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日本(青岛啤酒被日本资本卖坏空)
再见,朝日啤酒!再见,三得利啤酒!
近日,日本朝日集团12日宣布,将转让所持中国第二大啤酒公司青岛啤酒约20%的股份,买方尚未确定。
朝日目前是青岛啤酒的第二大股东。2009年,朝日啤酒以6.665亿美元收购青岛啤酒19.99%的股权。后者是中国第二大啤酒生产商,在中国市场仅次于拥有雪花啤酒品牌的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根据青岛啤酒的股价,朝日出售的股份估计为10亿美元,相当于7年内50%的股份。
此外,今年1月,日本朝日集团已与中国新希望集团达成协议,将旗下朝日绿源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朝日绿源)和朝日绿源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朝日绿源乳业)转让给后者。这个农场是中国第一个外商独资农场,也是这个日本葡萄酒巨头涉足农业的第一次尝试。
事实上,朝日啤酒退出中国市场并非个案。2015年10月,在中国市场经营了31年的日本葡萄酒巨头三得利,以8.23亿元的价格,将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青岛啤酒及其合资公司50%的股权出售给青岛啤酒。
在与青岛啤酒合作之前,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已经面临严重亏损。相关资料显示,三得利合资公司目标子公司2010年和2011年净利润分别为-544万元和-32万元;销售合资公司目标子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和-1.7亿元。
据当时日本媒体报道,三得利认为中国啤酒市场很难有大的增长,将重心转移到了红酒和洋酒上。合资公司的主要市场上海竞争激烈,可能也是三得利选择退出的原因之一。在中国的另一家外国啤酒巨头嘉士伯正处于艰难时期。它宣布将在2018年裁员2000人。
中国是全球啤酒行业最大的市场,也是国外啤酒并购的主战场。据中国酒精饮料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6月,全国规模以上啤酒生产企业有460家。其中,只有华润雪花、青岛啤酒、安海斯-布希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五大啤酒厂商(CR5)的市场份额超过73.7%,CR3达到58.2%。与国外CR3相比,中国啤酒厂商集中度与英国持平,低于日本、台湾省、法国和美国,行业集中度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遗憾的是,除了燕京啤酒和河南金星啤酒之外,大部分中国啤酒都被外资收购了。随着华润收回SAB Miller的股权,外资也退出了雪花啤酒。而且,近十年来,中国啤酒市场不断重演M&A大戏,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日本啤酒为什么退出中国?
业内人士认为,日本啤酒企业退出中国市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日本资本在啤酒市场与欧美啤酒公司的竞争中失利,二是中国本土啤酒公司也在快速扩张。比如青岛啤酒不仅收购了本省的啤酒企业,还收购了新安江啤酒,合并了活力啤酒、河南宣化钟楼、石家庄嘉禾啤酒,稳固地打造了啤酒产业帝国。最后,日本企业可能认为中国市场的天花板已经出现,他们会另谋出路。
以朝日啤酒为例。截至2016年底,朝日啤酒已斥资78亿美元收购东欧5个啤酒品牌,这些品牌原本归百威英博集团所有。根据华尔街日报此前的报道,朝日还有意入股当地越南啤酒品牌西贡啤酒,越南政府为这笔交易开出的价格高达18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啤酒市场似乎正在放缓。青岛啤酒的财务报告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15年以来,公司营业额保持了5%左右的下降;本土工业啤酒的市场份额开始被进口啤酒挤压,而后者的销量在2015年增长了63%。
据悉,日本三得利中断与青岛啤酒的合作后,将把业务资源集中在增长领域的洋酒和红酒上。2014年,三得利以16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蒸馏酒公司Bim。这种经历类似于美国第二大酿酒商梅森·康生在中国的失利。
朝日还出售了农场和牛奶厂。
早娘,朝日集团在山东烟台投资啤酒行业。山东省政府希望引进日本先进的农业理念和技术,帮助解决中国的农业生产问题。2006年,朝日集团在烟台莱阳木鱼店镇建设示范农业基地。
当时日本的食品进口标准非常严格,形成了“绿色壁垒”,而山东是对日农业出口大省,莱阳是中国对日出口第一大县。但是朝日集团的主营业务是酿造和软饮料,没有农业生产经验。因此,2006年5月,朝日啤酒、住友化学和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共同成立了总投资15亿日元的日资公司朝日绿源,生产、加工、销售蔬菜、水果、牛奶等高端农产品。
这三家日本“全球500强”各有分工。持有73%股份的朝日啤酒负责农业技术引进和日常管理;持股17%的住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向朝日绿源供应农资和农药。伊藤忠商事作为日本最大的流通企业之一,在流通渠道上提供支持。
2006年,中国的农地还没有大规模流转,农业生产几乎是一户一户的分散经营,甚至有些地区还在“超前”耕作方式。相比较而言,朝日绿源的“农业工厂”则是另一番景象。
据悉,公司20年租地1500亩,种植草莓、甜玉米、西红柿、芦笋、生菜的蔬菜种子、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全部从日本进口。农场里每头价值2万元的奶牛,都是由专业的运输机或轮船从新西兰、澳大利亚运到山东莱阳。
这是一个看似神秘的外资项目。一千多亩土地被铁丝网隔离,未经政府部门和企业许可,不得进入。公司的管理极其严格。即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仍然不允许进入农业大棚或接近农场,只能参观一小部分办公区。
这是一个不被外人理解的农业工厂。当租来的土地被检测出污染后,朝日绿源决定将土地养五年。有一段时间,土地上的杂草长得比附近农田里的玉米还高,被当地农民嘲笑为“不能种地”。一般农民打井10米取水灌溉,这家日本公司打井深达200多米防止污染,引起了当地人对“日本开采稀有矿产”的怀疑。种植过程中,果蔬虫灾,没有使用农药。害虫肆虐,甚至给附近农田的庄稼带来了麻烦。他们多次被要求赔偿。
朝日鹿苑甚至做出了一些看似蛮横的明文规定:饲养者不得触摸奶牛或对其大吼大叫;如果有一天一头牛死了,员工要集体默哀;生产后,应该给奶牛喂日本味噌汤(一种由鲭鱼、红白萝卜、鱼骨、味噌等材料制成的日本菜肴),以刺激它们的食欲...
整个农场在日本是以循环农业的模式运作的。种植的玉米秸秆可以用作奶牛的饲料,奶牛的粪便可以用作农作物的肥料,以改善土壤质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农药或化肥。
好处显而易见。这个农场位于北京和上海的超市里。草莓的价格高达每公斤320元,创下了中国的价格纪录。甜玉米终端价格8元/台,是国内同等产品的数倍;每升牛奶的当量价格超过20元,是国内高端牛奶的两倍多...朝日集团生产的果蔬奶堪称天价,但在中国迅速崛起的高端市场,这种农业奢侈品一度供不应求。
但农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以现有的生产规模来看,企业很难实现盈利。要扩大种植规模,土地是首要制约因素。但由于国内土地达不到绿色种植标准,朝日绿源购买的土地已经10年没动了,处于“耕地”状态。这也导致了公司的持续亏损。不得已,朝日只能选择转会。
或者迎接巨大的变化。
在惋惜朝日集团退出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啤酒行业或许有机会重新洗牌。
毕竟朝日没有公布买家名单。目前,朝日持有青岛啤酒2.7亿股h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9.99%。朝日有权分别向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一名监事。同时,朝日承诺在购买和处置公司股份时遵守一定的限制性条款,包括:五年内不得转让股权,五年后不得向竞争对手出售股权,出售后不得超过接管人19.99%的股权。
这将使销售成为可能,不同的可能性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华润青岛啤酒、嘉士伯青岛啤酒、百威青岛啤酒联手,中国啤酒市场的排名将被改写。但考虑到政策风险,可能性不大。
青岛啤酒集团或上市公司自行回购,外资进入。这种可能性更大,如果青岛联手华润青岛啤酒,将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双方有望在东部(上海、江苏等)共同提高份额、降低成本。),华南(广东、湖南等。),华北(北京、河北等)。)和其他竞争重叠的领域。在对方有绝对优势的地区(如青岛啤酒的山东、陕西,华润的辽宁、安徽、四川等)。),有望强化优势,降低消耗。唯一担心的是华润更积极、更强势,可能要和青岛啤酒磨合一段时间。
从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来看,本土啤酒企业的崛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啤酒始于典型的进口产品。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内啤酒行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啤酒产量增速从10%以上降至个位数。2014年国内啤酒产量首次同比下降,到2016年已连续三年同比下降。2016年,国内啤酒产量达到4506.4万千升,同比微降0.10%。
与此同时,啤酒行业的发展也充满了波折。从早期的四五百家啤酒公司,到近十年外资并购,还剩200家左右。从外资啤酒在中国到本土品牌逐渐崛起,再到日本啤酒企业逐渐退出,中国本土啤酒企业的规模在逐渐扩大,生产技术水平也在提高。可以说,本土啤酒企业挺过了全军覆没的危险,正在逐步走向啤酒市场的前端。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对啤酒口味的选择也有高端化、个性化的趋势,而鲜啤酒的天花板早已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和本土啤酒企业需要紧跟市场,生产和销售符合主流消费者口味的啤酒势在必行。只要更多的国产品牌变得更强,我们就能夺回一些失去的市场份额,最终在全球市场上与国外啤酒竞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