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0-11-06 21:42:53
张延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以下观点摘自张延生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6期)上的讲话
本文字数:4620字
阅读时间:7分钟
今天,振华教授说,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从两个大局出发,做好自己的事情。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国复兴的战略大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兼顾两个大局的情况下,核心问题是如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振华教授提出,要努力建设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新形势下,对两型社会建设中的老问题要有新的解读,即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理念、新格局、新的经济转型方式,构建节约型经济社会。这是我深深理解的一点。
首先,我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四个重点。第一,下一步是建立基于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国内循环体系。这是基于一个基本共识。在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下,共识是中国下一步发展要“顾全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构建以节约资源能源、节约时间空时间、节约投资和消费为基础的共享型现代发展模式。二是构建安全与发展、开放与自主、政府与市场、经济与享受相结合的新发展格局。新形势下,传承几千年文明,延续新中国70年建设,有了新时代、新起点、新切入点。第三,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如何提高供需、投入产出、分配和宏观经济循环的综合效率,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综合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核心问题是深化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关键是如何建设节约型经济社会,这涉及到下一步的动能转换、结构转换和方式转换。在新时代,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应该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四是如何构建节约型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从而营造有利于节约控废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和法律环境,建立促进可持续节约的长效机制,对下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实现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努力建设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这是国家经济周期的下一步。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着力构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区域一体化经济。因此,如何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实施节约,节约能源和资源,节约时间空,节约生产和流通,节约投资和消费,节约文化和娱乐,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共享同一个地球。如果中国使用美国式的能源消耗,五个地球的能源将会不足。因此,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探索一条比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模式(如日本、北欧等能源资源节约型国家和地区)更加节约的道路,构建更加节约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富强之后,仍然自觉地住小房子、吃小饭、开小汽车,同时,使洗澡水和热水等经济设备可用。第二,如何在国民经济周期中最大限度地节约消费和投资。刚才振华教授讲了如何节约资金。这个问题涉及到国内大循环的主导地位,既需要发展,也需要经济。2019年,中国家庭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8%。可以看到,今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制造业投资下降6.5%。因此,下一步要扩大居民消费比重,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如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新基建等短板)和制造业投资(如先进制造业投资),这是支持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储蓄路径,把扩大普通人消费比重作为重中之重,把一些短板和核心领域作为重中之重。如何解决全面发展和节约的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第三,如何在国民经济循环中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空小时,也是发展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在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规划。我住在北京昌平。我每天在地铁工作两个小时,下班两个小时。5点45分,没有座位了。高峰期排队三四十分钟,连车站位置都没有。所以,我们说的是节约型经济,节约型社会。我一直在想北京怎么会有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快速轨道交通从昌平到市区。这样,我就不用工作两个小时,也许只有30到40分钟。因此,节约时间和空应该是节约型经济的重中之重。这也需要科技的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比如今天的线上研讨会、线上广交会、线上消费,包括共享办公、共享科研室、共享购物室空,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做的事情。
第三,我想说一下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存荣辱,勤俭建国,勤俭复兴。在恩格尔系数高于60%的时候,1978年之前,我们形成了有钱不花钱,有好东西有便宜东西的格局,我总是买最便宜的,节俭成了一种美德和习惯,甚至到了今天。所以那个时代,经济学家说,谁创新谁就死。那个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过度经济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我国工业发展最快的是轻工业和纺织业,也就是说,它是第一个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的经济时代。第二个时代是我们的孩子生活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恩格尔系数上升到30%左右,去年为28.2%。这个时代的孩子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敢花钱没钱,敢负债,有好东西也有便宜的东西,总是买好东西。所以这个时代的经济学家说,谁不创新谁就死,但是在这个时代,因为普通人想买车买房买手机,特别是2003-2012年期间,重化工业的超高增长加速了整个经济的增长。然而,这一时期的消费、投资、生产和流通过度,造成了巨大的资源和能源浪费以及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第三个时代是90后、90后、年轻一代的时代,恩格尔系数可能是15%。他们做好人是不够的。他们想要个性、多样性、主观体验和幻觉。经济学家说,中国的大脑不够用,需要世界的大脑。因此,经济的概念不仅要着眼于国内循环,还需要发展高科技制造、高技能服务和高知识创造,更重要的是建设世界大脑。节约也需要建设节约的世界大脑,共同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资源节约型经济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个新的阶段和新思路。新经济是光荣的,也是可耻的,这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四,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的下一个着力点在哪里,如何让政府做一些不越位的事情。我有一些想法。
一是建立节约型双循环的新经济格局,即构建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在这里,振华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还是通过政府的作用来推动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特别是节约型经济?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完成。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做节约型经济最好的方式是政府做政府做的,市场做市场做的,企业做企业做的,社会做社会做的。这是一个市场、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促进节约型经济和谐发展的过程。所以,观察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节约型经济做得好的地方,往往是“四位一体”协同工作做得好的地方。
二是为体制改革的三场硬仗打下坚实基础。其中一场硬仗就是全面深化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改革,把这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经济模式的综合成本和外部定价放在未来建设节约型经济新模式的中间位置。第二场硬仗也是谈得最多的优化营商环境。目前国内一流市场还有四大短板需要解决,一是金融信用,二是财税,三是跨境贸易,四是产权制度、准入和退出。构建高标准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系,重点在于如何在四大短板中取得新突破。这四个缺点的解决对于建设节约型经济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如何推进绿色金融和节约型经济,还涉及如何让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第三场硬仗是科技创新的环境体制改革,即如何鼓励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工程师的技术发明和企业家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市场、新管理、新要素组合等。必须把节约型经济的考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是要建立节约型双循环的新经济格局,更好地结合推进节约型经济和扩大内需两大战略基点,同时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特别是共同推动东亚生产方式转变,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推动中国生产网络与美欧全方位合作。既要考虑全球在能源、资源、食品等方面的合作以确保安全,也要考虑国内国际市场的市场和运输渠道的合理配置。发展节约型经济,要从构建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节约能源资源、节约时间空和节约消费投资的角度考虑,这方面要有大开放格局。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动节约型经济新模式的构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20世纪50、60、70、80、90、00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一样。如何满足不同人群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下一步,要重点做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与服务经济、实体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节约型经济。
五是建立节约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节约型经济建设新的动力源和创新源,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去年,中国在研究和实验发展上的投入超过2万亿元,基础研究的比重也超过了6%。根据三部委发布的最新数据,R&D烈度为2.23%。现在,要推动科技创新朝着有利于节约型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中美科技脱钩的风险。主要缺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公共性和共性技术研究。比如基础研究比美国低12%,瓶颈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因此,要加快发展节约型经济新发展模式,就要认识到代工和贴牌生产已经是中国前40年的主体部分,很多能源资源的消耗不是中国的需要,而是全球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从全球视角考虑如何推动节约型经济,比如OEM代工模式如何走向自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低端如何走向高端,过去几十年的“汗水驱动”如何转向创新驱动。
六是加快发展节约型经济,推动国内市场统一和区域一体化。现在看国内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内主流趋势在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结构转换、新旧模式转换方面是有所分化的。哪里发展好,动能转换更好,结构转换更好,模型转换更好,你会发现他们会尊重常识、规律和基本逻辑,所以推广节约型经济还是符合常识、规律和逻辑的。因此,我认为通过建设统一的大市场和区域一体化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是很重要的。
齐振华教授讲的就是长效机制。长效机制仍需突出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因为现在新发展理念更加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色和环保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将它们作为重要的新发展理念来指导未来的发展。此外,还要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策导向。像我们这样的人,从小就在严格的节约和反浪费的教育下,采取了有意识的节约行动,但是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会问我们一个问题,我想享受,为什么要存钱?所以,在这方面,还是要形成一种存荣废耻的社会风尚。第三是“两条腿”,一条腿是市场和价格机制驱动,另一条腿是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企业之间的和谐合力机制。最后一点是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合作,向我们开放,开放发展节约型经济,然后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些都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