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自考经典语录)
睁一只眼看世界,闭一只眼做智者。
作者:洞察秋天
有一位著名的意大利画家在画人物时有一个特殊的爱好:
主角不分年龄性别,都只画一只眼睛。
好奇的人过来问为什么,他意味深长地回答:
“人性的弱点之一是,两眼都习惯于看外面的世界,却很少自我检查。
所以我们要用一只眼睛看世界,用另一只眼睛看自己。"
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把一只眼睛放在心底,时刻审视和反思自己,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01
自省是做人的修养。
我读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一天,抹布像往常一样开始擦桌子,但谁能想到桌子越来越脏。
于是它愤怒地指责桌子:“你是不是太脏了?”
桌子不甘示弱,反唇相讥:“要想给别人擦屁股,先把自己擦干净。”
原来抹布本身就是脏的。
正如王阳明所说:“学必弄巧成拙。如果你责怪别人,你只会看到别人不是,你不会看到自己。”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指责别人,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否有问题。
在他们眼里,无论发生什么,过错都是别人的,他们必须是无辜的。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会犯错。衡量人,首先要衡量自己。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懂得首先自省和审视自己。
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时刻为自己着想的人。
有一次他在家给父亲过生日,郑潇萧山也来给他过生日。
席间,两人因为恋人的关系,当场吵了起来。
在愤怒中,双方都说了很多极端的话。生日会还没结束,郑小山就怒气冲冲地走了。
曾国藩冷静下来后,没有责怪朋友的恶毒,而是反省自己:
“如果我能尊重他一点,他怎么能轻视我呢?
就算他有毛病,我怎么能这么没礼貌?"
想到这,他赶到朋友家道歉,他们很快就复合了。
有句老话:大道之行,莫怪他人。
在小说《大人物》中,古龙曾通过主人公杨凡的口告诉劝诫世人:
“不管是谁都应该先学会责怪自己,然后才可以责怪别人。
否则,就意味着他只是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
如果一味盯着别人的缺点,别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避免责备别人,反思别人,是对别人的同情,也是自我修养。
02
自省是人生的智慧。
读下面这句话:
“永远不犯错是上帝的准则,尽可能少犯错是人类的目标,及时改正才是真正的智者。”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在于是否犯错,而在于是否能及时改正。
抱怨别人的人,只会陷入错误的陷阱;只有不断内省的人,才能在反思中前行。
作家麦家曾以《隐匿》一书闻名文坛。
后来他的《解密》《风声》等小说也很受欢迎。
然而粉丝们的追捧和催稿短信接踵而至,他却渐渐失去了当初的坚持和耐心。
2011年,麦家只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30万字的小说《刀尖》。
这本仓促写成的小说出版后,许多读者对它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这时,麦家才意识到自己敷衍式的创作对读者是多么不负责任。
他花了很长时间检讨自己,并在《让我们说话》中公开向读者道歉:
“我一开始怎么会这么笨是个谜,但答案就在我心里。当我被很多人追捧的时候,我放弃了对自己的一个要求。我想为我的反思举行一个仪式,我想请你做我的见证人。我错了。”
经过这次深刻的反思,麦嘉逐渐恢复了成名前的写作节奏,继续专心写作。
2019年4月,他带着新书《生命之海》归来。
这部精诚八年打磨而成的作品,不仅每年在卖出数百万册,还多次获奖。
我同意一句话:
“不懂得反思的人,只会从这个人生的坑里掉进另一个坑里。”
空有过经历,却从未经历过的人,一生都在原地踏步。
只有自省,我们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化不足为优势。
俗话说,抱怨者为自己所困,自省者为自己所困。
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只有勇于刮骨疗伤,才能收获新的惊喜。
因为那些反思后的感悟会成为为自己铺好的路。
03
自省是灵魂的升华。
我之前看过《觉远经》,看到这样一段对话:
文殊菩萨问佛祖:“如何才能认清自己?”
佛曰:“万物如来,从本源而来,皆以智慧为基。”
意思是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内省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
自考是认清自己的必修课,也是培养自己的唯一途径。
一位学者在书房里放了两个同样大小的瓶子。
每当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说一句好话,做一件好事,他就把一颗黄豆扔进瓶子里。
相反,把一颗黑豆扔进另一个瓶子里。
刚开始大豆少黑豆多的时候,他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久而久之,瓶子里的大豆越来越多,但黑豆的数量几乎没有变化。
这位学者就是明朝的首辅徐普。
正是有了这种长期的自省,他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最终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名臣。
对于一个花坛来说,需要定期翻土和修剪杂草,这样花园才能开满鲜花。
人也是如此。所谓自省,就是整理修复自己的精神家园。
被称为“管理之神”的稻盛和夫,多年来始终坚持“自我反省”的哲学。
每天早上,他都会站在镜子前反思自己前一天的所思所为:
“你今天有没有让别人觉得不开心?你待人和善吗?言语中有没有傲慢?有什么自私的言行吗?”
在他看来,自省是净化灵魂的方式,也是上帝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门。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自省之路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的过程。
及时抹去灵魂的污点,才能在世俗中保持清醒淡泊的感觉。
不断摆脱身体上的“毒瘤”,可以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扎稳打,影响深远。
▽
江洋先生曾在书中写道:
“人生需要三种意识,这三种意识无非就是认识自己、实践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你愿意和动物没什么两样。”
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修养的过程。
只有时不时审视自己的人,才能在自我审视中敬畏、警醒、清晰。
恭维我一下。余生,愿你学会睁一只眼看世界,做一个闭一只眼的智者。
愿你在反思中成长,在改变中完善,永远实践,永远在路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