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短篇小说)
诺贝尔奖设立于1969年,奖励在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这是世界上所有奖项领域中最重要的奖项——没有一个。
从1969年到2019年,诺贝尔奖授予了919名个人和24个团体。可以说,获得诺贝尔奖的难度系数极高,只有顶尖人才才有可能获得这个奖项。比如优秀的爱因斯坦,仅仅凭借光电效应获得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大批在各自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顶级人才,一生都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
至于一个人拿过两次诺贝尔奖,那就更少了。到目前为止,只有四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其中,第一次在不同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科尔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玛丽在中学时成绩很好,但1891年9月,24岁的玛丽不得不离开家乡,坐火车去法国巴黎留学,因为波兰大学不招收女性。当年11月,玛丽进入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大学,就读于物理系。
玛丽的父母是老师,家里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家庭环境不好。玛丽·萨尔本大学读书时,连伙食费都成问题,冬天也没钱买煤球取暖。玛丽克服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努力学习,一直是班上最好的学生。
在学习期间,玛丽爱上了学校的物理教授皮埃尔·居里。1895年7月26日,他们在巴黎的一个郊区小镇结婚。按照惯例,玛丽改名为玛丽·居里。后来,人们尊称她为居里夫人。
1896年,居里夫人留在学校当老师,在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工作。因此,居里夫妇能够一起做物理研究,研究对象是放射性物质。
在此之前,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发现了铀。这是当时人类发现的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放射性物质。居里夫妇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在1898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物质——钋。钋的放射性是铀的400倍,铀后来被列为元素周期表第84位。
五个月后,居里夫妇又在沥青铀矿中发现了第三种放射性物质——镭。镭的放射性是铀的一百万倍,铀后来被列为元素周期表的第88位。
不仅如此,居里夫妇自己也从几吨沥青铀矿中分离出1克氯化镭,镭的原子量为226。同时,居里夫妇还发现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
鉴于居里夫妇取得的巨大成就,190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们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居里夫人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遗憾的是,1906年,居里先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享年47岁。我们可以想象这件事对居里夫人造成了多么大的打击。居里夫人花了几年时间才从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中走出来。
1908年,法国物理学会委托年轻的物理学奖获得者保罗·朗之万编辑布尔·居里的作品,朗之万进入了居里夫人的情感世界。然而,朗之万已经结婚了。当朗之万的妻子收到居里夫人写给丈夫的情书时,她把它寄给了巴黎的一家小报,该报广为流传。居里夫人陷入了名誉扫地的低谷。
幸运的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居里夫人走出了这段痛苦的经历,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91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通过居里夫人分离出高纯度的镭,并授予她诺贝尔化学奖。
于是,居里夫人成为第一个在不同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有趣的是,24年后,居里夫人的长女伊琳娜·八神奥·居里因与丈夫合作发现人造放射性物质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此外,他们在1948年领导建立了法国第一个核反应堆。
1921年3月8日,居里夫人在巴黎会见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元培极力邀请居里夫人来北大讲学。居里夫人回答说:“这次我不能去,但我会在未来的暑假里去。”然而居里夫人最终没有成行,通过了中国的。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长期累积辐射损伤,患上恶性贫血。她在法国萨瓦的桑塞洛莫疗养院去世,享年67岁。可以说,居里夫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
曾经邀请居里夫人访华的蔡元培听到消息后,用法语向巴黎大学发去了慰问电:“得知居里夫人逝世的消息,我感到十分震惊,谨代表中央研究院表示哀悼!我深深感到,她的去世是法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请代我向她的家人问好。”
收集0条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