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规是什么意思(双规和立案审查有什么区别?)
双规和立案审查的区别在于,双规是不必要的措施,立案审查是必要的程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双规是针对共产党中的腐败分子,是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措施,然后被查处。
而双规和立案审查是纪检机关的问题。一个是办案采取的措施,一个是查办违纪案件的必经程序。两个名词的关系是个轻重缓急的问题,立案比双规好。只有先立案,才能采取双规措施,但双规措施不是必须的。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他们的具体概念,以及如何准确区分双规和立案审查的区别。
双规,又称“两规”、“两指”,是中共纪检(纪检)机关和政府行政监察机关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专门调查手段。
双规和立案审查的区别在于,双规是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不能回家和外界接触,外界什么都不知道,是接受组织调查的一种方式。组织调查采访(可以回家)等。
接受组织审查,是指官员和干部因严重违纪违法受到纪委纪律审查。
双规,又称“两规”、“两指”,是中共纪检(纪检)机关和政府行政监察机关采用的一种特殊调查方法。“两规”最早出现在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监察条例》(已废止)。
两个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了纪委调查组有权采取的措施,第三条明确规定可以“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涉嫌违反行政纪律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中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两规”由纪委落实,“两指”由行政监察机关落实。
适用“两规”只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已掌握其严重违纪的事实和证据,具备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条件,但仍有重要问题需要深入调查的;涉嫌严重违纪的党员串通,或者有脱逃可能,或者有隐匿、毁灭证据等妨碍案件调查的行为;重要涉案党员不如实提供信息,涉嫌严重违纪。
备案审查曾经是我国的一项备案制度。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7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备案,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目前官员被立案审查,纪检部门做出是否立案调查的表态,一般是纪委办案的开始。在立案审查前,一般会进行调查取证,立案审查后基本会查出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自2015年5月1日起,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审查制度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性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和管辖权等。备案审查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备案不再需要审查。
双规和立案审查的含义和程序要求上面已经详细回答了,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双规和立案审查的区别在于,双规是一种不必要的措施,立案审查是一种必要的程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双规是限制共产党腐败分子人身自由的措施,然后进行调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