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怎么过(古人中秋必做的十件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这是秋天的中间,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中秋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李周,但真正形成全国性节日是在唐代。唐太宗书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这个节日在宋代很流行,到了明清时期,它和元旦一样有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和形式。主要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此外,在古代,人们在庆祝中秋节时必须做这些事情...这是中秋节的好时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按照下面的内容来庆祝节日吧!
01
赏月漫步
中秋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有“秋暮月”的记载,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举行迎寒祭月的活动。摆一个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到了宋代,中秋节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中国》“中秋之夜,贵家装饰亭台,乡亲争酒楼赏月”。
中秋节晚上还有一个特色的赏月活动,叫做“漫步月亮”。皎洁的月色下,人们身着艳丽的衣衫,三五成群地散步,或在城内闲逛,或思念秦淮河,或上楼看月色,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观月楼、戏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市是游客“漫步月球”时赏月的胜地。
02
吃月饼
《罗钟实录》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月饼非常好吃,于是他命令御厨用红绫把月饼包起来,送给新来的学者。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月饼记录。苏东坡曾有一句诗,“小饼如嚼月,有饼有屑。”有学者认为宋代可能有月饼。但直到明朝,赠送月饼才成为一种普遍的中秋节习俗。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记载了月饼的做法。用月饼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爱,以及对丰收和幸福的希望,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月饼还被用作礼物,送亲戚朋友,联络感情。
制作月饼的模具
在旧社会,做月饼被称为“做月饼”。馅料用面团包好,做成饺子,放入模具,压出花纹,倒出煮熟。这种民间月饼模具。
03
燃烧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是一个美好的瞬间。但人们并不满足于此,于是有了“燃灯”助月的习俗。在湖广地区,有用的瓦片堆在塔上燃灯。在江南,有制造轻舟的习俗。到了现代中秋节,燃灯的习俗更加兴盛。今天,周云金和何在《闲暇与时光》一文中描述,广东的中秋节到处都是灯笼。中秋节前十天,家家户户都用竹签扎上灯笼,做成水果、鸟兽、鱼虫和“庆中秋”字样,糊上纸,涂上各种颜色。中秋夜灯用绳子绑在竹竿上,高大的树木放在瓦檐或阳台上,或用小灯组成字形或各种形状,挂在房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立中秋”。有钱人家挂的灯有几尺高,一家人聚在灯下玩得不亦乐乎。普通人竖起一根旗杆,两盏灯笼,自得其乐。满城灯火,琉璃世界。在古代看来,中秋节的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节。
04
观潮
“一定要玉兔很圆,九月已霜寒。寄语门关,夜潮留月。”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八月十五观潮》。中秋节除了赏月,观潮是另一项中秋节活动。中秋节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在汉代梅成的名篇《七夕》中有详细的描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05
喝桂花酒
桂花,十里飘香,沁人心脾。古人赞云:“虽无眩态,有压九秋之香”。屈原《九歌》中有“扶一匹马打仗,饮桂浆”和“饮桂酒椒浆”的诗句。人们经常在中秋节吃月饼来欣赏桂花和各种由桂花制成的食物,尤其是蛋糕和糖果。每到中秋之夜,月中仰望丹桂,饮一杯桂花蜂蜜酒,合家欢度甜蜜,欢聚一堂,成了节日的一种美好享受。
06
解灯谜;猜灯谜
中秋节的月圆之夜,公共场所会悬挂许多灯笼,人们会聚在一起猜写在灯笼上的谜语。因为这是大多数年轻男女最喜欢的活动,而且在这些活动中也能听到爱情故事,一种男女之间的爱情形式也从中秋节猜灯谜中衍生出来。
07
扮演男妓
男妓的起源大约在明末。任继昆(生于1636年前后)著有《考亭遗稿》:“北京中秋多以泥兔为形,扮作人,孩童拜之。”到了清朝,男妓的功能已经从祭月变成了儿童中秋玩具。制作越来越精美,有的装扮成身披铠甲长袍的武将,有的打着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站。还有独角兽,屠夫等等。还有扮成兔头的小贩,剃头师傅,缝鞋的,卖馄饨和茶汤的,等等。
08
偷瓜摘菜
在古人眼中,秋收时节蕴含着生育繁衍的希望。唐朝以前,先民们在秋收后举行活动和仪式为孩子祈福。明清时期,湖南、贵州等地有中秋之夜偷瓜摘菜的活动。人们会在晚上“偷”一些冬瓜或南瓜,在它们的表面画上婴儿的模样,送给不孕多年的夫妇,希望他们能早日有孩子。
黔东南还有摘菜的习俗。中秋之夜,他们会选择去心仪对象的花园摘些蔬菜,以引起恋人的注意,从而能够摘到爱情的幸福果实。
09
吃蜗牛
民间认为中秋节吃蜗牛可以改善视力。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节吃,是因为现在是蜗牛空怀孕的时候,腹部没有蜗牛,所以肉质特别肥。现在在广州民间,很多家庭都有中秋节炒螺蛳的习惯。
10
吃芋头
芋头是一种美味的季节性小吃。因为蝗虫不吃,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平时菜,荒年粮”的说法。在广东的一些地方,中秋节吃芋头。这个时候,家家都要煨一锅芋头,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品尝香喷喷的芋头。中秋节吃芋头也意味着不信邪。乾隆《潮州府志》说:“中秋戏月,削芋头为食,乃削鬼皮。”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也是五花八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些地方形成了中国很多特殊的秋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还有港舞龙、徽派宝塔桩、广中秋、晋江烧塔、苏州石湖赏月、傣族拜月、苗族跳月、侗族偷月菜、高山族舞球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