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婚年龄(2021年最新版婚姻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陆晓明将向大会提出修改《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的规定,将结婚年龄定为“结婚年龄,不得早于十八周岁。”陆晓明说,目前,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22岁,女性20岁。(3月3日《信息时报》)
我国正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将严重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根据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的建议,修改《民法典》,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确实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但是,提高出生率不能只靠“把结婚年龄降低到18岁”,还需要配套激励措施,鼓励育龄群众愿意生育。
《民法典》第1047条规定,结婚年龄男性不得早于22岁,女性不得早于20岁。这一法定结婚年龄沿袭了原婚姻法的规定,是基于上世纪80年代人口增长远超社会承载能力的实际国情。为了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在倡导的“晚婚晚育”理念下确定的。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日益减少,出生率逐年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降低法定结婚年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适婚群体提前结婚生育,从而快速提高出生率,改善人口结构,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从国外应对老龄化和低出生率的实践来看,法定结婚年龄远低于我国。像法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5岁,菲律宾的是16岁,俄罗斯的是14岁,日本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18岁,女性16岁。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法定结婚年龄过大,大幅降低空。事实上,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已经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法律应当赋予其独立选择的权利,如结婚、生育等。从这个角度看,法定结婚年龄降低到18岁,完全符合法治精神。
然而,将法定结婚年龄降低到18岁并不意味着年满18岁的男女都会选择结婚。选择结婚年龄有很多因素。随着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大量的年轻人可以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虽然现在大学里允许结婚,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在大学里结婚。年轻人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20-34岁了。再加上就业、住房、经济能力等诸多因素,年轻人结婚生子越来越晚。在这种情况下,法定结婚年龄降低到18岁,对提高出生率的作用可能非常有限,无法阻止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因此,提高出生率不能仅仅依靠“将结婚年龄降低到18岁”,还需要配套的激励措施。
笔者认为将法定结婚年龄降低到18岁,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宜早不宜迟。同时,政府部门应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如对新婚夫妇买房给予大幅优惠或补贴,适当延长婚假时间;在生育、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向或补贴等。,从而有效减轻青少年婚育负担和压力,为他们“早结婚早生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扭转中国出生率下降的趋势,人口结构逐步改善,人口的“红利”尽快回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