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问答(心理健康知识问答)
1.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而且具有完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一个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与社会的融合程度。
2.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
(1)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上互相谦让;
(3)有幸福感;
(4)能够在工作和职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上高效的生活。
3.心理健康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般正常心理、轻度障碍心理和重度病态心理。
一般心理正常的人往往心理体验愉悦,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在自己发展水平上应该做的活动,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
轻度精神障碍的人没有同龄人应有的幸福感,觉得和别人相处有点困难,照顾自己有些困难。如果我们主动调整或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我们会消除或减缓解决心理问题的信息资源,逐渐恢复正常。
严重心理障碍者以严重的心理适应不良为特征,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4.正常人会有哪些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问题。重要的是这些症状的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人和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常人也可能有短期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1)疲劳: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变化,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活动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往往有其现实原因(现实焦虑),比如面对考试,随着事情的变化很快就会缓解。
(3)强迫现象:一些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做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自己意识到不必要的事情,比如是否得罪了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4)恐怖与反对:当我们站在一个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仍然会有一种恐怖感,有时候会怀疑自己会不会跳下去,甚至会怀疑自己跳下去会是什么样子。这种想法很快被纠正并停止思考是正常的。
(5)疑似疾病图片:很多人把轻微不适当成大病,反复检查多次,尤其是亲人、朋友、邻居、同事因某种疾病早逝或意外死亡的时候。但是排除相关疾病后接受医生的建议是正常的。
(6)偏执与自我关注:每个人都有自我卷入的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出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良影响。例如,当人们走进办公室时,他们停止说话,然后他们经常怀疑人们在谈论自己。这种现象经过片刻的怀疑就会实现,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情况密切相关。
(7)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昏暗、恐惧、紧张、期待的心理状态下可能会产生错觉,但经过反复验证可以很快纠正。“草木皆怕”、“杯弓蛇影”等成语就是典型的例子。
(8)幻觉:正常人在翘首以待的时候,可以听到“敲门声”和“呼唤声”。确认后才知道是错觉现象,医学上叫心因性错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来前偶尔会出现幻觉,不能算是病态。
(9)笑着自言自语:有些人一个人的时候会自言自语甚至大笑,但这是有客观原因的,他们可以选择场合,控制自己,这很正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