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原来是我自己(小丑原来是我)
《小丑其实是我自己》大概是大年三十前后最火的梗了。
这个男人煞费苦心为他的女朋友准备一个惊喜。女朋友嫌太丑,要求赶紧带走...小丑实际上是我自己。
深夜,舔狗哄女神睡觉,电话却占线...小丑原来是我自己。
工人每天加班到深夜,想着年底升职加薪,结果却被裁了...小丑就是我自己。
想给父母买个海景房养老。导致房间太潮湿,下楼买东西不方便。根本活不下去。卖了还得赔钱...小丑其实就是我自己。
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变成了“卑微的小丑,翻着几个筋斗,等着有人拍手(周杰伦的小丑叔叔)”但是“那年18号,在母校舞会上,我站得像个奴才(陈奕迅的浮夸)”。
这种情况让蝙蝠侠始料未及:“等我醒来,我要成为全世界的敌人。”
卑微感溢出空气,恨不得找个地槽钻进去。
突然
每个人都成了小丑。
小丑,原为杂技团中为逗乐观众而表演杂耍的演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它成了自爱、自残的象征。
这个梗最早出现在游戏圈是半年前,也就是2020年7月。英雄联盟里有个角色叫“沙口”。在当时的很多游戏直播中,经常会播放“像个沙口,可怜的东西”的弹幕。
当时这个梗仅限于游戏圈,知名度有限。
真正的圈子在百度12月初的抗压背锅吧。这个贴吧是电竞游戏,经常有帖子吐槽自己的烦恼。朋友觉得“沙口”这个词太别扭,别人听不懂,就用“小丑在我身边”来回复。
后来有一些朋友开始吐槽,用“我是小丑”来嘲讽自己。
毕竟“只要我先自嘲,别人的嘲讽伤不了我”。这种“嘲讽”的心态很有感染力。”我是小丑”逐渐演变为“小丑其实是我自己”,从帖子流传到Tik Tok、哔哩哔哩,再演变为大量的表情到微信群、朋友圈。
于是,“小丑其实是我自己”成了大年三十前后最火的梗。
人们在使用这种信息资源时,大概有两种心态。
首先是看透现实后的无奈,比如我上一篇文章举的四个例子,当我的如意算盘被绝望的现实打破,算了,就给自己一句“小丑其实是我自己”,能改变什么吗?
还有一组表情包也很能说明问题——
我记得三年前,我们在老家村子里认识的时候,村子里差不多有两三百人。大家都问我在哪里工作,一年能挣多少钱。当时还挺得意的说“在广州,一年差不多能赚20万”!
我以为是看在我们父母的面子上,没想到对方说:“啊,我在广州才赚了20万,生活不容易吧?加油,全村都看好你!”
成年生活中没有轻松的词。/截图来自“预测者”
我当时都快裂了,现在想想,用“小丑其实就是我自己”来形容也很贴切。我的家人希望我们变得富裕,但我们过着艰苦的生活。虽然我们活得很快乐很幸福,但是用上一代的方式很难衡量,还是会有失落感!
第二,也可以用来形容“不可抗力”的行为,在表象和外观上是不同的。
比如周末,甲方一直打电话让你改变计划,突然把截止日期从下周五挪到了周一。你可能满脑子都是“妈妈卖批”,还得装“好的,知道了”,表现得像个小丑。
类似的梗用得多了,也衍生出了很多变种。比如“你考虑过代言麦当劳吗?”众所周知,麦当劳的经典形象是小丑。
还有最近很流行的“低情商,高情商梗”组合。比如低情商的会说“兄弟,你是个小丑”,高情商的会说“你考虑过去哥谭配蝙蝠侠吗”或者“你考虑过过去在马戏团工作吗”。
有网友编了打油诗,把这些梗放在一起——
数码宝贝四大天王,你是高谭市最忙的,
麦当劳雇你看比赛,你拿了两张卡。
小丑们爆发的背后,是当代青年脆弱的自尊。几乎每个人都能在任何地方找到自己的小丑。
小丑的悲剧内幕
只是小丑梗的样子。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小丑的精神内核和丑角大相径庭。
小丑的出现是一个喜剧角色。它会用各种搞笑的表演取悦观众,但内心是悲壮的。无论是杰基·菲尼克斯去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小丑奖,还是希斯·莱杰的《小丑》,我们都能看到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公。
凤凰城的小丑(右)被母亲虐待,希斯莱杰的小丑(左)被父亲虐待,从而形成了极端的人格。
但是,小丑梗就不一样了。小丑梗的“丧”只停留在表面,似乎是“丧文化”的另一种象征性亚文化现象,其实不然。先说表象。
“丧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净剿”文化。这些网友最喜欢的是太宰治的那句“对不起生来如此”或者华晨宇的那首“我好想爱这个世界”。
《马南波杰克》中也有许多哀悼的句子,在年轻一代中很受欢迎。
后来衍生出很多变体,比如“生不了孩子,对不起”,来表达一种不想生孩子的情绪。
“网络压抑”的心理反映出很多现实的压抑因素。
现代社会的节奏真的太快了,压力无处不在,很难有真正的喘息。连小学生都要比这个拼,更何况高考的压力,职场的洗礼,房价的如山,结婚生子的迫切,朋友幸福生活的反差...都可以无形中形成压力。
我们总是对生活抱有期待,但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我有一个00后的朋友,很早就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去年复读该课程后,她非常渴望住在大学里。但是课程太难了,老师总是压抑她的情绪。她总说“不想好好学习,课程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证”。
这些事情让她旧病复发,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困在阴郁的情绪中。幸运的是,她的父母及时让她休学了。家里养了只猫,加上药物治疗,她的心情好多了。
2019年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病率分别为2.1%和4.98%。也许这组数据里有你和我。
记得去年年底,我的几篇业务稿件在同一周内积压,时间不多了很难走动。不断传来客户的意见,让我越来越烦。那段时间身体不好,心脏过早的频繁跳动,还和家人吵了一架。这些因素堆积在一起,我的心情一度崩溃,以至于有一天晚上我一看到人就拿起电话拨,不管熟不熟,都要好好哭一场。
后来我调整了一下自己,出去走走,心情渐渐恢复正常。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是那一瞬间,我亲身感受到了。
大人也会哭。/截图自《请回答1988》
2019年最火的一句话“我太南了”,就是这种压力和不满的直接表达。但这一年,人们不满足于直接发泄,而是用“小丑就是我自己”来自嘲和讽刺。
这是小丑梗里面的意思,表面上是哀悼,实际上是对哀悼的逆向解构,通过自嘲体现出一定程度的乐观。
换句话说,小丑角色的悲伤只是小丑梗的表象,两者是颠倒的。
从“屌丝”开始
人们都在用自嘲来驱散自己的自卑。
小丑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矛盾的自嘲”,看似很悲哀,实则乐观。好像自卑早就被自嘲精神驱散了。
最早的矛盾自嘲梗应该是2012年开始出现在李易吧的“屌丝”一词。这个词的本义有些俗,引申的意思也充满了人生失败,但当时的人喜欢用它来标榜自己。当时的网络名人大鹏还拍了一部电影《屌丝侠》,拿屌丝的各种尴尬瞬间开玩笑。
Diors man解构屌丝,很多场景都在足疗店。
无论是从这个词中找到与自己合拍的部分,还是用这个词降低社会期望值,缓解心理压力。那个时候屌丝这个词代表的不是负能量,而是正能量。
类似的表达还有“主动跛子”,是由一篇名为《那么爱旗,你一定是主动跛子》的文章点燃的。积极和跛子这两个词看似矛盾,但结合在一起,却生动地刻画了爱定目标却总是无法实现的年轻人的形象。
不管是减肥的小目标,还是存钱的小目标,到了年底,还是要抱着自己胖,守着钱包空空。不是我不存钱,而是我赚的太少了,至少相对于房价是这样的。既然不能靠自己买房买车,不如给自己点好的吃的穿的,哪怕是个“废人”,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前不久流行的“干饭男”也是一种矛盾的自嘲。“干饭”一词,原是西南官话方言中“吃”的意思,有“一口干(一口吃喝)”的豪爽感。食米者是为一口饭吃而努力奋斗的奋斗者的象征。虽然他们只能满足温饱水平,但他们保持着高昂的士气,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矛盾自嘲背后的心理,是对无奈现实的一种不满和反抗。
像“我烂了”“我是废物”这样的表情包能火起来,就代表了这种心态。只是这两个表情包的情绪太直白了,有时候不讨喜。
而《主动的瘸子》和《小丑其实是我自己》也挽回了一些面子或者自尊,给了自己一个台阶,在幽默的心情中保留了一部分自我和固执。
矛盾的自嘲不是负能量的丧文化,而是丧不丧的高级表达。这种表达既消解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又在社交网络的仪式性互动中获得理解,在群体共鸣中完成自愈。
可以预见,小丑梗不会是矛盾自嘲的最后一种表达方式,这样的梗在未来只会多不会少。
只是个小丑,我是个小丑,那又怎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