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结构)
一个
气液分离器的功能
气液分离器的两个功能:
01)将从蒸发器返回压缩机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和液体,只将气体返回压缩机,避免进入压缩机的液体制冷剂破坏润滑或损坏涡盘。
02)将气液分离器中的润滑油送回压缩机。
注):
01.如果能保证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始终处于气态,也可以取消气液分离器。
02.原则上,所有热泵产品都应配备气液分离器。单冷机型根据情况决定,一般推荐使用。
2
气体分离器的结构和安装位置
气体分离器安装在低压侧,其主要作用是将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分离,以防止液态制冷剂通过回气管进入压缩机,从而引起压缩机的液锤;
01)单冷:安装在蒸发器出口管和压缩机进口管之间。
02)、热泵型:安装在四通阀的出口管(总是低压低温管)和压缩机的入口管(吸入管)之间。
通过观察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结构,入口管和出口管是不同的,所以气液分离器应该区分入口管和出口管。
怎么区分?
1)对于新的气液分离器,通常会标记入口和出口。
输入:导入
退出:退出
2)对于旧的,可能看不清楚痕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有盖电极(或直条)分别从两个端口插入,通过听声音或敲击来区分入口和出口。
三
气液分离器的容积设计
有效容积V:汽液分离器从入口到出口管底部的容积。见以下有效容积示意图:
v(cc)=[最大制冷剂喷射量(gr)1.28]0.8或更大
注):
01)最大注制冷剂:室外机注制冷剂+最长管额外注制冷剂。最大制冷剂注入量应考虑系统允许的油/重量比。如果不符合压缩机规范,必须与压缩机制造商沟通并书面确认。
02)、* 1.28:制冷剂R22在0℃饱和液态时的比重,R410A为1.18;
03),* 0.8:安全系数。信息网由于高压室压缩机抗液体冲击能力差,在选择高压室压缩机时需要与压缩机厂家充分沟通。无论如何,最后还是要根据实验确认体积。
四
气体分离器回油孔的设计
气液分离器基本上将蒸发器返回压缩机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和液体,只使气体返回压缩机。但是,油会溶解在分离出来的液态制冷剂中,因此需要将油返回压缩机,以确保压缩机中的油量和对涡旋的供油。
回油孔设计:为了回油,将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设计成通向气液分离器底部的弯曲形状,然后在弯曲部分的侧面设计回油孔,使溶有油的液体制冷剂可以回流到压缩机。回油孔越大,回油越好,但液态制冷剂回流也越多,会导致油的稀释(油的润滑效果会降低),涡卷会出现异常磨损,压缩机可能出现故障。
回油孔过小:回油孔过小,返回的液态制冷剂会减少,但压缩机内的供油会不足,涡卷内供油不足会出现异常磨损,导致压缩机故障。
合适的孔径: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回油孔径,以保证压缩机内的油量,并将液态制冷剂的回流抑制在油稀释要求以下。
回油孔是否合适:通过测量各种工况下压缩机底部温度(油温)与蒸发温度之差是否达到以下数值,可以判断气液分离器的回油孔直径是否合适。
多回油孔:超低温设计机组在设计回油孔时,建议采用多回油孔的设计方法(回油孔分散到合适的高度,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回油孔总面积与一个孔相同),如下图所示。
目前,回油孔没有标准的计算方法。因此需要根据压缩机的出油量通过实验来确定。根据压缩机数量,可根据下表进行初步选择。然后,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多种规格的气体馏分进行实验确认。
五
气体分离器均压孔的设计
汽液分离器出口管的均压孔径计算如下:
均衡管开孔面积(mm2) =出水管外径截面积(mm2) (0.03 ~ 0.033)
注):
01),最终均压孔径的计算仍由实验确定。
02)当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制冷剂在固定积聚的情况下停止压缩机时,液态制冷剂不会流入压缩机。
03)在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之间安装视镜进行确认。
<计算示例>
设计出水管外径:22.3
均衡管的孔径面积(mm) = {1/43.14 (22.32)} 0.03 = 11.71
平均孔径(毫米)= 11.71 (1/43.14) = 3.9
→最初采用4.0的均压孔,然后通过试验确认。
六
气体分离器设计不当的后果
气液分离器设计不当有以下影响,设计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