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亡了(西晋是被谁灭亡的)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些强大的王朝,结束了割据,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不幸的是,其中一些成为短命王朝,这导致了再次混战。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秦朝;隋文帝建立的隋朝;当然还有司马燕建立的西晋。
众所周知,在动乱的三国末年,蜀汉抵挡不住曹魏的强大攻势,成为三国灭亡的第一方。而曹操最初的“三马在同一槽”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共同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燕代替曹魏建立了西晋,都城在洛阳。公元280年,西晋灭孙吴,结束了三国的局面。
西晋前期,司马燕下了很大功夫,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推行九品中正制,巩固士绅利益;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俭等。这一系列措施使西晋呈现出一种繁荣的状态,被称为“太康之治”。可惜的是,即使国家的缔造者开了个好头,西晋也只维持了36年,就走上了被少数民族消灭的道路。究竟为什么?
很多人说怪弱智皇帝。当然,这是从感性的角度。然后,从理性的角度,我们发现晋惠帝司马忠虽然痴迷于信息资源,无法处理政务,但在当时的宗法制度下,他的皇位继承是合理合法的。纵观历史,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朝代都有几个皇帝不应该在那个位置。一个新王朝的灭亡虽然与它的继承者有关,但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王朝的建立者为王朝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虽然司马燕的“太康之治”在此之前已经取得了发展。但没过多久,所有的世家大族都展现出了他们的本性:贪婪、奢侈、为民谋鱼。然而,司马燕对此无动于衷。在短暂的节俭之后,他变得奢侈和放荡,并帮助他的叔叔获得了很多财富。所谓“鱼始于头臭”,所以西晋很多官员也成了社会蛀虫。他们不仅在村子里横冲直撞,还公然充当强盗,抢劫、杀人、抢劫钱财。此后,追求金钱、名利、酒色、奢靡成为西晋王朝的主基调。
这样,几乎所有的人都走上了追求名利和奢侈的道路,真正有才华的文人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通过“谈风流韵事”来表达自己的无力感。喝酒、吟诗、画画、抽五石散是他们解脱自己的最好方式。此外,朝廷的选官制度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官僚士绅掌握着任用的权力,穷人家的士人很难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和认可。另一方面,没有优秀的建筑人才,国家只会一步步走向腐朽的深渊。
第三,贾南峰的乱政直接导致了宫廷政变。贾南峰嫉妒心强,专横跋扈。司马忠即位后,成为皇后,掌管国家大事。她杀了太子司马昱后,引起了朝廷的极大不满,被赵王司马伦领去“清君一方”。然而,随着司马伦心中权力欲望的兽性释放,他宣布废除皇帝王位。然而,作为一个诸侯王,他的登基并不合理,这导致了各地国王的兵变。因此,它逐渐从内乱演变为国家动乱。
第四,与第三个原因密切相关,即晋武帝错误地恢复了分封制。西晋时期的分封制也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建立的,但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这些诸侯国并不是独立的国家。与汉武帝之后的群臣不同,他们的权力并没有被统治者刻意的“恩宠令”所削弱。司马燕没有学习西汉分封制的优秀待遇。他认为曹魏的灭亡是由于他们的宗族子弟没有分封,所以他给了诸侯军事力量。“八王之乱”开始后,天下连年征战。为了利益和皇位,司马燕的儿子们自相残杀了16年,大大削弱了晋朝的整体实力,最终无力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在历史上全军覆没。
最后一个原因是西晋对民族矛盾处理不当,导致了“五荒中国”和自食恶果。这里的五胡人主要是指以匈奴、鲜卑、羯、羌、边五个胡人部落为主的少数民族。西晋初期,大量胡人开始通过河西地区移民中原。然而,司马燕却采取了错误的民族政策,那就是强行压制和贬低对胡人的仇恨。这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的激化。“八王之乱”期间,长城外的许多少数民族也借此机会休养生息,相继建立了几个政权,在边境外虎视眈眈。最后在西晋最弱的时候,一举南下,直插都城洛阳,西晋灭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司马燕与他的王朝的灭亡密切相关。晋惠帝继位时,西晋已经处于糜烂腐朽的状态。即使他不是一个愚蠢的,面对嫉妒恶毒的妻子,面对世家大族的腐朽,面对少数民族的多重压力,他也可能无能为力。偏偏命运不眷顾晋朝,一个白痴皇帝登基。然而,国家这个巨大的权威的崩溃,必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数据
《世说新语》
后来的韩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