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爱国电影的观后感)

看爱国电影的感觉(看我和我的国家的感觉)

中国文艺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生动地表达主旋律的主题。截至10月11日上午9点,总票房突破24亿元的《我的人民,我的国家》无疑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尝试。

《我的人民,我的国家》由七位导演合作,以七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为节点,讲述了七件大事背后的故事。与以往的献礼片不同,这部电影聚焦于历史瞬间背后的普通人,关注平凡而伟大的个人如何书写感人至深的祖国宏大历史。

第一单元《夏娃》讲述了开国大典五星红旗顺利升起背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感动观众的不仅仅是为了确保任务万无一失而争分夺秒排除万难的自动升旗方案设计师林之源,还有他的助手、警卫、国旗班的士兵、军乐队成员、在京的普通人等等。

虽然大部分演员很难说出自己的名字,但他们给观众带来的印象一点也不打折扣。

《夏娃》导演的拍摄思路贯穿了接下来的六个故事。为祖国“两弹一星”未知事业奉献一生的科研工作者,帮助邻居观看女排比赛直播的小男孩,为1997年7月1日0时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而努力奋斗的各界人士,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珍贵门票送给汶川男孩的北京兄弟, 在精神上帮助贫困青少年“站起来”的扶贫干部,在阅兵仪式上护送战友的女飞行员 ...七个故事连接了70年的努力和进步。

影片聚焦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细微角落,以普通人的视角观察、感受和参与这个时代,也让影片对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产生代入感和共鸣。在谈到参演这部电影的感受时,青年演员彭昱畅说:“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过了几十年,我们对祖国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同时,这些“小故事”并没有淡化“大时代”。开国大典,原子弹成功爆炸,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神舟归来,大阅兵...我们经历过或从未经历过的重大事件,都被影片中这些信息资源的故事所唤醒,成为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更体现出祖国的成长进步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正如《护航》导演木叶文所说,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护航祖国。

电影结束时,一些老人回忆说“在那些日子里……”一些孩子问“后来发生了什么……”。七个故事唤起了70年的民族记忆,这或许才是这部电影的创作者想要传达的真实想法——“我”和“我的祖国”。(作者系广西艺术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