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案例(爱国案例材料)
以下十位爱国志士,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众多爱国志士中的沧海一粟,却代表着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样的爱国热情。今天是祖国成立68周年。让我们一起回顾他们的爱国故事,领略中华民族历史的沧桑,感受一个又一个以身作则的爱国人士留下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们一如既往地弘扬、学习和延续这种爱国精神!
1.屈原为报国而死。
屈原一生经历了、、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即将实现“秦皇横楚王纵”统一的前夜。屈原出身名门望族,懂得控制混乱,善于辞令。因此,早年受到三闾左派医生楚怀王的青睐。为了实现楚国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协助变法自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一度使楚国成为富国强兵之地。然而,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为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被集团陷害,被楚怀王疏远。他被流放到长江以南,徘徊在沅水和湘江之间。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从白起突破,屈原悲愤难耐,沉入汨罗江,为国捐躯。
分析:他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二、岳飞“尽忠报国”
岳飞入伍参军,因战功不断升迁。宋高宗亲笔写下“忠信岳飞”几个字,做成旗,送给他。他被叫到自己的卧室,说:“中兴的所有重要事务都交给你了。”晋人攻打周公、亳州,刘维急入朝廷。宋高宗命岳飞速来增援,在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至于设施,我就在不远处。”岳飞于是派兵以不同的方式作战。他率领一支轻骑兵驻扎在盐城,士兵们干劲十足。然而,后来,皇帝和秦桧决定与金和解,并向他致敬。正当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时,汉武帝和秦桧多次发来12封带金盘的迁军诏书,命令岳飞撤军。后来,岳飞在年仅39岁时,因“诬告”被投毒到临安风伯亭。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激励了几千年来几代中国人。每当外敌入侵时,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忠诚反对。
三.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为宋孝宗写过《梅琴十论》。本文前三章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和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章对南宋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但当时宋金和谈刚刚确认,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卑微而不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中国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于谦是无辜的。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19岁时,他写了《石灰歌唱》:“千锤百炼出深山,火若烧,则闲。”不要害怕被压成碎片。你应该保持干净。“写诗激励自己。在他当官的几十年里,他鄙视繁荣,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任河南、山西巡抚十九年。当时省政府官员到北京述职,大多是给朝鲜政要送礼,但每次于谦到北京,他的部门都是“空包才能进”。好心人劝他:“虽然你不想送金银珠宝去依附达官贵人,但至少你应该经常带一些土特产,熏香、蘑菇、丝绸手帕之类的。”于谦哈哈大笑,举起袖子说:“我有两只袖子!”并为此做了一首七分的歌:“手帕磨蘑菇,香烛,民用之祸。”让风拂去袖子,飘向天空,不要忽短忽长。“于谦可以用清白一生来形容,用干净的双手。
分析:爱民不是一种爱国,既不是腐败也不是堕落,而是一种高尚的修养和爱国的境界。
动词 (verb的缩写)宋庆龄的坚持
宋庆龄于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投身于中国革命,寻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历经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对孙中山的革命忠贞不渝。宋庆龄因此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满腔的爱国主义,宋庆龄还能坚持为祖国的解放和繁荣奉献70年吗?
不及物动词张伯苓的强国理想
南开中学创始人张伯苓,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战争,但军舰一出海就沉没了,这让他很感动。1899年,英国国强租下了中国的阿哈瓦军港,张伯苓亲眼看到,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组织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创办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分析:祖国富强了,个人才有尊严。“少年强则国家强!”为此,张伯苓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希望通过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令人感动。
七、李宗仁的民族情怀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反对“台湾省托管”和“台湾省独立”,主张国共重新和谈,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事务。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李宗仁突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回国。他宣称:“我希望跟随中国人民之后加入社会主义建设,我要为一切爱国反帝事业作出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省的国民党人坚决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家的最终统一作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将永远以天下第一、民族正义的精神激励着为统一大业奋斗的人们。
八、华决心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早年受到美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有人想和他签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他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我们应该回去!”
分析:“财不能好色”,无论物质多么丰富,都阻挡不了爱国者回归祖国。
九、詹天佑为国不计名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面对中国没有资本、没有技术、没有人才的困难局面,奉命以爱国热情修建京张铁路。他带着无私和艰苦的精神,走遍了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山梁。京张铁路只花了500万元4年就建成了,外国人计划花900万元7年建成。所有来参观的外国专家都感到震惊和钦佩。当时,为了表彰詹天佑的成就,美国一所大学决定授予他工程学博士学位,并邀请他参加典礼。但是詹天佑负责另一条铁路的设计,所以他坚决拒绝了邀请。他为国家、不为个人的名利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分析:坚守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不求名利,只求国家和人民。这种爱国奉献精神值得大家一起学习。
X.周恩来信守诺言。
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律己,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敬仰。周恩来在12岁的时候发过誓要“为中国的崛起而学习”。纵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从未停止为中国的崛起而努力!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他把全部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道德操守,是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
分析:“说话算数,说话算数。”他用一生的事迹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我们应该守信用!
收集11条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