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伊斯坦布尔为何被称为世界之都?(伊斯坦布尔是哪个国家的)

伊斯坦布尔是哪个国家(为什么伊斯坦布尔被称为世界之都?)

1936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凯末尔推动制定了《蒙特勒海峡公约》(《黑海(海峡)制度公约》),使土耳其能够控制土耳其海峡,允许土耳其再次将海峡军事化,同时保障没有与土耳其交战的国家的商业货轮无限期通过海峡的权利。该公约继续限制着土耳其海峡,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通道。

伊斯坦布尔仍然是土耳其的经济中心。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遍布欧洲和亚洲的密集人口远远超出了首都安卡拉。

博斯普鲁斯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分隔欧亚、地中海和黑海的两条狭窄海峡,中间由马尔马拉凯连接。

几个世纪以来,土耳其海峡的这些地方一直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战略角色,尤其是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建造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大城市之后。君士坦丁堡现在叫做伊斯坦布尔。

一个

从希腊殖民地拜占庭到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红色是希腊殖民城邦。

特洛伊战争据说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古希腊文学最伟大的两部作品荷马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主题的一部分。战争的焦点是特洛伊,它可能位于亚洲尽头的达达尼尔地区。因此,特洛伊战争是土耳其海峡众多战争中的第一场。

特洛伊

公元前7世纪,希腊殖民者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建立了两个定居点,一个在欧洲叫拜占庭,另一个在亚洲叫杰克敦。公元前5世纪希腊和波斯战争期间,希腊人控制拜占庭极为重要,拜占庭成为重要的贸易城市。

落入罗马统治后,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选择拜占庭作为新的帝国首都和王室所在地。新的帝国首都于330年在君士坦丁堡以新罗的名字正式开放,但熟悉的名字是伊斯坦布尔。

拜占庭全景,可以看到金角湾上的铁索。

随着罗马帝国的权力中心东移,西帝国的领土被入侵的部落攻占,君士坦丁堡逐渐壮大,规模、财富和重要性都远超罗马。君士坦丁堡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东部省份的延续。它在6世纪初达到顶峰,曾统治过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北非和西班牙南部。

拜占庭时期君士坦丁堡复原图

君士坦丁堡东部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屏障,西部易受陆地入侵。直到5世纪初,坚固的防御工事才逐渐建立起来。然而,君士坦丁堡仍然面临外国势力的不断入侵。1965年,多瑙河以北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柔然的后裔)从西方土地上进军,波斯帝国(伊朗)从海上入侵,双方联合进攻,均被君士坦丁堡击退。67年和717-718年,阿拉伯帝国两次试图进攻,君士坦丁堡也被希腊炮火击退(燃烧弹的先驱)。

941年,当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俄罗斯人从黑海入侵时,他们也被君士坦丁堡用希腊人的炮火赶走了。最终在1204年,一支天主教十字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导致拜占庭帝国的分裂。

此时,塞尔柱帝国已经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在中东和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半岛)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在这样的压力下早已萎缩。161年,拜占庭国王夺回君士坦丁堡。然而,权力正在衰落,命运逐渐被另一个新的力量——奥斯曼帝国所控制。

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奥斯曼是一个伊斯兰土耳其民族,以奥斯曼一世的名字命名,奥斯曼一世是土耳其王朝的创始人,也是安纳托利亚一个小王国的统治者。安纳托利亚统一后,奥斯曼军队越过土耳其海峡扩张,打算从希腊和巴尔干半岛获取领土。

虽然他们从1390年到1402年封锁了君士坦丁堡,并在1411年和1422年两次围攻,但都无法突破。

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在位时,奥斯曼人以16万兵力四次进攻,君士坦丁堡只能召集7000人赶货架上的鸭子。穆罕默德切断君士坦丁堡的援军和后勤补给,然后用火药武器炸毁城墙,让奥斯曼士兵顺利入城。拜占庭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Xi(1405-1453)在战斗中被杀。

穆罕默德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新政权的标志,首先是把索菲亚大教堂改造成清真寺。在接下来的200年里,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进一步向各处扩张,其影响力远至欧洲、北非和中东。

圣索菲亚

19世纪,奥斯曼帝国国力衰落,规模和影响力大大削弱,敌国与帝国行省的分离运动迫使帝国势力更加迫切。1908年,一群改革派官员,年轻的土耳其人,在一次行动中夺取了奥斯曼帝国的控制权,迫使苏丹建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年轻的土耳其人无法阻止意大利-土耳其战争(1911-1912年)或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造成的失败,这使得奥斯曼帝国的更多领土被瓜分。

1832年,希腊脱离奥斯曼帝国获得完全独立。为了抵抗希腊海军,巩固奥斯曼帝国在土耳其海峡的地位,奥斯曼向英国购买了两艘现代化战舰。特别是两艘军舰的部分价格被奥斯曼帝国各地的人认购,但他们从未成为奥斯曼舰队的一员。

两艘现代战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土耳其海峡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几天后,两艘军舰被英国政府征用,引起奥斯曼人民的愤怒,迫使奥斯曼向德国靠拢。8月2日,德国与奥斯曼签署协议,德国人提供军事援助,以换取他们在奥斯曼的行动权。8月10日,两艘德国军舰抵达达达尼尔海峡,获准穿越土耳其海峡,随后加入奥斯曼海军。

俄罗斯航空母舰驶往叙利亚。

10月29日,奥斯曼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两艘德国军舰袭击了俄罗斯在黑海的港口。因此,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向奥斯曼宣战。奥斯曼得到了德国的大力援助,包括财政援助、物资供应和军事能力。德国工程师部署了一个新的电池、强大的探照灯、拦截潜艇的潜艇捕捉网和一个协调达达尼尔海峡防御的无线电报系统。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周围地区增加了军事力量,埋设了更多地雷。

1915年2月至3月,一群英法舰队袭击了土耳其海峡,打算通过通往黑海的通行权,这样更容易向俄罗斯提供补给。盟军的这一行动失败了,因为他们遇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大炮和地雷。伴随着灾难性的海军行动,盟军在达达尼尔海峡展开两栖登陆,集结了一批来自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法国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的7.5万多国部队。

第一次登陆发生在4月25日,当时盟军在加利波利半岛(达达尼尔海峡欧洲一侧)建立了两个滩头阵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将把这一天作为纪念日来纪念他们的士兵的牺牲和奉献。崎岖的地形给新来者带来了艰难的堑壕战。到年底,盟军开始撤出加里波利。奇迹般的是,在撤退过程中没有人伤亡。最后一批盟军士兵于1916年1月9日离开。共有142 500名士兵在这次行动中丧生,其中一半以上是土耳其人。

奥斯曼军队继续在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东作战,同时继续种族清洗运动,杀害和驱逐面临国家暴力的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和叙利亚人。奥斯曼最终在1918年10月30日签署停战协议,同意盟军通过土耳其海峡。11月13日,42艘盟军军舰驶入达达尼尔海峡,驶向伊斯坦布尔,然后占领了该海峡。

挥霍

《洛桑条约》宣布土耳其海峡为国际领土,土耳其保留控制权。

根据《塞弗条约》,同盟国瓜分了奥斯曼帝国。

1920年,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塞弗条约》,使非土耳其人居住的领土独立。盟军留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海峡由一个国际委员会管辖,奥斯曼帝国只有得到国际联盟的批准才能加入该委员会。军官凯末尔·凯末尔(1881-1938)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作为回应,拒绝了《塞维利亚条约》的条款。

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奥斯曼帝国崩溃,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根据《洛桑条约》,土耳其共和国的边界得到了盟国的承认。《洛桑条约》宣布土耳其海峡为国际领土,由土耳其人担任主席的委员会控制。土耳其海峡也是非军事区,除了伊斯坦布尔,那里驻扎着一支小规模的军队。

凯末尔

凯末尔在1938年去世前一直担任总统。通过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他得到了阿塔图尔克这个姓氏,意思是“土耳其人的父亲”。

虽然奥斯曼帝国在19世纪衰落了,但它仍然控制着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土耳其海峡。然而,奥斯曼在1833年与俄罗斯签署了《互助条约》,同意只要俄罗斯提出要求,就禁止外国军舰穿越海峡。俄罗斯可能会主导从黑海到地中海的航线,这让其他强国感到不安,导致1841年签署了《伦敦海峡公约》。

这一行动恢复了奥斯曼的权力。和平时期,不允许所有外国军队进入海峡,战时只允许奥斯曼帝国的盟友使用。

伊斯坦布尔,因为有这么多帝国和帝国首都的存在,虽然现在不是土耳其的首都,但依然可以算是“世界之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