就有了人口统计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休养时期,如“文景之治”和汉高祖张时期。对应这些时期,会有详细的人口普查记录。仔细研究你会发现,会有一段统治相对宽松的时期,因为人口普查之后,统治者发现人口下降过快,几乎到了国家崩溃的边缘。就像三国时期,曹操诗里说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当时所有人口刚好相当于现在上海的人口,所以西晋后期有一个休整。
三
但由于古代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国家发展模式简单,所以之前的人口登记也相应比简单。起初,我们只登记了人口、年龄、性别等。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又增加了房屋、房产等。最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开始实行户籍,人和人必须一致。在没有照片的时代,人口登记簿上会有外貌的描述,比如什么样的皮肤是白的或者不是。
不要小看这次人口普查。在清朝,一开始国家收税就是以这个人口登记为依据,一人对应一个税银。后来人口登记失去了收税功能,直到实行“土丁入亩”和取消人头税。但由此可见,人口普查登记对于一个国家的政策、各项工作的制定和实施是多么的重要。
在现代,人口普查数据有什么,能给国家带来什么?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主要目的是摸清我国人口的家庭背景。由于连年战乱,很方便就能查到整个人口中有多少人。到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我开始补充自己的成分,学历,职业。进入80年代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已经采用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方法,收集的数据更加丰富。
这次人口普查将收集哪些信息?在调查前期,受教育程度、职业、住房、婚姻、生育等。,涉及到的每一个人的内容都很详细,包括个人的联系方式。
这些人口数据将为中国未来十年的政策制定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比如关于人口红利。前几年说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东南亚一些国家。但是这种老化有多深呢?劳动力下降了多少?我们之前只有一个概念,具体数据可以在这次人口普查中看到。这反过来又会为下一步的经济规划甚至计划生育提供方向。
前段时间有学者建议在二胎开放后进一步开放第三胎,因为生育曲线下降。然后,我们可以用数据来看看这个曲线是什么,是否真的需要进一步调整生育计划等等。
还有,上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比例仍然不高。虽然近年来不断新建高校,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努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但这10年来是如何提高的呢?然后,再让普查数据说话。
相应的数据还涉及到社会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是否到位,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等等。
你看,人口普查是不是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不仅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配合,而且我们提供的信息必须准确。
四
中国的人口普查一直是免费登记、派人上门的互动方式进行。这次人口普查也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普查登记也比过去简单多了。一种方式是通过APP自行登记,另一种方式是接受入户普查。
挨家挨户的人口普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有的普查员甚至早上7点就等在别人家门口,晚上10点还不回家休息。
人口普查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是我国近阶段正在集中力量办的一件大事。所以,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人口普查员,我们应该要求家长按要求回答问题,不要隐瞒具体的数据和事实。这不仅是一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新时代公民的必备素质。
听,有人敲门。准备好。人口普查员来了。
更多科普内容,请点击↓↓↓
成长读本|人口普查,盘点一个国家的财富。
钱江晚报成长读本第一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