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一起来听厦门这几位“校园小雷锋”的故事(我身边的小雷锋)

我的小雷锋(让我们听听厦门这些“校园小雷锋”的故事)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郭文娟)守护文物风雨无阻;假期一到就参加志愿服务;“一日导演”推广海洋文化;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受伤的学生...我们身边有很多“小雷锋”!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今天,通过几个“校园小雷锋”的故事,本报将为大家展示孩子们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

文物保护

声称在红头区瓦头题词的一家三口都是志愿者。

李紫薇

李紫薇是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初中生,也是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

四年来,他每个月都利用业余时间和父母一起,风雨无阻,每月至少两次到文物保护点红头区瓦头上查看碑文。检查时,他会拿卷尺检查碑文裂缝是否加深,实时更新记录,及时汇报检查情况。在检查测量碑文时,如果有行人驻足观看,他会借机向他们介绍红头区道口头碑文的历史,耐心告知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黎姿唯一的家人住在中山路,从小就对文物古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经常缠着我们陪他到处走,给他讲老街老楼的故事。”他的母亲王文芳说,2017年,思明区文体出版情况向社会公开招募文物保护志愿者,他们以家人的名义认领了红头区头头的题词,加入了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

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李紫薇对文物越来越感兴趣。除了向身边的同学宣传文物保护的志愿活动外,他还花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调查,并做了《思明区不变文物保护现状调查及建议》的调研报告。最终,该成果在第33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行为与社会科学”创新项目组一等奖,后在省赛中获得二等奖。

“文物保护和传承是为了我们不忘过去。”李紫薇说,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是年轻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感化工作

当你有假期的时候,做一名志愿者,开车送你的同学加入你。

王艺璇

他是王艺璇定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从一年级开始和父母一起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都知道,每个周末和假期都是她的志愿服务时间。

在中山路步行街劝导“垃圾不落地”,给游客讲闽南当“小导游”的故事,引导游客到演武桥观景台,引导文明游览...王艺璇经常出现在各种公益活动中。今年正月初四,她还上了红马A给中山路寄明信片。请留在厦门的人给远方的亲友写祝福后再发出去。

的母亲袁说,她和丈夫在中山路开了一家店,很难带孩子出去玩。后来她发现步行街有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就报名了。“如果花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做公益,陪伴孩子,一举两得。”她说。

性格开朗的王艺璇也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并乐在其中。去年在家学习期间,除了下雨天,她连续三个月去做志愿者。“从周一到周五,我们每天中午在红山公园服务两个小时;周末,她去中山公园督导战疫,提醒市民戴口罩,不要聚集。”袁说,一些志愿者建议周末休息一天,但她说“我不累,我很开心”,并坚持在两个周末都参加。

王艺璇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一些学生去海边度假,遇到了为游客服务的王艺璇,并提出加入志愿者队伍。她还带领同学去养老院陪老人,为他们唱歌跳舞,逗他们开心。

“孩子们参与公益活动,培养爱心,锻炼自己。”袁说,女儿在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这很有收获。长期的陪伴也让亲子关系和谐。

志愿者讲解

《送王船》应用的背后是“一日导演”的功劳

陈毅

2019年暑假,莲花小学四年级学生陈依依被任命为“厦港海洋文化展览馆一日馆长”,成为正式注册志愿者,开始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提供志愿者讲解服务。

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总干事”。你需要先训练和练习,然后通过考试才能正式上岗。根据陈毅的资料,他了解了“送船给王”等闽南文化和习俗,并努力做功课。因为她主持、朗诵等艺术特长,讲解生动清晰,颇受游客欢迎。

去年12月,中马联合申报的民间活动“船到王”,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很多人不知道“一日导演”也作为一个特别的亮点写进了申报文件。作为其中一员,陈依依颇为自豪。

陈毅的母亲赖女士是一名党员。有时,她参加“党员进社区”的志愿服务,她还带着女儿参加清理活动。此外,陈依依还将在课堂上参加“环境小卫士”等活动。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课本知识,更需要进入社会。”赖女士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听起来很宏大,但其实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引导孩子为他们生活的地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其实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在赖女士看来,服务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习。“只有参与活动,才能感受和体验。这些都是写文章的新鲜材料。”她说志愿服务和学习之间没有冲突。很多青年志愿者都是学习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从帮助别人中找到乐趣

照顾受伤同学的日常生活,和有需要的老人聊天,帮忙做家务。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很多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别人。厦门二中初中生周金玉是一个经常伸出援助之手的人。

上学期,周金玉班上的一个同学意外受伤,右手骨折。“这孩子是住宿生,穿衣、洗脸、铺床都有很多不便。”班主任史文平在班会上问是否有同学愿意帮忙。话音刚落,周瑾瑜先举手了。从那天起,他帮助照顾受伤同学的日常生活,并承担了家政等工作。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学期结束。

史文平说,作为语文课的代表,周金玉平时会主动帮助语文学科薄弱的学生找到晚自习后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他是一个非常热情善良的男孩。

瞿子凯

双十中学初一学生屈子凯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从小学开始,他经常跟着奶奶去贫困老人的家里,和他们聊天,帮他们拖地、买菜。周末,他还会去小区里的“空中华园”帮忙浇水。蔬菜成熟后,他会迅速送一些到敬老院,用实际行动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