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和伏羲(伏羲女娲为什么会成为兄妹夫妻?)
1942年9月,湖南长沙东郊弹药库地区的一座楚墓中出土了一本帛书,史称“楚帛书”。它记录了中国最早的创世神话,即创世之初,天地混沌,没有黑暗,风雨交加,伏羲与女娲结婚,生下四个孩子,帮助余何琪控制了洪水。四个孩子一边环游世界支持蓝天,一边给山川命名,这是黑暗的。
可见,战国时期曾有伏羲女娲结为夫妻的说法,但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熟知的伏羲女娲,不仅仅是夫妻,更是兄妹关系(楚帛书中只有夫妻,兄妹关系未提及)。那么,这种说法从何而来?敦煌文献的出土,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讲究伦理道德的国家,更不要说手足婚姻是不能接受的。在古代,即使是同姓婚姻也遭到反对。古代婚姻六步曲中所谓的“求名”,就是为了避免同姓婚姻(防止祖先改姓)。因此,弄清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的由来,对于中国传统伦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据传世文献记载,最早记载伏羲女娲兄妹配偶关系的书籍出自唐代李融。(上图,伏羲女娲交媾图,两者都是测量天文的工具,一手拿规,一手拿矩。)
李融在《绝志》中记载:宇宙之初,昆仑山上有女娲的两个兄弟姐妹,但世间并没有人。想着夫妻,又羞于耻辱。哥哥姐姐上昆仑山时,大骂:“如果上天派我哥哥姐姐做夫妻,烟近了,如果没有,烟就散了。”你抽烟的时候就很近了。她姐姐一来就是哥哥,但是她种草当扇子挡住脸。该是带女人拿扇子的时候了,就这样。
之后,伏羲女娲的兄妹婚关系广为流传,成为我们的传统认知。但是唐朝的社会稳定,即使受到胡风习俗的影响,总体上还是传统的汉文化,并没有所谓的兄妹婚!
但出土的敦煌文献表明,伏羲女娲兄妹的配偶关系并非来自唐朝,而是来自六朝,比我们传统的认识要早400多年。
敦煌遗书中有四个题为《开天辟地以来的皇帝编年史》的问答,其中有伏羲女娲兄妹配偶类型的记载。
帝姬自开天地:伏羲女娲因父母而生。因为洪水,人们都死了。兄弟姐妹,依靠龙,不得不救他们的命。眼见天下大乱,但神金刚教导说阴阳可行,于是以此为耻,即往昆仑山躲,伏羲在左巡,女娲在右巡,许以夫妇相见,天地同在,相识。伏羲用树叶遮住脸,女娲用芦花遮住脸。他们是夫妻。
这段记载揭示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史前大洪水,甚至伏羲女娲的兄妹结婚繁衍人类。
由于敦煌文献《开天辟地以来的帝姬》是从以前的文献中抄来的,因此很难判断原文的创作时间。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敦煌遗书中的这一记载“可能是晋隋时期的作品”,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即比《别录》早了400多年。根据敦煌文献“伏羲用树叶遮脸,女娲用芦花遮脸”,与《杜义志》中“以草为扇遮脸”相比,李融应该学习《天地发展以来的帝姬》一文。
问题是,李融《别录》中伏羲女娲的关系来源于《天地发展以来的帝姬》,那么后者从何而来?
关于伏羲的最早记载来自春秋时期的管仲,但他只说伏羲制造了流言,提出了1999年的计算。至于女娲,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之交的卞氏(周宣王《太史》之作)。后来《楚辞》中记载田文“做皇帝的方法是什么?女娲有身,工匠是谁?”没有提到伏羲和女娲的亲密关系。当时这两位应该是独立的古代神仙,但在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伏羲女娲结婚的创世神话故事。
直到汉晋时期,无论是出土文物还是传世文献,都没有关于伏羲女娲兄妹婚姻关系的记载,直到敦煌文献《开天地以来皇帝年谱》中,人们才粗略地框定伏羲女娲兄妹的婚姻起源于六朝。
所谓六朝,是指中国历史上从三国到隋朝南方的六个汉朝,但在北方,基本上是胡人建立的王朝,尤其是六朝初期,胡人带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入侵中原,不仅导致人口锐减,还带来了大量的胡人习俗。因此,根据这一分析,有学者指出伏羲女娲的兄妹婚可能就起源于此。
第一,根据唐代“苏良妻马史”的墓志铭,不仅兄妹可以结婚,父亲、女儿、母亲也可以结婚。“五莲花”时期,外来习俗影响了中国。
第二,五年混乱,或者北方连年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很多男女找不到结婚对象。无奈之下,兄妹结婚了。为了寻找理性或现实,艺术受到影响,伏羲女娲的婚姻中加入了兄妹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没有这种现象。面对强大的伦理道德,古人很难设定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神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