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儒艮(美人鱼是真的吗?)
听美人鱼传说,保护可爱的儒艮。
吴干坤/文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美人鱼的形象。美丽的面庞和鱼身穿梭在碧波之间,洒脱自在。童话、文学、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对美人鱼的描写。真的有美人鱼吗?在大海上,有一种哺乳动物,儒艮,是人鱼传说的原型。
儒艮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的地方。当它从水草茂盛的地方出来时,它的头上有时会有一些水草(就像人的头发一样)。除此之外,它还喜欢用前爪抓着宝宝喂奶。从远处看,好像是一个女人坐在那里给婴儿喂奶。最早的时候,人们不知道儒艮的时候,以为看到了一种半鱼半人的生物,还给它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美人鱼。
即使我们都知道美人鱼只是人类发明的空,但人类依然热爱美人鱼,愿意相信她存在。人们将许多美好的事物或期望与它们联系起来,创造出精彩的文化产品。
本期,当院长说到文物时,他从福建省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收藏的自然标本中了解到了“美人鱼”——儒艮。
揭秘儒艮档案
中文别名:海牛、美人鱼、美人鱼、南海牛
英文名:儒艮
同音异义:Trichecus dugon
地位:属儒艮科儒艮属。
特点:外形似鲸,纺锤形,肥而圆,无明显颈部,体重可达500-600公斤。头部比例小,前端被截断,口向腹面开口。嘴唇有短粗的刷毛,吻的上、左侧有浅的纵向凹槽,男性门牙微露。眼睛小,没有背鳍,胸鳍形状的鳍状肢,与尾鳍一起,主要用于游泳。在胸鳍基部的侧面。后肢只有一条简单的肢带,身体末端有一条扁平的尾鳍,中央凹陷,两端尖。身体皮肤由厚厚的皮肤组成。背部深灰色,腹部略轻。全身有稀疏、柔软、短的毛发。
习性:儒艮生活在热带和热带浅水区,多生活在浅海滩,沙泥中有许多青苗和海草。可以进入河口,但不能栖息在淡水中。我喜欢集体游戏,我总是聚在一起。我曾经在一张网上获得过10多张唱片。生活在温暖的海洋中,海水温度在20℃以上。平日行动迟缓,性情温和,视力不佳,听力敏感,嗜睡。吃饱饭后,除了时不时出去透透气,我还爱潜到30-40m深的海底,在礁石上等待,从海岸到深海从来不走远。对SST有一定要求,不要去冷海。对寒冷敏感,水温低于15℃,易死于肺炎;水质差还容易出现皮肤溃疡、体内寄生虫等。以海藻等肉质水生植物和韭菜、蕨类藻类、盐生植物、茜草等水生植物为食,每天可消耗40-50公斤。
生长和繁殖:妊娠期为一年,每次出生一胎。
分布: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省海和南海(广西、广东和海南海)。
保护等级:本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CETIS中属于附录一,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度危险”,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评定为“易危”。
采集:1975年11月在广西合浦共采集标本1份。
儒艮在吃东西。
保护消失的美人鱼
儒艮的名字直接从马来语音译而来,在一些地区被称为“海牛”、“海猪”或“海骆驼”。儒艮与蹄兔、大象有共同的祖先,它们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体型有很大的差异。
儒艮和海牛是食草动物,但它们的栖息地不同。它们是唯一仍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牛物种。与海牛不同,儒艮的尾鳍类似于海豚的Y型尾巴,从嘴里伸出的长牙类似于远处的大象。尽管它们分布广泛,但在一些地区仍有相当多的数量。然而,持续的捕猎、栖息地减少和渔网溺水事故严重威胁了它们的生存。
目前儒艮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尤其是海藻丰富的地区。儒艮从不挑食。它最喜欢的食物是海藻,吃得很多。它每天可以吃掉其体重5%到10%的水生植物,但它也经常尝试其他海洋底栖生物,被称为“水下割草机”。它们不会用门牙咬海藻,而是用大而可握的吻来进食。有时它们会留下啃痕,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就能看出来。儒艮会在白天或晚上进食,但在中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大部分都是在夜间进食。儒艮的寿命约为73年。
儒艮是由陆生食草动物进化而来的海洋动物。它已经严重死亡,经常死于拖网、防鲨网和捕龟网,以保护海边的游泳者。他们也是原油污染的受害者,迫切需要得到保护。
中国已将儒艮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在广西合浦建立了特别自然保护区。澳大利亚政府拆除了几个码头,禁止污染物直接入海。许多城市的渔民已经自愿废除了用钩网捕鱼。与此同时,政府已经下令,如果儒艮被抓住,应该立即释放。种群灭绝像许多海洋动物一样,已经稀少的儒艮需要更多的照顾和保护。
被污染物破坏的儒艮
中国古代关于美人鱼的记载
《山海经》记载:“陵鱼面手,脚与鱼身,在海中...察通是出使朝鲜的使者,在海沙中看到一个女子,肘后有一只红龟,名叫人鱼,封面也是菱鱼。”这里所说的“菱鱼”是古代传说中的美人鱼,长着一张人脸和一条鱼的身体,又被称为冰夷人、鲛人人、池鱼人、田人、互助人等等。
《搜姬神》记载:“南海外有一个鲛人。水如鱼,不枉你的编织成就,你的眼睛会哭,你会掉珍珠。”鲛人生活在渝水(今广州北盘江)以南的博罗、二里、吊提、北曲等国。
《易硕志》记载:“南海产绞纱,泉室秘密织纱,名龙纱,价百余金,足以入水。”这种“鲛人”像鱼一样,生活在南海水域。它还能织出奇怪的纺织物“绞纱”,又称“猞猁”。它是一件稀世珍宝,因为它在水里不湿。
《博物志》:“南海有鲛人,水如鱼生,目可泣。”
南朝任芳的《异事叙说》:“鲛人,又名全贤,又名全克。......南海有龙纱宫,春先织纱,纱白如霜。”
(注:作者吴志岳为福建省博物馆馆长,王干坤为福建省博物馆研究员)
有些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