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致远舰打捞出水(丹东一号)

丹东一号(致远舰打捞出水)

1894年,中日海军在黄海大东沟爆发。在这场战斗中,致远舰邓世昌和249名官兵与日本军舰进行了殊死搏斗。炮弹用尽后,他们毅然决然地撞上了敌人的主力舰——吉野号。但在冲锋过程中,致远舰鱼雷舱不幸被敌人速射炮击中,造成大规模殉难爆炸。最终致远舰沉入海底,只有7人生还。

20年后,致远舰残骸被海上探险队发现,并命名为“丹东一号”。经过潜水员勘探,致远舰沉没位置基本确定,打捞发现文物60种100余件。在军官的船舱里发现了七具骨头,在机舱里发现了一具。其中,机舱的骨架显示了欧罗巴的特征,而且似乎是外国人。因此,有海军史的专家认为,这具骨架的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名叫余协尔的“外国烈士”。

余协尔原本是英国人,曾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当时中国成立北洋水师,迫切需要船务人员。于是,英国北洋水师总教导员郎维礼以年薪250两银子的价格聘请了余锡尔。于尔的英文名是Alexander Pervis(1865-1894),他来自一个海军世家。他的父亲担任皇家海军总工程师,余协尔也跟随父亲的脚步。

起初,余协尔为了北洋水师的高薪自然去了中国。在服役的几年里,余协尔爱上了中国和北洋水师。他以司令员(中校)的军衔,在致远舰上担任总工程师,当时他才20多岁。

据史料记载,余协尔年轻有为,在舰队中的中国军官和外国水兵中特别受欢迎。北洋舰队英国籍导师戴乐·陈在《游中国回忆录》中说,佘协尔温柔谦逊,声音柔和。她是一个“和蔼可亲”、“有用勤劳”的军官,在所有中外员工中人缘极好。在致远船上,余协尔被认为是邓世昌的得力助手。他的专业知识总能给致远船提供很多帮助。

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余协尔本可以申请休假,以避免这场生死决战。然而,目前,满怀荣誉的余协尔拒绝背弃自己的兄弟。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作为英国海军和北洋海军的中校,我决不能苟且偷生。如果有必要,我会像一个真正的士兵一样死去!”

9月17日(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中午11: 00左右,中日海军主力、北洋水师、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会师,展开了前空的激烈海战。在这场战争中,致远舰多次面对敌人的围攻。当时致远舰2300吨,航速只有18.5节。日本的尖端战舰,如吉野号,是4000吨的快船,速度超过23节。除镇远、定远外,其他北洋水师军舰绝不是敌人对手。

然而,致远舰官兵以落后的装备与敌人英勇作战,给敌舰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由于清廷的腐败,致远船使用的燃料全是劣质煤,难以充分燃烧,速度大大减慢。作为轮机长,余协尔脱下军装,与官兵一起光着膀子往锅炉里铲煤,节省蒸汽压力,保证军舰能以规定的速度航行。

下午三点,致远舰弹药耗尽,但日本船越来越猖狂。他们用高速战舰和速射炮,像饿狼一样啃食着定镇和甄珍的第二艘船。只要有一艘船被击沉,北洋水师就万劫不复。于是,邓世昌把船员们聚集在船头,充满激情地说:“我们参军是为了保卫国家,我们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今天发生的只是死亡!日本的船是献给吉野的,击沉这艘船就足以夺取它的天然气并完成任务。”

于是,邓世昌立即下令:全力以赴,冲进吉野。如前所述,致远舰的速度远低于吉野。然而,余歇尔和他的战士们在机舱里表现出惊人的发电速度。伴随着满船的火光,致远船的船头卷起一堆堆雪波。吉野舰发现致远舰高速向自己冲来,来不及躲闪,于是迅速用速射炮向致远舰射击。

不幸的是,敌舰发射的炮弹击中致远鱼雷舱,造成大规模殉难。英勇的致远终于在冲锋途中牺牲,船上官兵大部分殉国,包括还在机舱战斗的余协尔。据幸存者说,余协尔不会游泳(很多英国海军都不会游泳),而且他受伤了,根本无法生存。就这样,余协尔死在了冰冷的海水中,在他最喜欢的机舱里,年仅29岁。

黄海战争结束后,吉芬、达尔、左翼连长林太正、龙符鱼雷快艇管带蔡廷侃专门为余协尔举行了葬礼,按照北洋水师的西式葬礼,射击三排炮,演奏军乐空后来,按照中国传统方式,我们放鞭炮,烧纸钱,烧香,向这位外国战友告别。

随后,官兵们收集了余协尔的衣服,放在覆盖着中英海军旗帜的棺材里,在旅顺港附近的山上为他修建了一座坟墓。如果致远舰残骸中的遗骸真的属于余协尔,我真的希望他和战友们能一起被捞出来,平平安安地下葬。

俗话说“身死,灵则灵,魂则鬼雄”。余协尔虽然是外国人,但他的战斗精神永远值得铭记。他的精神会保佑我们的海洋,我们中国海军再也不会被外人羞辱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