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工作总结(2020年妇联工作总结报告)
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娜娜通讯员刘鑫
2020年,东营市妇联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妇女家庭,实施“四个重点行动”,升级“三大职工”,强化“三个保障”,举办“重点工作重点年”大赛,团结凝聚妇女力量,为东营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市妇联的许多工作经验和做法被《中国妇女报》、《人民日报》、《全国妇联通报》、《山东妇女儿童工作简报》等宣传报道。,以及市委组织部、市委改革办等。已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2020年,全国宣传报道18篇,省级宣传报道98篇。
一是实施“防控、复工、双扶”攻坚行动,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展现女性担当。
动员各级妇联组织、妇联干部、执委和巾帼志愿者奔赴防控一线,下沉到复工复产一线,关爱特殊人群,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首先是稳定家庭战“疫”防线。组织村(社区)妇联执委1.3万余人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发放张贴宣传资料59万余份(张),动员家庭讲卫生、讲防疫。开展“美丽庭院”创作、线上创作评选等主题活动。,并用“一颗心”筑起抵御“疫情”的家园。二是主动服务,恢复生产。开展“心连心”帮扶妇女复工复产行动,调研妇女创业项目373个,分类制定帮扶解决问题政策。线上推广172种产品,线下帮助农产品走进超市、农贸市场、社区,畅通供销环节。对接银行推出具有女性特色的信贷产品,其中38家“立人贷”仅发放贷款3196笔2.6亿元。网上发布就业需求信息4992条,用“暖心”激励复工复产“硬核”力量。三是关心特殊群体。为援鄂医务人员77户家庭提供“九个一”关爱服务,成立9个“家庭成员”志愿服务小组和支持小组,发送爱心联系卡和慰问信148张,发放“暖心包”504个,免费提供个性化服务44项,为援鄂医务人员77户家庭办理医保。组建由220名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组成的心理服务团队,接听10043条心理援助专线,提供24小时在线心理援助服务。动员爱心女企业家、企业家捐款53.41万元,捐赠防疫物资折合人民币117.99万元,开展爱心慰问活动263场,凝聚抗疫爱心人士。
二、实施“美丽庭院”创建攻坚行动,发挥妇女在农村人居环境中的作用。
广泛宣传推出,注重分类施策,坚持示范先行,创新长效机制,推动“美丽庭院”创建、建档、升级。市妇联“党建引领幸福家庭美丽庭院再美”的经验做法被市委组织部记录为“党支部走进党员心里、党员走进群众心里”的典型案例,“积分超市”助力打造“美丽庭院”的做法被《大众日报》报道,被市委改革办作为改革创新案例推广。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宣传发动,提升创作热情。印发攻坚行动方案,组织创作讲座200余场,1.5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8.5万份,如创作透明纸、海报、可重复使用购物袋等。,招聘专业机构4家,组织手把手、面对面授课303场次以上,1.2万人次。二是加强资源统筹,突出分类推进,提升创作内涵。基层党组织将主题党日与创建相融合,实行“一月一主题”推进模式,鼓励村党员争取示范户、党员帮助联系户、党员担任网格长、小巷长、胡同长等。,从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创建纳入特色家庭(角色)创建评价、新时代文明实践、脱贫攻坚等内容,整合推进创建。建立巾帼志愿服务队,为孤寡、孤寡、贫困、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每月组织两次家庭清洁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加强示范引领,突出机制建设,提高创作质量。市、县、村三级建立“互查、比评”制度,组织开展“一次环卫清扫、一次网上晾晒”等“六个一”活动,全年举办竞赛15场,评选出“周兴”437户、“月状元”120户、“冀”40户,提升创建质量。妇联组织经营43家“积分超市”,定期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实现长效激励。全市村庄100%有示范户,“美丽庭院”示范户比例达到24%,居全省第一。
三是实施妇女“双创”行动,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贡献妇女力量。
聚焦破解难题,构建示范引导、融资“贷”和平台建设相结合的“双创”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创业女性素质和能力。妇女组织了49次实地观察和学习,推动了40多个新的妇女农业项目。分27期开展线上实用技术、电子商务等培训活动1300余人次,分270期举办家庭手工编织、糕点、家政培训8600余人次。举办东营市女领导培训班,推荐16名创业女性参加山东省“创业齐鲁训练营”。26.49万余名线上线下群众参与了“乡村妇女振兴行动”齐鲁银行、“巾帼致富带头人电商培训项目”和“巾帼好产品”公益行动进东营活动。二是加强对接合作,为女性创业项目注入金融“活水”。举办工作推进会、座谈会,汇编出版政策汇编,组织政策公告、现场签约、创业妇女座谈交流,切实推动政策落实。与省党建共建协会东营审计中心签订协议,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女性创新创业。与农村商业银行联合推出“立人贷”女性专属信贷产品,推广创业担保贷款、卢丹女性贷款、女性信用贷款等信贷产品,年内协调发放贷款1.3万笔19.52亿元,有效解决了女性创业资金问题。三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女性产品销售渠道。组织开展“网上助农”活动,开展电商创业培训,组织电商直播活动,在全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现场设立“黄河口妇女用品”展区,现场介绍,32万余人在线观看。四是加强项目培育,开展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服务。选派67名业务骨干和专家(教授)组建毛巾“双创”专家服务团队,开展政策、技术、服务“三送”活动。组织市女企业家协会、县创业联盟开展8轮活动,搭建项目合作发展平台。评选出30个优秀女性“双创”项目、10名女性带头人、10个女性示范基地,推荐东营市4个创业女性、4个女性创业基地入选全省“最美乡村女性带头人”“乡村振兴女性示范基地”。五是突出重点群体,开展“妇女脱贫”行动。开展“关爱女性健康扶贫”行动,为60个省级贫困村的488名贫困妇女发放“两癌”公益保险,争取国家和省级“两癌”救助资金31万元,帮助31名患病妇女,为160多名“两癌”妇女发放“她基金”救助资金。招募“爱心妈妈”“爱心妈妈”团队504人,组织开展“关爱携手成长”关爱困境儿童活动,向653名困境儿童发放救助款21.29万元,为全市180多个贫困妇女家庭送去关怀和温暖。
四是实施“幸福护航”行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女性特色。
延伸妇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链条,拓展线上线下婚姻家庭矛盾化解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妇女促进安全生产、保障家庭幸福、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一是加强联防联动,突出妇联优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召开东营市妇联组织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现场会,推动妇联组织、工作和力量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格局和队伍。加强婚姻家庭隐患排查,牵头建立12部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防联动机制,成立联防联动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召开协调小组专题会议和反家庭暴力工作推进会,合力构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网络。二是在规范推广的基础上,加强婚姻家庭咨询服务。规范完善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建设,开展婚姻辅导主题网络宣传活动4395次,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夫妻2130对,和解夫妻957对,和解率44.92%。全市举办提升婚姻咨询能力培训班,培训120余名妇联干部和婚姻咨询骨干提升婚姻咨询能力。三是创新载体建设,延伸服务触角。建成“幸福家庭驿站”62个,选聘幸福辅导员253名,开展个人辅导190场,举办团体讲座、沙龙325场,参与人数1.2万余人。组织“幸福护航”活动现场观摩,“幸福家庭E站”推送专题文章311篇,访问量4123次,回访满意度100%。《心理夜话》栏目共播出204期,现场接听热线电话161条,在线回复留言554余条,跟踪解决案件问题22个。四是围绕护送家属,开展“家属支援保安全”行动。推进法制教育、家庭安全等“六大家庭行动”落实,“平安家庭模范户”村(社区)覆盖率达100%。12.8万户家庭参加“四个一”安全守护行动,举办安全教育宣传活动1396场,参与人数4.4万余人。“家庭保安全”宣传村(社区)覆盖率100%。在全市妇联系统开展“安全生产月”“五个一”活动,被市安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五是推进“三大工程”,凝聚服务妇女的人心和力量。
(1)宣传妇女思想、领导项目,带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一是加强思想引导。成立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6个,整合市县农村妇联主席、妇联系统全会精神宣讲团、妇联系统专业教师队伍、各类先进典型妇女、基层妇联执委等5个群体,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宣传活动35次。加强网上宣传引导。年内,市县妇联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推送消息5204条,阅读点击量884378次。二是注重节点宣传。“三八”妇女节期间,推出“致敬东营最美女性”等9项系列活动,征集视频200余条,聚焦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56名优秀个人和集体女性。三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评选树城三八红旗手55名、树城三八红旗典藏35名,命名51名女医护人员为全市巾帼模范,评选树城十大军嫂、十大军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湖北省女医务人员事迹宣传活动和“弘扬家国情怀、家风故事云宣传活动”,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0万,用先进典型激励女性成长成才。第四,女性志愿服务有助于创建文明城市。成立“共建文明城市”妇联系统专班,组织6场主题活动,动员全市2655名巾帼志愿者为主题妇女志愿服务。市县两级妇联、妇女企业协会、妇女创业联盟开展了200多场妇女志愿服务活动,为坚守在创城一线的公安民警、环卫工人、网格员送去了5800多份绿豆汤、酸梅汤和饮料。第五,积极推进民族融合。2020年在鲁克卡组织开展“维汉家庭”婚介活动和女干部培训班。东营市部分市直部门、乡镇、村妇女干部和家庭代表将与疏勒县71名妇女干部和家庭代表结对,增进鲁克卡和喀麦隆家庭的团结和友谊。
(2)推进“家庭幸福安康工程”,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首先是开展创建特殊家庭活动。定期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有22.07万人参与网络投票,树级评选出100个“最美家庭”和109个“五好家庭”,推荐3户家庭评为全省最美家庭,3户家庭分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和文明家庭。第二,家庭教育工作已被确立为全国的典范。积极创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社区家长学校覆盖率100%。选择30所社区家长学校作为示范点,培训60名“家庭教育顾问”,在居民社区开展婚姻咨询、传统文化弘扬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935场次,惠及市民5万余人次。东营市作为全国第一个地级市,被确立为“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工程试验区”。12月16日,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改革创新研讨会暨现场推进会在东营市召开,东营市妇联作典型交流发言。三是启动绿色家园创建和垃圾分类“家园”行动。制定绿色家庭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城乡绿色家庭创建标准,开展垃圾分类“入户”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培训123次,惠及市民4815人,引导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创建绿色家庭。四是继续开展“拒绝餐饮垃圾”宣传活动。向全市妇女家庭发出“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书,组织开展“拒绝餐饮浪费我家的承诺”活动,录制推送倡议微视频,营造以节约浪费可耻为荣的良好风尚。
(3)推进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程,为妇女儿童发展创造优良环境。一是全力推进妇女儿童“两个计划”实施。组织全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终期监测评估,圆满完成省级监测评估。成功完成2个县、7个镇(街道)、10个社区(村、居委会)第四次中国妇女状况调查,为准确把握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大局提供了依据。二是大力开展男女平等、妇女儿童权益、维护法治宣传活动。推进东营市法律政策性别平等评价机制,确定8所市级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学校,启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宣传月,确保国家政策教育从源头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建设法治东营·巾帼在行动”宣传教育活动97次,发放资料1.76万份,参与妇女3万余人。选派62名女律师成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东营市女律师法律服务团,分28期组织开展婚姻家庭编《民法典》讲座1000余场。全市“12338”热线共接听和答复查询195件,结案率达100%。三是积极推进妇女儿童重点实践项目实施。确定2020年妇女儿童实事项目20个,推动形成妇女儿童办实事长效机制。组织召开全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推进会和舆情处置会,落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五项机制”。
六是强化“三个保障”,在改革中展现妇联干部形象。
(1)加强妇联系统党建,丰富“艳阳花”品牌内涵。不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创新开展党员“1+N”大赛,2020年将市妇联创建为全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社区联动”学习方式和“讲党课+学理论+研究落实”一体化模式分别在全市推广。
(二)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实施“破难行动”。一是不断扩大妇联网络覆盖面。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建设,推进“两个创新”“四个创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妇联256个,“两个创新”组织妇联217个,各级各类妇联组织2620个。二是建立执行委员会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规范妇联执委履职制度,探索实施执委项目推进机制,试点建立执委工作站,实施领头雁培训计划,举办东营县乡妇联主席培训班,基层妇联主席全部完成年度述职。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搜索了16个“最美基层妇联”,推荐6人入选全省“最美基层妇联”,提升基层执委的认同感和情感认同感。三是激发基层阵地活力。全市建立基层妇女岗位2308个,运用妇联牵头+部门联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和岗位+项目的“3+工作法”,推动妇女工作岗位增分扩面提质,提高岗位服务效能。《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联合会报》《山东妇女儿童工作简报》《山东妇女杂志》等。宣传推广了东营市妇联“四有”执委履职制度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3)加强妇联干部队伍建设,营造创先争优氛围。建立妇联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模式,在全市妇联系统推行“3+1”大赛,在机关推行“1+N”大赛,建立健全竞赛推进机制,引导全市各级妇联干部干事创业,以学争优、赶超争先。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