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读书卡(学生读书法:制作读书卡)
用笔记本记笔记的好处是信息集中在一个笔记本里,方便携带;缺点是记录的数据在笔记本上的位置比较固定,不方便整理,也就是不方便前后调整,增删数据,因为你不可能在一页纸上改好几次,会很乱。
卡片属于活页纸,特点是“活”,完全服从你的管理,不受任何限制。既能保留笔记本记笔记的优点,又能弥补笔记本“不灵活”的缺点,便于资料整理、分类和保存。特别是,您可以随时轻松修改或补充内容。如果纸张不清晰,可以随时换另一张新卡重新复印。
我们都见过卡片,比如从图书馆借书时的目录卡。卡片的大小很有规律,这些卡片放在一起看起来很整齐,每张卡片都有明确的分类和编号,方便你检索需要的信息。
阅读卡片的形式与目录卡片基本相同,功能大致相同。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你想把它的中心思想或精彩的段落和文字抄下来,作为以后的资料,可以用读书卡。为此,每一张读书卡都要学习图书馆目录卡,做到大小工整,字迹清晰,排列有序。
一张阅读卡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代码、内容和来源。
1.读卡片的规则
想要做好读牌,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目的是让阅卡内容清晰,同时在数量较大时便于分类管理,想用时可以快速找到。这就好比把多种商品放入仓库,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不然放进去就随便堆在哪里省事。当你想把它们拿出来的时候,你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放在哪个位置。自然不能拿出来。虽然仓库里有一些,但是有什么用呢?
读书卡根据图书检索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分类目录、书名目录、作者目录、主题目录等。
分类目录由根按图书分类规则排列,书名目录按书名第一个字的字母顺序或笔画形状排列,作者目录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或笔画形状排列。你在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可以按照上面的编目规则,也就是按照作者的名字,按照书名,或者按照书的内容分类,找到你需要的书。
当然,你的读书卡不一定要像图书馆目录卡那么复杂,只要实用就行。下面是一个对阅读卡进行编目的规则,它包括以下内容:
-卡码:读卡的代码,主要任务是给你做的读卡起一个名字。看这个“名字”就能知道这张卡属于什么范围,内容是关于什么的。编码的优先标准是一门一号。就是先看这张卡是哪个门的;再看它属于哪一类;然后找到对应的;最后,根据这张牌的号码,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
——卡片分类:你制作的每张卡片编码后,都要放入相应的卡片盒中。这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了。这个“规则”就是排序。
排序就是把阅读的卡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其实主要是对每张卡的编码进行排序。
排序的优先级依然是:一门一号。
具体到某一门、某一类、或某一条,其顺序一般按以下规则确定:
(1)按拼音字母顺序:一般以门、类、栏名称的首字母来判断。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再看第二个字母,以此类推。
对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数学、自然进行排序时,卡片的正反面顺序应该是D→L→S→Y→Z的顺序,即地理*历史、数学、英语。语文还是自然。
你发现中文和nature的第一个字母是一样的,都是Z,那你再看第二个字母,因为I在H前面,所以nature在中文前面。这时确定了六门课的顺序,即地理→历史→数学→英语→自然→语文。
“门”的顺序确定后,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类”和“栏”的顺序。“数”的顺序很简单,按照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如果在分类时使用其他编码方式,上述字母排序的规则在排序时仍然适用。
(2)按笔画数:笔画数是前面提到的门、类、栏(或其他方法编码)名称的第一个字。
如以上课程(括号内第一个字的笔画数):
语文(4)、英语(8)、历法(4)、地理(6)、数学(13)、自我(6)。
它们的排序如下:
或者语文,历史,地理或者自然,英语,数学。
可见,汉语第一个字的笔画数与历史、地理、自然的笔画数是一样的,可以根据第二个字的笔画数决定顺序,等等。
——来源:指注明你的读书卡的内容来源,包括作者姓名、文章名称或标题、报刊名称及期号、出版社名称及版本、页码等。
标注卡注内容来源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你以后用原文核对引文,或者引导你查阅引用原文中更丰富、更具体的内容。
2.阅读卡片的几种形式
-信息卡:即在正常阅读时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并记录在卡片上。
-摘录卡:这种卡是最常见、最标准的阅读卡。
-总结卡:是一篇文章的总结,或者是整本书的阅读总结。
你可以在这种总结卡的底部写上制卡日期。也许以后重读这本书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会有不一样的总结。我自己的卡,对于同一本书,内容有所变化,也是一种提高的方式。
——专题卡:是对某个问题的专题研究。专题卡是从不同的材料中收集对同一问题的几种观点和看法,然后集中在一张卡或多张卡上,供以后研究时参考。
3.读卡管理
卡片内容的质量是制作阅读卡的关键,但管理不善也会使阅读卡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当阅读卡片准备好了,一切都不太好。你还必须整理好你在所有阅读卡。不然抽屉里乱放一大堆卡,以后想找哪张卡用还需要时间。
要管理好卡片,主要任务就是要有规律的摆放。
——分类:以上关于卡片的规则,已经提到了门、类、条、号、码。现在,就是这样排列所有的卡片——按代码排序。
比如把所有的“中文”放在一起,所有的“英文”放在一起。接下来,在《中国人》
所有的“名言”放在一起,所有的“风景和环境”放在一起...按照拼音的字母顺序,“情境与环境”(qjyhj)类应放在“名言”(my)类之后。其他内容等等。
——目录和索引:就像对笔记本的内容进行目录和索引一样,阅读卡片还是要有目录和索引,它们的方法基本相同。这样,你就可以随时统计自己拥有哪些阅读卡,以及卡片的数量。
当然,在阅读卡片不多的时候,目录和索引几乎看不出什么显著效果。但是随着阅读卡片的分类和物品的增多,卡片的数量也在增加。这个时候,如果你想查一个具体的,如果没有目录和索引的话,会很费力。这个时候,目录和索引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就像你带着地图旅行,或者问导游一样。
——随时整理:某一张阅读卡用完后,一定要记得放回原处,千万不要随意乱放,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要随便放错地方,以后找起来又费时又费事。
在修改、添加或删除某一张阅读卡时,要一丝不苟,不能胡乱改动,这样字迹看不清楚,以后用起来会很麻烦。如果一张卡几经修改已经乱了,就要重新抄一遍,及时放回原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