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六保和六稳到底是什么关系?(六保六稳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六保六稳”(六保六稳是什么关系?)

3月以来,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中国经济开始持续复苏。但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中央要求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行”的“六保”要求。

与之前的“六保”相比,“六保”的提法给人一种略显消极的感觉,其实不然。“六保”是针对当前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积极面对和克服困难挑战的举措。当前形势下,实现“六保”是底线,实现“六稳”是目标。“保”是“稳”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重点和支撑。只有守住“保”的底线,才能稳定基本经济形势,赢得时间,为克服困难创造条件。

当前,我国抗疫取得了上半年阶段性胜利,各项经济指标开始明显回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4月份被调查城镇失业率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6.0%,前4个月新增就业354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05万人;一季度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信心指数为45.9%,为2001年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第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降至90.86,也是2001年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六保”工作非常重要。

“六保”的关键是保就业、保民生、保企业。就业,可以保民生;保障民生就是帮助困难弱势群体渡过难关;保护市场主体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和就业的“饭碗”。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保住了,就有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市场需求,进而稳定基本经济形势。

为此,首先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围绕“六保”“六稳”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5月15日政治局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加强。随着两会的召开,赤字率上调幅度、专项国债发行规模等目标将陆续公布,各项政策也将集中出台。

其次,要加大改革力度,尊重基层单位的首创精神,更加努力完善打基础、利长远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日前,中央发布《关于加快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重点关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前不久,中央也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好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些重磅文件的发布,表明了中央不断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决心,也将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最后,在推动各方合作共赢方面,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国家正在动员国内企业搬离中国,一些“脱钩”言论大行其道,中国必须对此保持警惕。下一步要继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包括完善外贸政策、加快修改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等。,从而与各方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和安全。

总体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影响总体可控,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面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不断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成效,以“六保”稳底线、以“六保”促增长,帮助市场主体尽快走出困境,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