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谁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严格来说,田园诗并没有独立成为一个流派,而是属于“山水田园诗派”。
这些流派的划分是由内容决定的,不同于唐宋以后的诗歌技法流派——这种技法更多指的是心性、精神等,因为晚唐格律体成熟时,诗歌的技法本身已经停止。唐宋以后,大部分流派以人为大师和偶像,用文字的方法来区分不同的追随者。
唐代前后的诗派,是以作品内容来划分的。这是曹植文采之后,在写作上各种侧重造成的。但这一时期写作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诗人对诗歌内涵的拓宽上,而不是唐宋以后用不同手法表达全部内容的问题。
随着诗人诗歌内容的不断拓展,女性诗、讽喻诗、悼亡诗、玄言诗、游仙诗、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后来的边塞诗、幕布诗等。,都是在文采和气质逐渐成为诗歌的必要修辞之后再重新填充,然后划分流派。
为什么说重新填充??因为在古代《诗经》中,所有的社会主题都已经涵盖在每一个细节中,甚至在后世学派没有涵盖的地方,《诗经》也已经完全兼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诗经》不仅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是先秦诗歌的杰作。
但是为什么不能把《诗经》中的各种描写主题称为诗派呢?只有曹操写《短歌行》的时候,我们才称之为山水诗的开端?
因为在曹魏时期,这些山水、关于女性的思想、对死者的悼念、神秘的话语、田园的行为和风景最终脱离了先秦至汉代背景板的角色,成为诗歌的主体。在赞美和感叹这些具体行为的同时,诗人开始代入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所谓的情景中的感觉,情景交融。
今天,这八个字对我们来说似乎很普通,但诗人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从《麦秀歌》、《葛覃》到《短歌行》、《七伤诗》。直到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才真正开始飞跃,为盛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类借助物象描写有意识地表达诗人内心的作品,由于描写对象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内容和题材的体裁。
汉魏时期,诗歌风格大致分为三大主线。
魏晋之交,出现了曹丕的文采绚烂、王灿的刚健、阮籍的玄思等诗派。
此后,贯穿西晋和东晋的诗歌基本上沿着这三个分支发展。
到了宋、齐、梁、陈三代,开始逐渐脱离这三种风格,转向另一种诗歌发展方式——永明体、余旭体、宫体。
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就在这三条主线之中。
正是陆机和潘岳走上了曹植的之路。这个依靠文采取胜的流派,直接影响了六朝诗歌。
沿着王灿的道路发展的是左思。被称为建安诗派,又一位具有“骨力”的诗人。这个依靠骨力和文风取胜的流派,直接影响了于欣和鲍照的后期诗歌。
沿着阮籍的道路,是相当复杂的。阮籍谈玄思,他的诗突出了哲学思考的味道。后来,游仙诗和玄言诗都起源于阮籍。东晋一直到陶渊明都是阮籍。
汉末经学的崩溃,佛道的入侵,儒学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玄学。
形而上学是关于玄理的。失去了儒家经典骨干又不愿过多介入朝廷风云变幻的学者,逃避政治迫害的思想家,变得迷茫、神秘、神秘,空说错了国家。
玄学专家也写诗。他们嫌弃曹植的文采,不愿左思右想。相反,他们在阮籍的诗中发展了玄思的特点,并把玄理写进了诗中。
于是,玄言诗就形成了。
玄言诗,简而言之,就是哲理诗。玄言诗的兴起其实反映了社会的衰落。人们不再以天下为己任,而是都沉迷于对仙风道骨的追求,对仙山仙境也有过很多追求。诗歌作品受当时玄学的影响,肆意描绘仙山的想象之美。不仅仅是描绘仙山的风景,还可以想象遇见仙女然后和仙女一起游览。
这样,就有了一种以写景为主的游仙诗。
玄言诗的隐逸风格和哲理情趣,与仙诗的景物描写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诗风。
这种诗风的特点是写景抒怀。
写风景,从仙山到现实山水。智明,从向往神仙到羡慕隐士生活。
这是陶渊明诗歌的特点。陶渊明的作品写的山水不多,更多的是他自己的领域,也就是他面前的东西。他生活在农村,所以后来的诗人称他的作品为“田园诗”。
诗歌的发展从阮籍走下来,进入玄言诗、游仙诗,再进入山水田园诗。谢灵运是魏晋山水诗的集大成者,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第一人。其实山水诗最早可以追溯到曹操,山水田园诗最早是从五大刘先生开始的。
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田园诗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