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是什么地方(请查明夜郎国与夜郎郡的关系)
公元前122年,西汉有个使臣来云南,云南王问汉朝哪个比我大。后来夜郎侯也问了类似的问题,所以夜郎的嚣张被世人记住了。从此,“傲慢”成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代名词。这是永恒的不公正。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这里的夜郎到底指的是哪里。大诗人李白的诗《随风直至夜郎西》中夜郎指的是哪里?
1.文学中的夜郎
战国时期,楚襄王派“将军庄越回沅水,出祁连(今黄平、福泉一带)斩夜郎王”,“祁连既克,夜郎又降”。这时,人们知道西南有一个夜郎国。中原政权所记载的夜郎国历史大致开始于战国时期,大约是西汉成帝前后300年,当时夜郎王兴通威逼周边22城叛汉,被汉使陈礼所杀。
贵阳花溪夜郎谷
据彝族史料记载,夜郎兴起于夏朝,历经吴宓夜郎、洛居夜郎、撒骂夜郎、朱槿夜郎四个朝代,终至东汉,历时约两千年。从次摩王继位开始,以夜郎为首的周边小国就建立了联盟。然而,这一代夜郎王朝在首领佐罗居死后断香,吴的分支扎马继承了其首领,建立了扎马夜郎。扎夜郎曾经很强大,但是频繁的战争消耗了这个王朝的实力,其统治下的小岛康誉部的磨盘乳蛇磨制部逐渐强大,于是首领朱槿掌握了夜郎的军政大权,成为夜郎的首领,建立了朱槿夜郎。竹夜郎是夜郎的盛世,却被汉朝所灭。
夜郎国地图
当时那里的战争非常频繁,其中关于夜郎的战争最多。夜郎的最高统治集团由君主、大臣、教师(牧师)和工匠(管理经济)组成。
夜郎国疆域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说:“西南夷群臣之数,夜郎最大。”汉武帝时,唐萌奉命于公元前135年被派往南越,他得知夜郎有水路运输到南越。“路西北,张克,张克河几里宽,城下留番禺”。措河和今天的北盘江系。依靠巴蜀的繁荣、夜郎的水路和汉朝精锐士兵,南越被平定。建元六年(前135年),遣为于夜郎侯,置犍为郡,治邙郡,始理西南夷。
北盘江
二、废墟中的夜郎
九洲是长江支流沅江的最后一个贸易码头,它沿着舞阳河回到贵州东部。古代所有京广百货都是靠舞阳河水路停泊,再转运到贵阳、安顺等地。它建于秦汉和兰国。《黄平县地名》说:“丁原平蓝六年,县重修,故国黄平为县治。”
齐兰古国(九洲古镇)
《平岳直隶州志》记载:“阳逻邑东半部废弃的诸王城,是王铸根据古代传说修建的。传说夜郎国的国王是竹王。王星宇的竹子从水中逃出,生在三棵大竹子里的传说,最早见于华阳国志。这个传说可以在彝族、仡佬族、土家族、布依族、壮族、侗族、水族、苗族、瑶族等地收集。遍布夜郎的故乡。其中彝族文学的《程依娜挽歌》最为详细《夜郎史》开篇就说:“五夷夜郎根,夜郎伯后裔在,夜郎竹是根,夜郎水是发源地。《后汉书·第七十六卷·西南蛮夷列传》云:“夜郎之时,水中有女子,足有三大竹流。当你听到号角声,砍下竹子看看,得到一个男孩,回来抚养他。又长,有才华,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氏。" .
朱旺市
顾宁遗址位于安顺城南6公里的顾宁镇,汉代由夜郎县统治。该遗址的发掘获得了大量圆形方孔的小钱,如胸甲几何方砖、秦板梁、汉五铢、大全五十等。从出土文物来看,该遗址可推断为西汉晚期。
顾宁遗址出土的文物
悬崖天书,位于关岭县以东约15公里,在孙嘉山的中部。清道光的《永宁府志》中写道:“孙嘉山也是红岩背后的一座山,崔伟百丈.....据说武侯南征要在这里晒甲”。
观摩亚天书
在贵州出土的所有文物中,东汉青铜马车最多,出土于兴义。黔西南是古代夜郎国的中心,东汉铜车马等出土文物确实是追寻西汉夜郎文化,特别是探索中原文化与汉代夜郎文化交流融合的难得素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考古研究价值。
东汉时期的通麻切
在遵义市凤岗县,发现了摩崖石刻“夜郎古店”。右侧题词为“万历定海在秋九月”,左侧署名处为“见李瑱将军读此书”。也就是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
夜郎古店
赫章县也在夜郎文化的旗帜下。因为赫章曾经发现过焦炭遗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张可乐遗址共进行了9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2000多件,钱币数万枚,大量陶器和石器等。发掘的古墓葬只占所有古墓葬的10%。
张出土
张出土
三.夜郎县和夜郎县
汉朝以后,几个朝代的中央政府都用“夜郎”作为县名。据《辞源》记载,夜郎县于金永嘉五年(311年)设立于北盘江上游,管辖范围多在古代夜郎国范围内。南朝梁大宝在200年后被废除,存在了200多年。
夜郎县建立于唐代,现在位于贵州省桐梓县。今天是夜郎镇政府所在地。传说李白曾在此被贬。事实上,李白到达三峡时就参与其中了。他第二次被贬夜郎县,李白在去安徽的路上死于水中。
夜郎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龙标位于夜郎、郎溪、四维三郡,属武侯。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梧州改为原州,还分析夜郎筑未夕河,未夕在今老皇城一带。
新晃夜郎古城
唐代大诗人李在王昌龄贬谪龙标(今千阳)时,曾写下名句“听说王昌龄迁龙标尧左”:“落诸规而鸣哨,闻龙标过五溪。我把心送到明月,跟随你直到夜郎溪。”这里的夜郎县指的是今天的新晃。而湖南新晃却打着古夜郎国的旗号,宣传当地文化和旅游,明显是挂羊肉卖狗肉的做法。
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紫云、西秀三区交界处,在横贯方圆约600平方公里的深山叠岭沟壑中,以镇宁县葛里乡为中心,生活着一个神秘的苗族,自称蒙正(意为留守)。他们有独特的头饰和服装。分布在11个乡(镇)、68个村、162个自然村,人口约2.5万人。时至今日,人们仍在家中祭拜夜郎竹王的偶像。几千年来,他们相信夜郎竹王是他们的祖先。妇女们在头上包了两个竹片,以表示她们对竹王的最高崇拜。专家说:蒙郑民族对竹王的崇拜,传承了史书记载的竹王传说的“活”文化。专家认为,蒙族苗族自称是古代夜郎国的后裔。
镇宁声称这里不仅有夜郎竹王的后代,还有古竹王城和竹王庙的遗址。大石头上不仅有竹王墓,还有古代夜郎的天文图。这里不仅有古老的“活坟”遗址,还有传承了2000多年的夜郎王王银。2006年5月26日,《夜郎王》问世;2007年5月26日,经北京市文物局专家鉴定,夜郎王银为汉代文物;2007年10月30日,中共镇宁自治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在桂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夜郎王银落户镇宁”。
伪夜郎王银
不过,陕西省文物局的刘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章上所谓的“蝴蝶”,其实就是“雷公”的形象,他的“步步为营、奋力一搏”起到了口头禅的作用。印章为杨雯篆书,应读为“北极驱邪印”。它的年代早于明朝。镇宁蒙正苗族人对夜郎后裔的猜测是弄巧成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