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MECT为抑郁症患者“重启大脑”靠谱吗?(mect是什么意思)

mect是什么意思(MECT对抑郁症患者“重启大脑”可靠吗?)

有网友表示,如果MECT能抹去一些记忆,他们会选择去做。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有网友评论了一个视频,希望通过做MECT来忘记一些事情。图片来自Tik Tok截图

近日,网上流传“MECT(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记者注)能抹去记忆”的截图。很多年轻人把这当成一种潮流,想通过MECT选择性地忘记一些痛苦的经历。甚至有人说自己不懂MECT的原理,没病,但是“如果我能忘记他,我会去做”...

其实MECT不是用来遗忘人或事的,而是用来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尤其是有精神病症状和自杀倾向的患者。

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MECT在哪些方面影响认知功能。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无抽搐治疗室主任黄文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MECT是通过短而适量的脉冲电流刺激大脑,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生理生化反应,患者的临床症状会随着治疗得到缓解。在电刺激治疗开始前,静脉注射麻醉药和肌松药,使患者在没有明显抽搐的情况下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体验,更加人性化。“MECT的真实原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多是思辨层面的归纳描述。大家可以形象地把治疗过程理解为“电脑重启”。

据黄文胜介绍,MECT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将成为重度抑郁症患者的首选,尤其是那些有精神病症状或自杀倾向的患者。可改善思维抑制、情绪抑制、行为抑制等。,而且效果明显比药物快。一般经过3 ~ 4次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改善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消除自杀的概念。其次,对极度兴奋、坐立不安、不听话、麻木、拒绝进食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黄文胜告诉记者,经过4 ~ 5次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在中出现记忆力下降的情况,但没有证据或案例表明可以“抹去不好的记忆,留下好的记忆”。

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忘记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理解和判断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们的同行一致认为,这是电刺激对大脑认知功能造成的一过性损害,是可逆的、可恢复的,大多数患者在1至2个月内恢复。虽然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记忆问题,但不会对后期的学习和记忆功能产生持久的影响。”

黄文胜说,尽管MECT相对安全有效,但治疗导致死亡的病例很少,大约为五万分之一到八万分之一。他提醒大家要理性认识到,人的大脑是非常复杂的,MECT和其他药物治疗一样,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无法避免。目前无法准确预测MECT在哪些方面影响认知功能。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影响程度也不同。

黄文胜说,此外,还应考虑精神疾病患者自身的病理变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比如有的抑郁症患者情绪恢复后,记忆力长期较差,有的患者无法恢复到病前水平。这些都是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有些患者还伴有焦虑情绪,这些方面的记忆力下降也可以归因于治疗的副作用。

“MECT目前没有绝对禁忌症。有嗜铬细胞瘤、3个月以内心脑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要慎重考虑。对于这类重点患者是否以及如何治疗,要权衡利弊。比如,如果患者有很强的自杀意识,没有MECT就会一直自杀,这是很危险的。治疗这类患者的好处大于风险。这个时候我们会考虑给患者做MECT。”黄文胜介绍,对药物不耐受、不适合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老人、孕妇、孕妇,必要时可以经过充分评估后选择MECT。各种难治性精神疾病疗效不明显的患者也可尝试此法。

区分抑郁症和抑郁症病。

有人在网上自测抑郁症,想做MECT。对此,黄文胜表示,是否诊断为抑郁症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多年轻人会进行抑郁症自测,也有一些去门诊的患者做过自测,但并不是所有人看完医生后都被诊断为抑郁症。网上的自测题大多是自评量表,操作简单,但主观性强,测试者对题目的判断和理解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黄文胜介绍,严格来说,抑郁发作的表现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核心症状包括抑郁,感觉无望,无助,无用;兴趣缺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好的坏的;快感的丧失,无法从生活中获得快感。核心症状是抑郁症的关键症状。要达到诊断标准,至少要满足其中两项,并持续两周以上。抑郁发作的诊断有严格的标准。医生要进行系统的心理评估、脑功能成像、脑电图等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有效的精神检查,综合判断。“所以,通过自测,我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中度或者重度抑郁症,这个不全面。情绪波动时可以尝试自测。是免费的心理检查,但是如果心情不好,状态不好,要及时去看医生。”

黄文胜提醒大家要区分抑郁症和抑郁症。“遇到不好的事情,短时间内有正常程度的情绪波动,可以自己调整。我也经常能够将抑郁的悲观体验与通常的失落和悲伤情绪区分开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庭成员有严重或长期的失落感,情绪不佳,缺乏活力和运动,兴趣下降,自责自卑,早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建议去正规医院的专业门诊。”

这些技术对减轻压力很有效。

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抑郁症?黄文胜总结了几个减压技巧。当你感到艰难和有压力时,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首先,换个视角。每个人都会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压力,同样的压力,有的人能适应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有的人会觉得很痛苦。你生活中90%的情绪状态是由你对发生的事情的反应决定的。稍微转一下头,它就会转过来。

正确释放压力。当压力过大时,发泄,比如殴打,倾诉,向信任的家人朋友哭诉。

第二,体育。运动会促使大脑释放脑啡肽等有益的生化物质。随时随地锻炼身体,经常在户外做一些有氧运动,尤其是在空旷、阳光充足的地方,缓解压力。

第三,深呼吸。深呼吸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情绪紧张。

第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保持阳光的心态,处事冷静,与家人、朋友、同事和谐相处,构建强大的内在外在支持系统。

五、劳逸结合。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时间可以把生活中的事情分成四个象限,第一象限紧急重要,第二象限不紧急但重要,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第四象限不紧急不必要。做到合理有序,工作愉快,生活愉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