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神精神(阐述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简介: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太阳神,狄俄尼索斯是酒神。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尼采认为悲剧的本质是人性的两种精神——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对立和冲突。在两种精神争夺主导权的过程中,如果任由野性暴戾的酒神随意爆发,肯定会危害整个国家,所以日神不断上升的反抗会遏制酒神的冲动,所以希腊人把日神视为代表秩序和理性的神的居所。
在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中,唐诗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类似于《人人醉,我独醒》中醉与醒的关系。在饮酒中,“醉”和“醒”是饮酒过程中的两极,但在《悲剧的诞生》中,“醉”被尼采用来描述酒神精神,“醒”被尼采用来描述阿波罗精神。作为盛唐诗歌巅峰时期的两位代表人物,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正是这两种情怀的代表。在这个话题中,我们来谈谈西方“太阳神精神”与“诗圣理性情怀”之间的共鸣。原来,古希腊人和杜甫告诉我们,要正视苦难,勇敢生活。
阿波罗的精神是什么
在我们知道阿波罗的精神是什么之前,我们需要知道这个希腊神话人物——阿波罗。阿波罗·宙斯和凡人女子勒托的儿子,他是太阳神。他的作用是每天驾着太阳的战车在空守护这个国家,维护这个国家的秩序并表现出一种爱的理性,所以太阳神的精神意味着理性和秩序。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认为当人处于阿波罗状态时,其精神表现在梦中。梦是一种幻觉,是人们摆脱现实痛苦的美好画面。只有在梦里,人们才能暂时忘记痛苦,自由地编织一个美丽的世界。每个人在梦里都有自己的世界,在梦里人们可以为所欲为,获得巨大的幸福,但梦终究会“醒来”,醒来就是理性。
日本的神用酒来表达自己的理性,而诗人可以用酒作为诗来表达自己的理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虽然他有时过着短暂而悠闲的生活,“我给你一点点酒,给你一辈子”,但更多的时候,他“沉迷于自言自语和自责,唱歌来打破悲伤。”所以这位诗人对酒情有独钟,酒是他的救命恩人,是愉悦和麻醉的工具。他喝酒喝到起,甚至“得意忘形到你家,酒量真帅”。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保持着一种“觉醒”,那就是诗人杜甫,他的中庸、爱国、仁爱的理性情怀是符合日本人的。
太阳神阿波罗雕像
《圣杜甫》这首诗充满了爱国、仁爱的理性情怀。
杜甫诗歌所表达的理性情怀,来自于杜甫从小接受的传统儒家教育。儒家强调仁者爱国爱他人,讲求克己和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把自我约束和约束提高道德水平作为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儒家思想特别强调人的生命追求和社会价值,这与太阳神阿波罗非常相似。因此,诗人杜甫的理性情怀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爱国情怀和关怀情怀。
1、爱国情怀
古代诗人如何表达爱国情怀?其实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从20岁开始,杜甫先是南游五岳,然后北上游览赵琪,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年留京,晚年四处漂泊,足迹踏遍的美景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描绘。杜甫的青年生活唐玄宗开元时期,此时国力强盛,人民富裕,经济文化达到顶峰。然而,杜甫和阿波罗一样,以天下为己任,充满使命。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更让他忧国忧民。《春望》是在安史之乱占据了漫长的安全之后写成的。杜甫被困长安,面对战争中故都的苍凉,于是写下了这部千古绝唱。可见杜甫的爱国心比日神阿波罗更强。
长安陷落,国破,唯有山川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被茂密的森林覆盖。悲伤的状态下,不禁泪如泉涌,鸟儿绝色,离别的悲痛恨。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还有十万金。惆怅缠绕,挠头思索,越挠越白的头发,几乎不可能插入一根发夹。——杜甫《春望》
2、热爱感情
杜甫受家风和教育的影响,尤其是艰苦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仍然保持着儒家的仁爱之心。他善良的价值在于,他对自己和所爱的人的爱不是自私的,而是生活经历的苦难和对世界的担忧的结合,即使他被自己淹没了。这种对众生的宽广胸怀,透露出他对生命价值的热爱,所以他为众生的命运担忧,他愿意为了众生的幸福而奉献自己。这是诗人的大恩大德。
来到大厅前,我从来没有拦住过我的任何一个邻居,因为她是一个五口之家的女人。如果不是因为贫穷,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做得到?正是因为她害怕,她才会对她视而不见。看到你来为你辩护,虽然是多余的,但你栽在篱笆里很像真的。她说,政府强制征税的地租已经一贫如洗,想到目前的情况和混乱的眼泪。——杜甫《武郎再来》,这首诗献给在隗嚣(Ku)州从军当司法官的武郎,希望他善待一个素未谋面的老寡妇。
杜甫
理性情怀的成因:杜甫的人生经历
他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
在1,35岁之前。就在这个时候,在开元盛世,他经济条件不错,过着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时而登高怀古,时而饮酒作诗,最重要的是,他与李白结成了兄弟般的情谊,这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也拓展了他的心胸,给日后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2、35到44岁。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这时,杜甫被困长安。他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甚至遭受了寒冷和饥饿。所以杜甫一度想过隐退山林,但还是以积极入世的态度,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坐月子十年,他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
3、45-48岁。这是安史之乱的重要时期。这时,国家已经岌岌可危,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感受到国家灭亡的痛苦后,他只身逃出长安,从灵武前往驻守凤翔的苏总。作为谏官,他才发现自己惹怒了苏宗,屡遭责罚,被贬了职。在新安路上,他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悲剧场景,于是写下了《春望》《北伐》《和》。
4.生命的最后十年。957年,杜甫辞去职务回到成都,在成都西郊建起草堂,开始了他流浪生活。难能可贵的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无论漂泊在何处,他始终关心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同时也不忘自己的创作,如《茅草屋被秋风吹破》、《武郎再起》、《秋星》
阿波罗精神与理性情怀的共鸣:理性维护各种规范。
当现实与幻觉、醉酒与清醒的界限开始模糊,原本虚幻的梦想被现实击碎,但随着巨大的帷幕逐渐落下,注定要回归现实,这是尼采用“梦”表达阿波罗精神的方式。
尼采认为酒神精神是异化现实的反叛形式,既有合理性,又有破坏性。那种粗鲁、暴力、无拘无束的感性行为,会在现实的文明社会中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酒神精神的对立面,阿波罗、阿波罗、阿波罗、人的守护神和榜样,只有理性地维护各种规范,才能登上这个华丽的舞台。至于杜甫,他理性地关注现实生活。当生活中的矛盾让他喘不过气来时,他经常用诗和酒来缓解内心的痛苦,暂时摆脱理性的约束,忽略刻板印象。但酒不能克服他的理性,这意味着他无法摆脱习俗和规范的束缚。这种边喝酒边不醉不醒的状态,就像阿波罗精神的“梦”一样,其目的是理性地维护各种规范。
结语:面对磨难,勇敢生活。
具有“阿波罗精神”的古希腊人,在苦难、冲突、死亡等人生悲剧中继续勇敢而快乐地活着,正如叔本华所说:“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咆哮,波涛汹涌的大海翻滚。一个船夫坐在船上,把自己托付给这个经不起风浪的工具,却平静地面对这种悲惨的生活。”在杜甫的诗中:“一旦爬到顶峰,人们就会看到,其他的山都在天空下显得矮小..”说明诗人像船夫一样,敢于直面艰辛,以俯视一切的雄心和精神勇敢生活。
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当年被贬黄州。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让他陷入恐慌,但他拂去袖子,面对今生的苦难。在重大损失之后,他得到的是一颗更加勇敢的心。史铁生用他有灵魂的话语告诉我们:“苦难是必然的,关键是对待苦难的态度。当身体残疾成为现实,面对苦难就是人生的升华。”
梅花斗雪,独立寒枝,终于等到了春风吹地。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悲惨的生活。站在它面前,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一颗勇敢的心。
文本|结
参考文献:悲剧的诞生——尼采
太阳神精神:悲剧诞生的关键因素——李宇辉
悲剧的诞生——太阳神精神——叶滨斋
《杜甫诗歌》——中国广播国际出版社,2011年
大诗人杜甫——廖仲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